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55 1例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患者 ,平均年龄 (5 2± 13)岁 ,左心室射血分数人均 (0 2 5± 0 0 7)。其中冠状动脉病 (coronaryarterydisease ,CAD )所致心力衰竭4 5 % ,非CAD所致心力衰竭 5 5 %。研究中接受他汀类药物者占 4 5 % ,包括CAD所致心力衰竭 73%和非CAD所致心力衰竭 2 2 %。观察他汀类用药与心力衰竭者远期存活率间关系。结果 ,他汀类用药者较未用药者 ,年龄较大、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者均多 ,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总胆固醇无异。随访 1年发现 ,与未用药者相比 ,他汀类用药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心力衰竭者无需… 相似文献
3.
王丽波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87-2087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但多个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它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调节神经内分泌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5.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用药前以及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心电图检查一次,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左心室收缩末容量以及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两组实验结果对比,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左心室收缩末容量结果显示,均小于对照组,而射血分数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显著,适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舒张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舒张性心力衰竭于1984年由DOUGHERTY首次提出.据临床统计,其平均发生率约占心力衰竭的30%~40%.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0.50的情况下,由于左心室充盈速率和充盈量的降低,或充盈量虽正常,但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除有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同的症状表现(主要是肺淤血所致的表现)外,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舒张功能的辅助检查指标异常、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由于大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故笔者希望通过对其进行讨论,能引起临床医生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重视,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防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利水强心方对于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规范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水强心方,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minor axis shorted rate,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积分、西药停减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西药使用情况、LVEF、FS、NT-pro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LVED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中国老年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对212例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以出院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确定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为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存活组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比例高于死亡组[13.9%(5/36)vs. 34.7%(61/176),χ2 = 6.014,P = 0.014],调整后的比值比(OR)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04 ~ 0.85;P = 0.03)。
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可以降低中国老年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为(417±15)m ,对照组为(359±22)m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43.9±4.9),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38.9±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对此临床医学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临床诊断、治疗HF-PEF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人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据2005—06—04《中国医药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综合肿瘤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5年,可以使患直肠癌的风险降低50%以上;即使用药者有家族癌症病史或其它危险因素,该类药物也可使其患直肠癌的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死率虽下降,但存活者病情可能复发或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虽下降,但住院前病死率或猝死率并未下降。溶栓治疗只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溶解,冠脉再通率达60%~80%,疗效最好的加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160例HFNEF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有氧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室结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峰值CO_2排出量(VCO_2max)、最大心率(HRmax)、最大氧脉搏(VO_2/HRmax)、峰值耗氧量(VO_2max)。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DV、 LVESV、LVEF等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O_2max[(1280.94±314.60)ml/min]、VO_2/HRmax[(9.68±1.50)ml/次]、VCO_2max[(1420.54±322.03)ml/min]、HRmax[(138.98±20.97)次/min]等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1102.93±322.84)ml/min、(8.58±1.34)ml/次、(1230.34±328.28)ml/min、(131.93±15.56)次/min](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HFNEF患者心肺功能,但短期内对心室结构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ACEI、地高辛等基础治疗;治疗组进一步随机分为A、B、C共3个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检测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N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NP下降水平和LVEF上升水平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6周,B、C组血浆BNP水平及LVEF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B、C组血浆BNP水平及LVEF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A、B、C组BNP水平及LVEF与同组治疗后第6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LVEF,有利于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已证实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除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等作用,被称为"他汀的多效性"[1]。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领域效果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生物电阻抗指标相位角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FrEF患者9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随访终点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导致的再入院。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相位角判断预后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相位角对HFrEF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并绘制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结果相位角判断HFrEF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4.2°(灵敏度为0.78,特异度为0.81,曲线下面积为0.76,P0.05)。与相位角≥4.2°的患者相比,相位角4.2°的HFrEF患者随访1年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增加2.41倍(风险比:2.41,95%CI:1.85~3.18,P0.05)。结论较低水平的相位角与HFrEF患者的再入院率和心血管相关的病死率显著相关,常规监测该类患者的相位角水平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应客观对待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CHF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因此CHF已成为当代临床心脏病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来人们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有显著降血脂作用外,还有阻止CHF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并能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HF)患者3种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 基于中国住院患者心力衰竭(CN-HF)注册研究(NCT02079428)入组患者数据,根据LVEF将患者分为3组:LVEF降低(≤40%)组(HFrEF组)、LVEF轻度降低(41%~49%)组(HFmrEF组),以及LVEF保留(≥50%)组(HFpEF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5 605例住院心衰患者,男性占59.9%,平均年龄(69.5±13.5)岁。与HFrEF组(n=2 068)相比,HFpEF组(n=2 941)女性较多(48.5%vs 29.1%),且年龄[(71.1±12.9)岁vs (66.9±13.9)岁]较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患者较少(43.3%vs 73.7%),高血压更常见(74.3%vs 64.3%)。3组间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及高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所有患者3年全因死亡率为20.7%,HFrEF组、HFmrEF组和HFpEF组患者依次为26.4%、21.6和16.5%(Z=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分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246例,健康对照组3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将心功能分为Ⅰ~Ⅳ级,分别测定各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BNP浓度,对受试者进行BNP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各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并比较Ⅲ级、Ⅳ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数周前后BNP浓度。结果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cut off)为98.5pg/mL,诊断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94.5%;不同分级衰竭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3(P<0.01);Ⅲ级、Ⅳ级患者治疗数周后BNP水平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接近30%。结论 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心肌标志物,可以作为评价心脏功能分级的一个客观指标,帮助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清华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3(1):16-20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联合试验(CPET)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变化。方法本组78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26例)和LVEF减低组(52例)进行CPET。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心电图和血压,峰耗氧量(VO2),峰VO2/预测峰O2比值,无氧阀值(AT),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产生量(MV/VCO2)斜率。此外,对35例健康体健者进行相同项目的检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短轴内径增大,运动心率,运动耐量,峰VO2以及与预测峰O2比值,AT和MV/VCO2斜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运动心率与VO2存在相关性(r=0.4,P0.05)。而LVEF正常组与LVEF减低组相比,运动心率减慢和运动时间缩短现象更明显。结论 CPET有助于评价LVEF正常和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时心血管储备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