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防治亚健康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次全球性调查 ,结果表明 :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有 5% ,处于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人也只有 2 0 % ,而有 75%的人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呢 ?亚健康一般是指身体上没有任何的疾病 ,但有许多的不舒服的生理状态 ,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又叫“第三状态”、“次健康”、“灰色健康”状态[1 ] 。“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机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机理是很复杂的 ,就人体医学研究表明 ,可能是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  相似文献   

2.
人到老年,由于精力、体力诸方面的原因,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十分圆满。可是,有的老年人各种欲望相当强烈,什么事情都想管,什么事情都想做得好上加好,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有一位老朋友,退休之后,“人老心不老”,决心大显身手、大干一场。退休第二天,他就受聘于一家公司“创收”,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收入颇为不菲;晚上的时间他还要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才华;对于原单位的事情,他也“放心不下”,总想“发挥余热”,时不时要找领导提些批评建议;在社区,他担任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辅导员,经常“谆谆教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自己家里的事,他更是“牵肠挂肚”,什么都想管,什么都要过问,买什么东西要经过他的批准,外孙女上中学了他要亲自接送,甚至孙子谈女朋友,也得先取得他的同意……这样做的结果是给自己带来诸多的烦恼,最后累得心脏病复发,险些丢掉性命。在病榻上他才深刻地领悟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不舍得放弃。  相似文献   

3.
樱木 《健康大视野》2010,(19):54-55
如今,“亚健康”一词广为人知,已成为保健领域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是否受到“亚健康”的困扰,忧虑自己已走入“亚健康”,再由“亚健康”走向疾病和死亡。究竟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有哪些表现?如何走出“亚健康”?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诱惑花花绿绿,选择太多,可能性太多,让人处于迷失的边缘。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容易滋生两种人,一种人觉得,能够吊起自己胃口和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整天想做事情,但却觉得做了这件就耽误了那件,不了解到底哪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最重要。  相似文献   

5.
声音嘶哑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多数人都认为声音嘶哑不是什么大问题,觉得忍忍就好了。无论是喉癌还是普通的咽喉疾病,声音嘶哑是它们共同的症状,然而因为声音嘶哑前来就诊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以为是一般的炎症,自己买药治疗,更少有人把声音嘶哑和喉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扣子 《现代保健》2007,(4):52-53
最近,我被一件事情困扰得很心烦,似乎觉得自己余下的人生都没了意义,真怕这样下去自己会得老年痴呆症。其实我年龄还不算大,今年刚刚38岁,但是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明显减退,并且已经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难道我得了“健忘症”吗?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而且随着曝光次数的增多,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似乎更加低了,因为它前面带了一个“亚”字,“亚”宇说明还不是生病,只是介于生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往前走走就是健康,往后退退就是生病,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这个“亚”字而改变自己的懒惰、散漫和随心所欲。所以,亚健康就狠狠地“缠”上了我们,而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我是35岁的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总觉得一天有忙不完的事情,根本没时间照顾自己。常常感觉头痛、全身无力、脑子发木,蹲下站起时眼前会发黑,有耳鸣、便秘等症状。我知道这一定是处在亚健康状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健康女人永远年轻训练”,在短短一个月的训练后,我有了巨大的改变。我的心情舒畅了,就像深吸了一口春天雨后的清新空气,整个人都不再萎靡不振,我感觉又恢复了学生时的轻松和自由。所有的症状都被勃勃的生机所取代,我又年轻了!——一位北京的训练者对付亚健康全靠你自己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交往上…  相似文献   

9.
每天为工作忙忙碌碌的我们,可能千百次地抱怨过生活的紧张、忙乱,抱怨过工作的琐碎、乏味,我们千万次地希望,有一天抛开一切,完全放松——工作着的我们渴望悠闲。可是,当有一天,我们退休了,那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此话题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几位老人。“刚退休的时候,没有事做啦,心里有失落感。”“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途了。”“过去人都说我是工作狂,我非常看重事业,可打回来之后,没事干,我心里不安  相似文献   

10.
最新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6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更多的体验是:我们没有疾病,但似乎又不健康;我们什么都可能有,但却少有幸福。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下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这些感受是现代人陷入亚健康状态的求救信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危机、心理障碍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21世纪人类的健康主题将是心理养生,而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将成为最热门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赵女士最近想换一部新手机,她征求了身边许多朋友的意见,有的人建议她买iPhone,有的人建议她买三星,但她总是拿不定主意。三个月后,赵女士终于买了一部新手机,明明用起来很方便,但仍觉得不够理想,后悔自己不该买手机。同事们笑称她有选择性障碍。其实,赵女士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选择一件事情上有很大的障碍,经常犹豫不决。每天中午都在纠结吃什么,买衣服时也是如此。最要命的是,不管最后做了什么选择,她总是会后悔。  相似文献   

12.
理想之芽     
董敏  侯威生 《健康文摘》2008,(10):12-12
一天,4岁的女儿翻书时碰到一个陌生的词“理想”,便问我“理想”是什么。我说理想就是你心中那个最大的愿望,比如你最希望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女儿静静地想了一会儿.说:“妈妈,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捏面人的人!和公园里的那个阿姨捏得一样好!比她捏得还要好!我希望我可以天天捏面人,让小朋友们都买我捏的面人!”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翻杂志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篇文章《鸭子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故事说:古印度的《创世史》上说,上帝首先创造了一个贝壳,并且把它放在了海底。在海底,贝壳觉得生活很无趣。它每天无所事事,做的只是打开贝壳,放入一些海水,然后再将壳合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重复着开盖、合盖、开盖、合盖的动作??后来,上帝创造了鹰,并已赋予鹰飞翔以及达到最高山巅的自由。鹰的生活似乎没有了任何约束,可是鹰要为它的自由付出代价;它每天必须自己捕食。没有比这更适合鹰的事情了。当鹰有了孩子之后,鹰常常用一天的时间才能捕获足够的猎物。但是鹰愿意付出这个代价。最后上帝创造了人。上帝先将人带到贝壳面前,接着又将人带到鹰的面前,然后上帝要求人自己决定选择哪一种生活。你认为人会选择哪种生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人即拒绝贝壳式的生活,也拒绝鹰式的生活。于是他们去寻找一种符合他们“要求”的动物,并终于找到了它--鸭子。  相似文献   

14.
仲宇  乃龙  李琳  进峰 《山东卫生》2006,(7):33-36
“有人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孕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牢固地拧在自己的岗位上?我想问你,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你为未来贡献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是无穷尽的支取。我希望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被社会认可的人。”[编按]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学》2013,(12):38-39
说到吃早饭,很多人都会用“没时间”来搪塞,也有人会说“食欲不好,真心吃不下啊”。无论说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因素——觉得早餐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我们总是有时间做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相似文献   

16.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中的意思是“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感情、观念等转移或归结到他人或周围事物身上”。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你自己有了什么想法或做了什么事之后,本人又不愿意或不敢承认,就在心里面构思一个人,认为那些想法或事情都是那个人做的,与自己无关。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放学后告诉妈妈:“今天小刚不听话,把妞妞弄哭了,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妈妈说:“那真是应该批评,你千万不要学习小刚。”于是,自己认为真的不应该向小刚学习。其实妈妈不知道,哪里是人家小刚惹哭了妞妞,儿子说的分明就是他自己。由于主…  相似文献   

17.
“这个人心理不健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一个带有强烈否定意义的评价,往往还要上升到一个道德谴责的高度。“心理医生”同样是离我们很远的一个词,去看心理医生,更不是我们的一个选择;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情况,“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好像是惟一的办法。在心理医生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个美国小伙子与女朋友约会,迟到了,他说他看心理医生去了。他的女朋友觉得看心理医生的确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她没有能力帮着解决的事,双方都觉得很正常。心理医生们讲这个故事总是带着一点羡慕,带着一点期望。在国外,这早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为什么还要“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们编发一组有关心理医生和心理疾病的文章,只是想告诉我们的读者,善待自己,正视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8.
徐红 《家庭育儿》2009,(1):91-92
过年还要谈“省钱”,无论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份紧张和无奈。可是,如今连世界上有名的大亨们都每言必谈省钱、节约,我们这些“小资”也要改变一下观念了!  相似文献   

19.
封林 《家庭医生》2012,(4):53-53
有时,我们会认为自己做某些事是无奈之举,没有选择,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呢? 一次培训课上,一位学员抱怨自己的工作经常要加班,他很不喜欢这样,可是却“不得不”。 老师让他用“我不得不做××,为了××”的句式层层深入地讲下去。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卫生保健》2008,(5):12-12
追求十全十美的人:这类人因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物上,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即有很强的占有欲、控制欲,在临床上常称这些人具有强迫倾向。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时,就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觉得浑身不对劲。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必须今日事今日毕,一旦碰到什么事没法马上做完时就会紧张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