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2):F0004-F0004
我国每年子宫颈癌新发病例13.15万,每年约有3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相似文献   

2.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力 《职业与健康》2011,27(1):91-93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现状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此,应重视对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的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阴道镜的应用以及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可以对宫颈癌早期诊断,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姜兰  李娟  王钰 《现代保健》2012,(1):43-44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确诊患宫颈HPV感染者共235例。观察组共123例,保妇康栓阴道用药3个疗程(3个月),对照组112例,不用任何药物,只进行观察。用药3个月后,停药2周返诊,行妇科检查及液基细胞学(TCT)、杂交捕获二代(HCⅡ)检测。结果用药3个月停药2周后,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含有抗肿瘤及病毒作用的保妇康栓阴道局部使用治疗宫颈HPV感染效果明显,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武汉市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2016年1月-12月在武汉市10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取宫颈细胞进行HPV检测,有明确HPV分型结果,分析宫颈癌、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600例患者,HPV感染499例,感染率为83.17%,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总感染率低于宫颈癌患者(P0.05);CINⅡ~Ⅲ级患者HPV感染率高于CINⅠ级患者(P0.05);宫颈鳞癌、腺癌患者HPV感染率高于CINⅡ~Ⅲ级患者(P0.05);(2)宫颈癌单一感染所占比例为83.33%,二重感染所占比例为11.33%,无三重及多重感染病例,而CINⅠ级三重、多重感染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CINⅡ级;(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感染HPV16亚型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宫颈癌感染HPV16所占比例高达56.00%,其次为CINⅢ级;感染HPV18亚型所占比例位列第2,其次为HPV52亚型,宫颈癌患者感染HPV18所占比例高于CINⅠ~Ⅲ级患者,CINⅠ~Ⅲ级患者低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高于宫颈癌;(4)年龄25~34岁群体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35~44岁与20~25岁,25~34岁群体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结论 HPV感染与年龄相关,25~34岁为HPV感染高峰期,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较高,以HPV 16亚型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及发病年龄趋势。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吉大二院就诊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HPV-DNA检测。结果≤30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83%,>30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7%,宫颈癌的HPV感染率与发病年龄趋势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及HPV的感染率呈正相关,提倡加强HPV感染高危人群的检测及随访,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宫颈癌发病数字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HPV感染及预防性HPV疫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例数约25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已居于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96.6%的子宫颈癌患者的标本中检出HPV[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分析常德市2004年1月-2008年10月72例(年龄小于35岁)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并对其肿瘤组织或分泌物进行HPV检测. 结果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宫颈癌中宫颈腺癌等非鳞癌总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期大于35岁宫颈癌患者中非鳞癌所占比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故应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做好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湖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癌发生情况,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接受HPV检查及宫颈癌筛查的35~64周岁女性临床资料,所有人群采均用HP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HP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女性肿瘤中,宫颈癌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肿瘤,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久居不下。高风险型HPV感染作为宫颈癌发展的先决条件已经得到了公认,HPV病毒使代表细胞免疫的CD4+淋巴细胞数量降低,造成CD4+/CD8+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破坏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常用干扰素类药物、咪唑莫德、西多福韦、中药制剂治疗等作为HPV感染清除的治疗药物。如前文所述,尽管当下已知有许多具备抗病毒作用的药物,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其对HPV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限,而对于一些高危型HPV感染,治疗作用甚微。鉴于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有未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的充分有效抗病毒药物,研究抗病毒药物治疗HPV持续性感染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子宫颈癌病理组织中HPV基因型别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法对85例病理确诊的子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PV基因型别分析。结果85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52例,其中HPV16型别31例,HPV18型别14例,HPV33型别2例,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3例,HPV16/18型别HPV16/59型别混合感染各1例。结论本次研究中以16和18基因型较多,表明,本次研究的病例与子宫颈癌相关的基因是比较集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研唐山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PCR检测病例组(103例)和对照组(115例)宫颈组织中HPV16、18并对病理类型、年龄段和吸烟分层分析。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HPV16、18、16/18感染率分别为57.3%、1.0%、17.5%和19.1%、0、1.7%,HPV16、16/18感染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HPV16、18、16/18感染率依次为宫颈鳞癌69.2%、1.2%、11.9%,腺癌6.7%、0、46.7%,腺鳞癌仅有HPV16/18混合感染1例;病例组中不同年龄段(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岁)HPV16/18总感染率分别为A:53.3%、B:48.2%、C:36.4%,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吸烟组与不吸烟组中,HPV16、18、16/18感染率和HPV16/18总感染率分别为61.2%、2.0%、20.4%、83.7%和53.7%、0、14.8%、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唐山地区HPV16和HPV16/18混合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16是导致鳞癌的主要亚型,HPV16、18混合感染主要导致腺癌,年龄和吸烟与HPV16、18及HPV16/18混合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妇女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为子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调查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系统女性职工,并进行HPV感染检测及子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评价不同年龄组妇女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检出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健康妇女2 052例,HPV阳性率12.03%,C INⅠ以上病变检出率1.71%;HPV阳性率高峰年龄在<30岁及40~44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3.40%和14.70%;35~44岁年龄组C INⅠ以上病变检出率2.2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岁以下年轻妇女高危型HPV阳性多为一过性感染,不推荐HPV检测作为年龄<30岁妇女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案,子宫颈防治的重点人群应是35岁以上的妇女。  相似文献   

13.
HPV16及其基因诱导小鼠宫颈癌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型(HPV16) 及其基因从阴道感染小鼠是否可以诱导宫颈癌。方法 用HPV16 及其E2E5 、E6E7 、E2E6E7 基因片段从阴道分别感染雌性C3H/HeJ 小鼠,每周3 次,终生染毒。实验期间,每月阴道涂片1 次,当阴道脱落细胞出现恶变时,即行处死动物,并对宫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四个染毒组动物阴道脱落细胞总损伤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并随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HPV16 及其三个基因组动物的宫颈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HPV16 及其基因组之间仅HPV16E2E5 组的宫颈癌发生率明显低于HPV16E2E6E7 组,其余染毒组间无显著性差别( P > 0 .05 ) 。结论 HPV16 及其E2E5 、E6E7 、E2E6E7 基因片段在C3 H/ HeJ 小鼠体内可诱导宫颈癌,阴道脱落细胞的病理学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预防性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在宫颈鳞癌中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2例宫颈鳞癌标本、32例上皮肉瘤变标本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HPV 16/18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16/18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为59.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的阳性率(7.1%)和宫颈上皮肉瘤变的阳性率(1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9.2%,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的阳性率(7.1%)和宫颈上皮肉瘤变的阳性率(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18的表达与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38),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16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及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HPV16/18和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密切相关,说明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俊  张运标  张婷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188-2189
目的评价TCT联合HPV在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发现宫颈异常的患者进行TCT(ThinPrepCytologyTest)及高危HPV检测,对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125例病理结果阳性(CINⅠ-Ⅲ、宫颈浸润癌)的患者,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敏感度。结果 TCT检测阳性者96例,敏感度为76.8%,HPV-DNA检测阳性76例,敏感度60.6%,与TCT检测的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更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超薄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TCT)结果正常的宫颈糜烂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TCT结果正常的宫颈糜烂患者243例,对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重度糜烂比轻度糜烂和中度糜烂组的HPV感染率高;乳突型宫颈糜烂比较单纯型宫颈糜烂、颗粒型宫颈糜烂组的HPV的感染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感染的100例患者中,单一型感染的患者73例;多重感染27例,其HPV感染亚型最高者为HPV 16型.结论 对TCT正常的宫颈糜烂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HPV感染率,应对其进行严密的检测,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CD44v7/8蛋白表达关系研究,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PV的阳性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上述组织中CD44v7/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PV感染在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32%,61.11%,11.11%,宫颈癌和尖锐湿疣中HPV感染阳性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组与尖锐湿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11.11%,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预防HPV感染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艳萍  杨广英  王建君  闫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39-3240,324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N-myc下游调节基因(NDRG1)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宫颈鳞癌及癌旁正常对照标本各82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HPV16/18和NDRG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鳞癌中HPV16/18和NDRG1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18的表达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NDRG1的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结论 HPV16/18和NDRG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证实高危HPV和NDRG1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本院门诊及体检的500例女性HPV检测的患者,分别给予HPV的TCT和DNA检测,并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病变等级的升高, HPV DNA感染率逐渐升高。 TCT检测的阳性率为15.4%,HPV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35.2%,病理检测的阳性率为19.6%;TCT检测的灵敏度为44.90%,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为83.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CT检测,但两者各有优势,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In The Netherlands, vaccination against HPV16/18 has been recommended for all 12-year-old girls. Because screening of vaccinated women remains important, we evaluated the model-based cost-effectiveness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strategies. We considered cytology and the HPV DNA test as primary screening instrument, varied the number of screening rounds from 7 to 4, and set the screening starting age at 30 and 35 years. Our model predicted reductions in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between 60 and 81% (from 199 deaths to 37–79) when adding screening to vaccination (assumptions for vaccination: 95% efficacy, 100% compliance, lifelong protection). Screening 5 times with HPV DNA (€11,133/QALY) or 7 times with cytology (€17,627/QALY) were scenarios with comparable costs and effects and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below the threshold in The Netherlands (€20,000 per QA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