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先天畸形与家族史及环境因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栋  刘祥举  朱贺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11-1312
目的探讨家族史及环境因素与先天畸形的关系及其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模式,定量分析可干预因素的预防分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85例先天畸形作为病例组,选择等量的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及标本检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天畸形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先天畸形家族史(OR=3.466,95%CI=1.702-7.062)、孕早期发热(OR=2.743,95%CI=1.171-6.421)、孕早期营养差(OR=3.074,95%CI=1.676-5.740)、负性事件刺激(OR=1.837,95%CI=1.002-3.366)、巨细胞病毒感染(OR=3.047,95%CI=1.605-5.783);先天畸形阳性家族史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先天畸形家族史和环境因素间存在正交互作用;采取高危因素干预策略可降低人群中先天畸形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先天畸形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为提出主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范围内随机抽取374例先天畸形病例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先天畸形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先天畸形家族史、孕妇知孕周数、孕早期发热、孕期服药、孕早期接触有害物、母亲化程度、孕早期营养、负性事件刺激,OR值分别为3.987,2.483,3.881,3.038,2.968,0.648,0.325,1.252;先天畸形阳性家族史与其它因素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结论 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先天畸形家族史和环境因素间存在正或负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开展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在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5例;对照为同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人群,共214例。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OR=6.507,95%CI:3.788~11.178)、高血脂(TG:OR=2.625,95%CI:1.295—5.323;LDL—C:OR=6.337,95%CI:3.379-11.884)、工作压力(OR=1.901,95%CI:1.263—2.863)、高血压(SBP:OR=I.055,95%CI:1.022~1.089)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24,95%CI:0.599—0.875)、运动锻炼(OR=0.499,95%CI:0.268~0.930)是保护因素。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糖尿病各危险因素之间广泛存在一阶或二阶交互作用,其中.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和运动锻炼三者分别与多个危险因素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尤其对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更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Tourette综合征(TS)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以及TS家族史与其他危险因素间的交互效应。方法 对温州地区100例TS的现患病人作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家族史、母亲孕早期受精神刺激、高热(T>39℃)是TS独立的危险因素(OR=4.20-8.56,P<0.05)。它们的病因分值分别是0.161、0.135、0.126。分析TS家族史与高热(T>39℃),母亲孕早期受精神刺激间的交互作用,其病因分值分别为0.629、0.069。交互作用指数是0.675、0.078。结论 TS家族史是TS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与高热(T>39℃)这一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增加TS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农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社区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109例农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进行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体重超重、高血压史、喜荤食是NIDDM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96、2.16、2.47、2.43。各因素的人群病因分值分别为24.74%、28.05%、13.12%、17.78%。结论 应加强对该人群NIDDM的干预工作,减少其危险因素或降低危险因素的程度,从而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与围生儿先天畸形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适宜的社区人群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农村与城市先天畸形病例,其中城市169例,农村205例。对照组按1:1配比的方法选择出生正常的婴幼儿374例。调查对象均用统一问卷和调查方法。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分析。数据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城市人群与先天畸形相关的因素为孕妇知孕时间长(OR=5.490,PAR%=13.91%)、孕早期发热(OR=3.352,PAR%=12.18%)、孕早期服用解热镇痛药(OR=3.501,PAR%=13.98%)、孕早期接触化学毒物(OR=3.147,PAR%=8.09%)、父亲接触有害物(OR=4.495,PAR%=9.49%)、负性生活事件(OR=1.113,PAR%=2.48%);农村人群与先天畸形相关的因素为孕妇知孕时间长(OR=3.850,PAR%=13.34%)、孕期服药(OR=3.952,PAR%=28.82%)、孕早期营养(OR=0.220。PAR%=16.03%)、既往巨细胞病毒感染(OR=2.760,PAR%=16.06%)、母亲优生知识知晓程度(OR=0.305。PAR%=18.08%)、负性生活事件(OR=1.506,PAR%=3.56%)。结论城市、农村人群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不相同,应针对不同人群制订相关的干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卒中危险因素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4475例35岁以上人群的基线调查、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结果及卒中发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单独暴露和CVHI积分异常联合对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两者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伴有CVHI积分值降低时,调整RR分别为9.40(95%CI6.20~14.23),7.61(95%CI4.85-11.94),6.95(95%CI3.98-12.13),8.74(95%CI 5.49-13.89),7.14(95%CI 4.41-11.57),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暴露的RR,呈相加模型的协同作用。结论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卒中和高血压病家族史者CVHI积分值降低时,卒中的风险明显升高,两者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NA损伤结合蛋白2基因(DD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81620等位基因(nt23314 C〉G)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建立环境-遗传因素的肺癌发病风险模型。[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湖北省各地区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16例为病例组,社区人群448人为对照组,以Taqman探针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后退法筛选肺癌相关危险因素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社区对照人群中DDB2基因的C和G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66.6%和33.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携带DD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81620等位基因的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G或GG基因型的研究对象患肺癌危险度为OR=1.634(95%CI:1.104~2.420);年长者(〉60岁)发生肺癌的危险度为OR=1.641(95%CI:1.110~2.426);一级亲属家族有肿瘤史的危险度为OR=2.972(95%CI:1.452~6.084);轻度和重度吸烟者分别为OR=1.649(95%CI:0.962~2.826)、OR=6.351(95%CI:3.978~10.139);饮酒为OR=1.559(95%CI:1.034~2.349);体育锻炼为OR=O.568(95%CI:0.383~0.844)。以上各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11.27%、13.34%、7.16%、9.67%、44.90%、8.71%和-11.67%。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48-0.823)。[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肺癌发病中起作用:一级亲属肿瘤家族史、DD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81620 CG或GG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和缺乏锻炼)可增加肺癌的危险性。该模型对肺癌发病风险的评估能力中等。  相似文献   

9.
食管病变影响因素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家族史、吸烟和饮酒与食管炎症、增生、早期癌间的关联。方法在食管癌高发社区40-69岁队列人群中,将内镜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炎症、增生、早期癌患者分别作为病例组,所有病例均经染色内镜和病理活检确诊。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将OR作为评价关联强度的指标。结果确诊早期癌71例、增生266例、炎症144例,食管黏膜正常2818例。有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早期癌、增生、炎症均呈显著性相关;其中一级血亲患食管癌在3组的OR值分别为2.6(95%CI=1.36~4.85).2.1(95%CI=1.43~2.99),1.8(95%CI=1.13~3.03),但二级血亲患食管癌在3组的O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食管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血亲患有食管癌者吸烟或/和饮酒能显著增加食管癌的危险性。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有食管癌家族史者应戒烟酒,以预防食管良恶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与肺结核发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MB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6例肺结核病例和201名健康对照的环境因素暴露情况及静脉血,采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分析MBP基因多态性,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卡介苗接种史、卡痕、家族史与肺结核的发生有关。MBP-54位点野生型(G/G)、突变型杂合子(G/A)、突变型纯合子(A/A)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不同。男性患者杂合子突变率高于对照组(OR=4.721,OR95%CI=1.463~15.236)。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卡介苗接种史、卡痕和家族史后,男性MBP-54G/A基因型与肺结核发病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7.304,95%CI为1.722~30.983)。结论 MBP-54位点G/A突变可能与肺结核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7-2007年国内外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31篇,其中,国内15篇,国外16篇。良性乳腺病史(AORs=1.95,95% CI:1.59~2.38)、乳腺癌家族史(AORs=1.58,95% CI:1.35~1.85)、绝经年龄〉50岁(ORs=1.39,95% CI:1.22~1.57)和口服避孕药(AORs=2.12,95% CI:1.24~3.62)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足月妊娠数≥1胎(AORs=0.63,95% CI:0.60~0.68)和母乳喂养(ORs=0.76,95% CI:0.64~0.90)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控制人群乳腺癌的发生,应从降低良性乳腺疾病、提倡母乳喂养和注意高危人群筛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源性影响因素及其与家族史交互作用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标准选择144例先心病患儿为病例组,168例无先心病或其他畸形的就诊患儿为对照组,对其父母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家族史是先心病的危险因素,OR=3.459(95%CI:1.819~6.579)。调整混杂因素后,筛选出3个父源性暴露因素与子代先心病有关联,分别是有害化学物接触、饮酒指数阳性、负性事件阳性,关联强度分别为OR=5.551(95%CI:2.023~15.232)、OR=3.522(95%CI:2.015~6.157)、OR=3.380(95%CI:1.838~6.219);先心病家族史与父亲有害化学物接触以及饮酒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家族史与化学物接触的RERI为8.465、8.991,AP(AB)为34.56%、35.67%,AP*(AB)为36.29%、37.48%;与饮酒指数之间的RERI为7.113、7.832,AP(AB)为30.18%、32.07%,AP*(AB)为33.17%、33.89%。结论父源性危险因素可增加子代先心病发生的风险并与家族史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异位妊娠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65例异位妊娠发生破裂患者和118例异位妊娠未发生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结果产次(DR=5.362,95%CI:0.843~9.785)、妊娠部位(OR=3.757,95%CI:0.458~6.857)、异位妊娠史(OR=3.785,95%CI:0.753~5.978)、异位妊娠史包块直径(OR=1.478,95%CI:0.742—2.424)是异位妊娠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妊娠部位、异位妊娠史、包块直径是异位妊娠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异位妊娠患者早期提高警惕性,避免发生破裂大出血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次SLE患者妊娠的孕产史、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60例SLE患者妊娠64例次,妊娠时年龄21~39岁,平均(28.4±4.1)岁,SLE病程2~12年,平均(5.5±3.1)年。共有26例次(40.6%)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恶化主要在妊娠中、晚期。妊娠足月产15例次(23.4%),早产23例次(35.9%)。治疗性流产21例次(32.8%),自然流产3例次(4.7%),死产2例次(3.1%)。总活产率59.4%。引起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有24 h尿蛋白定量(OR=15.76,95%CI:2.07~120.31)、妊娠前泼尼松剂量(OR=1.18,95%CI:1.01~1.38)。引起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有补体C3水平(OR=0.002,95%CI:0.000~0.410)、妊娠前疾病活动(OR=8.297,95%CI:1.464~47.029)。结论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妊娠前病情,并在妊娠期间严密随访,以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西城区育龄妇女不良生育史的发生情况及与夫妻双方生活习惯的关系,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05—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12191位有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不良生育史,夫妻双方生活习惯、危险因素接触及患病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不良生育史发生的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不良生育史发生比例为2.1%,其中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为1.6%;妻子挑食,丈夫吸烟、饮酒者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接触毒物,妻子挑食,丈夫饮酒者死胎死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吸烟,丈夫接触毒物者宫外孕史发生比例高,与无上述因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吸烟(OR=2.0,95%CI:1.4—2.8)者发生自然流产史的风险高;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饮酒(OR=2.0,95%CI:1.4~2.8)、丈夫接触毒物(OR=6.3,95%CI:2.3—17.3)者发生不良生育史风险高。结论不良生育史的发生与夫妻生活习惯有关,预防不良生殖结局的发生应将夫妻双方均作为目标人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产妇梅毒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孕产妇梅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产妇梅毒阳性率为0.55%,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8/10万;影响孕产妇梅毒的危险因素包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OR=2.499)、20~30岁年龄组(OR=3.452)、流动或暂住人口(OR=4.397)、娱乐服务业或无业(OR=6.910)、性病史(OR=3.010)、既往不良妊娠结局史(OR=8.415)、近5年性伴数(OR=11.989);影响先天梅毒的因素包括确诊孕周(OR=1.296)、确诊时TRUST滴度(OR=2.096)、妊娠结束时TRUST滴度(OR=3.028)、妊娠期治疗(OR=0.121)。结论孕产妇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感染率仍然较高,预防孕产妇梅毒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而先天梅毒应重视早诊断、早干预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胡泊  李卫  王杨  陈涛 《疾病控制杂志》2009,13(6):670-673
目的分析北京和南京两地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和南京的6123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IDF(2005)定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5%和33.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女性(OR=1.49;95%CI(1.40,1.59))、年龄增长(OR=1.23;95%CI(1.16,1.31))、低体力活动(OR=1.76;95%a(1.13,2.76))、糖尿病家族史(OR:1.33;95%CI(1.11,1.60))、高血压家族史(OR=1.46;95%CI(1.29,1.65))、年龄性别交互作用(OR=1.29;95%a(1.21,1.40))、居住在城市(OR=1.09;95%CI(1.02,1.18))均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居住在南京(OR=0.76;95%CI(0.71,0.81))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女性、慢病家族史、低体力活动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居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某社区有档案记录的CI首发病人80例作为病例组,配对选取同期居住的非脑血管病居民8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对CI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运动(OR=0.39,95%CI:0.17—0.92,P=0.031)和高文化程度(OR=0.31,95%CI:0.14-0.69,P=0.004)为CI保护性因素;既往有高血压(OR=3.42,95%CI:1.40-8.31,P=0.007)、高血糖(OR=2.81,95%CI:1.22~6.50,P=0.016)病史为CI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某社区居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既往有高血压和高血糖,高文化程度和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应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