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薇 《健康世界》2012,(11):50-52
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永恒活题,一个家庭是否健全关系着每个家庭成员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志明 《长寿》2005,(7):13-13
婆媳关系是家庭最复杂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无穷的烦恼。在家庭事物应酬中,婆婆也应该注意正确对待儿媳妇。婆婆疼爱儿媳妇,掌握待媳之道,将有利于家庭团结和睦,也是消除代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健康促进的概念、作用及意义,并对家庭健康促进与群体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探讨家庭健康促进对群体健康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老年抑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目前老年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82例老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家庭支持量表及老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老年抑郁发生率为19.80%,并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家庭经济情况、自身躯体健康情况及家庭支持水平。结论:提示开展社区护理,作好躯体疾病预防,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改善老年人家庭经济情况对预防老年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家庭护理的意义,一般指“如何做”、“如何处理”,集中在探讨家庭护理本身的某一方面,对家庭护理的实质并不完全了解。本研究用本体论-诠释学方法,高度评价了理解在家中家庭护理者经验的重要性。本研究利用对7个家庭护理者的深入录音采访,他们都是在家中护理一个年长的亲戚。通过采访分析日常有家庭护理,发现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内容,研究结果对护士-家庭护理者的关系有重新认识,家庭成员参与护理对患者有多方面的意义,通过亲属关系,在家中使家庭护理者有意义地参与护理。Kellett UM和Mannion Jiu的文章发表于1999年第3期的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杂志。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通过生物学关系、情感关系或法律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群体。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抚养和赡养、满足感情需要、生殖及社会化等功能。社会学家告诫人们,切莫忽视家庭健康。因为健康家庭的氛围,应经常处于和谐、轻松和欢愉的状态。人在这种精神环境中生活,如同生活在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一位著名的医生这样说:“一个不大健康的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健康家庭’里,他的健康状况可望逐步改善。相反,一个健康者若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里,他的健康状况则会每况愈下,甚至导致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曲靖市不同家庭类型初中生应对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类型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离异家庭学生87名,完整家庭学生439名,组合家庭初中生40名进行了测查。结果 离异家庭初中生发泄,幻想应对显高于完整家庭初中生,组合家庭初中生发泄,幻想,忍耐应对显高于完整家庭初中生,结论 离异家庭和组合家庭初中生比完整家庭初中生更多采用发泄,忍耐,幻想等应地方式。  相似文献   

8.
《家庭健康》2005,(12):F0004-F0004
为庆祝《家庭健康》杂志创刊25周年,激励更多家庭走进文明行列,使更多人们关注家庭健康,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本刊2005年金秋举办“健康家庭”全国家庭摄影大赛。  相似文献   

9.
国球 《家庭健康》2010,(8):34-35
90%的夫妻喜欢用指责的口气说话 近日,一项针对城市1500户家庭进行的关于家庭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家庭问题中,婚姻问题占了68%,亲子问题占20%,职场压力,情绪问题等占10%。而在婚姻问题咨询中,有近70%的夫妻是因为不会沟通,不懂得沟通而引发矛盾甚至是离婚。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关系是环境因素中与儿童青少年睡眠有关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搜索了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host和Springer Link这些数据库内近10年探讨过家庭关系与儿童睡眠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父母间良好的婚姻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间与亲子间的安全感与安全依恋对儿童睡眠有益,家庭关系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及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变化来影响儿童睡眠。但国内外仍需更多针对不良家庭关系来改善儿童睡眠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祝祥林 《长寿》2005,(4):25-25
实践告诉我们,家庭健康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健康家庭的家庭情绪和家庭氛围,经常处于和谐、轻松和欢愉的状态,人们在这种精神环境中生活,如同生活在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反之,不健康家庭的情绪和氛围,对家庭成员健康是有害的。所以社会学家告诫人们,切莫忽视家庭健康。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 从豫北5个城市的市、县重点高中抽取1240名学生,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白评量表进行集体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与焦虑、抑郁有显的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抑郁的预测比对焦虑的预测更重要。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自杀行为家庭危险因素主要有五种,即:家庭缺乏交流、替罪羊现象、亲子依恋关系障碍、父母婚姻失调及父母心理变态,已有文献中,关于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比较混杂。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研究都未能明确所考察的危险因素是否先于自杀症状。  相似文献   

14.
应文辉 《家庭医学》2007,(23):47-47
最近阅读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编著的《健康快乐100岁》一书,获益匪浅。其中第四部分“健康家庭”一节,介绍了家庭健康重于个人健康。我对洪教授的如下一句话特别欣赏,即:“生活中能给男人最有力支持的,往往是自己的妻子。”夫妻恩爱,才能健康长寿;夫妻恩爱,才能长命百岁。洪教授建议:“家庭关系要和谐,多和妻子牵牵手,神清气爽往前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家庭关系、自信心的现况,分析家庭关系对自信心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利用包括家庭关系、自信心两个调查量表对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学生对家庭关系满意度较高,较满意者共占94.9%;自信心较高和正常者占56.3%,偏低、较低者占31.8%,自卑者占11.8%。[结论]家庭关系对学生自信心有重要影响,家庭中没有归属感,家庭存在冲突和裂痕,家庭生活不愉快将严重影响学生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复发,在精神病防治中,有90%以上的病人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护理。因此,家庭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取相应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0例心梗康复期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和预后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心梗康复期患者中,高家庭支持55例占69%,低家庭支持25例占31%;出院后1年内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发病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P〈0.01);结论:家庭支持系统直接影响心梗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明显相关的家庭因素,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401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类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孩子与同学、邻居关系不好,家庭矛盾性评分高。结论 家庭因素主要通过父母管教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操基玉  汪永翠 《中国校医》1997,11(5):F003-F003,400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导儿童发中金属元素含量与免疫功能的关系[1],与儿童厌食、偏食的关系[2],以及发锌、发铅含量与智商的关系[3,4]。为探讨家庭因素与儿童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我们对合肥市某小学131名学生进行了家庭因素的调查和儿童发中锌、铅、铜、铁元素含量的测定,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合肥市某小学4年级学生131名,年龄8~11岁,男64例;女67例。所有调查对象均无中途转学。1.2方法121调查表设计统一调查表,由学生家长填写。调查表中除一般项目外还设有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按脑力和体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机构养老意愿选择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社会交往情况调查,于2019年7-8月对山东省准老年人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 社会交往与家庭功能对于准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和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且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家庭功能。结论 未来的养老发展应考虑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促进养老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