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王嵘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1998-1999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无精神病史而分娩后出现以抑郁、失眠、悲伤、沮丧、激惹和烦躁,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它不仅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对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也造成一定的影响[1-5].因此,产后抑郁症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就产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产后抑郁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产科因素,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85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安全渡过围生期并出院。结论: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采取有效护理的措施能明显改善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提高产妇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00例采用产后抑郁评分量表(EPD S)进行产后问卷调查,EPD S总分≤12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结果 72例产妇伴有产后抑郁症状,其主要相关因素有两类:①社会因素;②心理因素。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72例患者全部于1年内痊愈。结论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不良情绪,加强孕期、围生期的精神卫生保健和心理援助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了解产后抑郁症及其危害性,研究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结果: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医学因素,针对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让产妇从产前、产时、产后等各个方面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及指导,可避免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社会、家庭均应充分重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10例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产妇的年龄、婚姻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家庭经济状况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05),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症无关(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影响因素应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研究其护理方法。方法:收集在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门诊与病房收治的35例产后抑郁症产妇,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和分析,找出引起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生理因素、心理情绪因素、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及产妇个人因素等。结论: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因素有许多,不但对产妇健康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婴儿的发育,所以做好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护理,缓解产妇产后抑郁症情况对产妇与婴儿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作为一短时发生于特定的对象和时期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本文介绍了关于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的内容,目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可作为独立的治疗措施而不是药物的辅助治疗,包括产前教育及干预、产时导乐陪伴分娩、社会因素支持等。 相似文献
12.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作为一短时发生于特定的对象和时期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本文介绍了关于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的内容,目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可作为独立的治疗措施而不是药物的辅助治疗,包括产前教育及干预、产时导乐陪伴分娩、社会因素支持等。 相似文献
13.
产后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本文就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以提高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产后抑郁发作为一短时的发生于特定的对象和时期的特定疾病。本文通过对我院4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分析,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其目的有利于产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患者及婴幼儿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分析3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采用心理疏导,家庭、医务人员的帮助及支持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除2例症状严重的病例加用药物治疗外,其余均于产后2周~1个月症状消失,精神心理恢复正常。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方式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对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与产后产儿性别的有关的有28例,占28%;与因婴儿健康有关的有37例,占37%;与产后夫妻感情有关的有5例,占5%;与家庭负担有关的有11例,占11%;与喂养方式有关的有18例,占18%;与产妇文化程度有关的有16例,占16%;与产妇年龄有关的有7例,占7%。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症状,促使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指导.方法 对5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结果 56例患者的抑郁症状消失.结论 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选择16项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对11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4.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向不稳定性格、左右大脑半球病灶、家庭的矛盾性、社会的支持、手的功能状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故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