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效果确实可靠持久、无冠状切口的额、颞部除皱方法.方法 采用额、颞部头皮发际内小切口剥离、悬吊,根据面部老化情况,去除多余头皮,待其自然收缩恢复.结果 26例患者中,11例单纯行额部除皱,15例行额颞部除皱,均获得满意除皱效果,避免了冠状切口疤痕及秃发.结论 额、颞部小切口悬吊,去头皮除皱术,局麻下即可进行,具有切口小、瘢痕轻微、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2月~2003年11月,应用肿胀液行面部浸润麻醉共做额部除皱术25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颞部除皱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面部除皱的效果。方法60例面部皱纹整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颞部除皱术与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皱纹消失保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猫眼样年轻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眼睑闭合困难、面部肿胀、面部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部除皱中应用颞部除皱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有利于延长除皱保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起到良好的年轻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面部除皱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随机划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甲组患者应用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治疗;乙组患者应用颞部悬吊无减张直接拉拢缝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颞部秃发及切口瘢痕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甲组患者颞部毛发密度大于乙组,切口瘢痕宽度小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度优于乙组,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 <0.05)。结论面部除皱术中应用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可有效减轻术后颞部秃发,切口瘢痕更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后,多因去骨瓣减压形成颅骨缺损,使患者的容貌发生变化并使颅骨的防御功能下降,还可以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故多需行修补术[1]。额颞部的颅骨修补与其他部位有明显的不同,故我科于2006—02~2009—10对18例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行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折叠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预防腮腺血管瘤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43例腮腺血管瘤患儿(男33例,女10例)经耳前和耳后切口切除整个腮腺,并将ADM置入腮腺床,再用SMAS折叠瓣进一步修补.通过调查问卷,由3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评估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用Minor淀粉碘试验评估术后是否出现Frey综合征.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瘢痕隐蔽好,双侧面部对称.88.4%( 38/43)的患儿术后面部轮廓极好,11.6%(5/43)非常满意.用Minor淀粉碘试验检测术后患者的Frey综合征发生率是4.7%(2/43).腮腺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经耳前后入路切除腮腺,置入ADM并用SMAS折叠瓣修复腮腺床,术后外观良好,大大降低了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L型髁间钢板、DCS和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以上三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10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功能优良率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DCS组疗效最好,手术并发症少,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另两组。结论:股骨髁部骨折两髁完整者较适用于DCS钢板内固定,两髁粉碎不完整者较适用于股骨解剖钢板,术后早期要进行正规的主、被动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AF内固定系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56例在临湘市人民医院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llb角均有明显改善。术中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例断钉,2例发生感染,经处理后均得到有效的纠正。结论 AF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固定牢靠等优点,只有加强手术操作技术,可为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胡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33-234
目的探讨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我院收治的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过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后,46例(73.02%)患者感觉运动肌力完全恢复,13例(20.63%)患者感觉运动肌力部分恢复,4例(6.35%)患者感觉运动肌力无明显改变。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优良率93.65%,患者复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对具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稳定脊椎的作用,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损伤者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GSS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充分纠正脊柱畸形,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胸腰椎结核施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平均3个月达到植骨融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植骨块脱出、结核复发、窦道形成.结论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在腰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脊柱不稳定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脊柱不稳定患者24例,分别进行RSS、Cage、AF、USS、Z-plate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半年,患者无出现神经感觉障碍、跛行,仅有1例出现轻度腰部疼痛,所有患者肌力完全恢复正常,能回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痊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4.2%,无后遗症案例。结论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不稳定效果显著,并发症及后遗症极少,安全性高,但需要注意准确把握适应证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疗效。方法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上下椎体,撑开达到复位,有神经损伤表现者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去除压迫骨块。结果35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骨折椎体82.85%达到恢复高度。多个椎体骨折恢复高度较单个椎体差,有前后纵韧带及左右移位较无韧带损伤和无移位者差,术前脊髓损伤严重者术后恢复差,而脊髓损伤由压迫引起,解除压迫后效果好。结论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节段少,对胸腰椎生理弯曲影响少,抗旋转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的内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5例,其中枕颈结合部畸形3例,衰椎骨折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骨性愈合。结论:AXIS内固定系统操作方便,固定牢靠,术后即刻恢复枕颈部稳定,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TSRH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经观察效果明显,具有独特的复位内固定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多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恢复椎体的高度与脊柱生理弯曲,重建脊柱稳定性,以及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是治疗的目的。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39例,随访27例,效果满意。报告  相似文献   

18.
假性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治疗方法很多,约4分之一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本院自2004年1月采用康辉Ⅱ代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