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我科于2011年5月收治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钢板松动行翻修手术病例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8个月,发现内固定松动40余天"于2011年5月入院.患者2010年8月因头颈部外伤导致C5、C6椎体骨折并四肢瘫痪,在外院行C5、C6椎体切除钛笼植入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椎体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按WBB分区范围进行部分或全椎体切除术,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融合。结果 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后发生植骨块部分吸收、塌陷、成角畸形,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椎间大块植骨融合配合的坚强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11例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的患者进行了经顶椎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24~49岁,平均31.9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s角62~102°,平均79.4°.伴神经压迫症状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截骨平面T9~L2.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2-4.8h,平均3.6h.术中出血量750~1500ml,平均990ml;围手术期总出血量1450~2200ml,平均1722ml.术后10d左右佩戴支具下地,6例术前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1年随访有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后凸Cobb's角10~32°,平均21.8°;矫正率72.5%.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矫正丢失率为2.7%.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手术相对安全,矫正效果良好.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肿瘤后,利用Pyramesh钛网融合器(简称钛网)植骨修复骨缺损,Orion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颈椎肿瘤患行经颈前路椎体肿瘤切除,骨缺损处置入钛网支撑、植骨融合,椎前Orion钛板内固定。结果:9例患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植骨融合满意,无严重颈肩痛及颈椎不稳,无因肿瘤复发造成继发的颈椎骨折及脊髓压迫等并发症。结论:钛网植骨加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椎体肿瘤,可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好,并可防止因肿瘤复发造成继发的颈椎骨折及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5.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l2月间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27例。其中胸椎6例,胸腰段10例,腰椎11例;累及2个节段1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6例伴流注脓肿形成;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抗结核2周后手术,手术方式为先行后路脊柱内固定,后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治疗。术中放置引流管和局部注药管。结果平均随访4年,除术后复发2例外,余25例患者平均术后6个月获得椎体间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2.6%。17例患者于术后1~4年行内固定取出术。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提高临床治愈率。为尽量保留脊柱的运动单位应及时取出内固定。术中放置引流管并不会增加窦道的发生,术中置管化疗有利于局部病灶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全椎板切除后重建脊柱后柱稳定的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我院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均采用后路手术,安放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伤椎全椎板减压,探察椎管,处理损伤的脊髓或马尾后,根据术中情况将骨板修剪成"H"型,卡压在减压的椎管后侧和正常棘突之间,异体骨板后侧植入全椎板切除得到的自体骨.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14-31个月,平均18.7个月,所有病例减压的椎管得到有效的封闭,植骨得到良好的愈合,后路稳定性得到重建,内固定无折裂.拆除内固定物时发现侧位Cobb's角平均丢失约1.7°,椎体前、后缘高度平均丢失分别约为3.6%和1.5%.结论 该方法有效地提供后路稳定,防止内固定失败,促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后路手术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10月25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1岁(12~62岁)。病程平均4年3个月(2年7个月~11年)。病变累及椎体平均2.2节段(1~4节段),病变部位T7~L3。术后抗结核治疗时间平均9.4个月(7~23个月),随访时间平均24.3个月(9~59个月)。其中后凸21例,侧后凸4例,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60.3°(19°~130°)。结果21例患者行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椎体截骨、Luque棒结合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植骨矫正,4例进行了二期前路椎间植骨。除2例患者失去随访外,其他患者随访时x线片均显示截骨区骨融合良好,25例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17.3°(-10°~60°),后凸矫正率平均71.3%(53.9%~152.6%)。19例随访患者的后凸矫正丢失率平均5.8%(3.6%~9.3%)。结论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可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截骨、椎管减压及Luque棒结合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手术。对部分多节段椎体破坏严重的患者,需同期或二期行前路椎间植骨,以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病例进行后路减压及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内固定.脊柱受损平面从胸7~腰4,相邻2个脊柱节段骨折21例,相邻3个节段骨折6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3年.7例椎体骨折脱位均实现良好复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丧失30%~68%(平均38.2%),术后恢复至91%~96%(平均93.8%).后路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骨性融合时间4.2个月.12例脊髓神经功能得以明显恢复,13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后路的椎管减压及骨折复位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的优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可对该类骨折的有效复位和三维之间上的牢靠固定.但应避免在后路行胸椎椎管环形减压时造成医源性脊髓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 45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 ,发现颈 6,7椎体形态尚正常 ,椎间隙变窄 ,间盘信号异常 ;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Gd 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及软组织影明显强化。MRI考虑为颈 6,7椎体恶性肿瘤。临床上诊断为颈6,7椎体结核并不全瘫。行抗结核治疗 ,并行颈 6,7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术中见颈 6椎体大部分破坏 ,颈 7椎体基本全部破坏 ,椎间盘髓核破坏消失 ,可…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全切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神经根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好发于髓外硬膜下,且以颈段多见。它起源于脊神经根,大多不超过两个节段,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经椎间孔向椎前或椎旁生长成巨大哑铃形,有的甚至可长入胸腹腔,包裹血管,压迫骨质,侵蚀椎体及附件。给手术增加很大难度。我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病房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严重侵蚀椎体及附件的巨大型神经鞘瘤,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1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疼痛消失11例,缓解7例,无明显缓解1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8月,平均14.5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手术相对安全,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溶骨性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椎体和四肢干骺端部位溶骨性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椎体转移癌出现椎体严重破坏,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者,行椎板减压,后路AF钉固定,病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对四肢干骺端部位出现病理性骨折者,先行骨折简单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架固定,然后经皮穿刺病灶内骨水泥注射。手术后2周内辅助放疗或者化疗。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全部14例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停用或者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9例椎体部位患者2~3周下床活动,5例肢体患者根据部位3~4周持拐下床活动。结论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椎体和四肢干骺端部位溶骨性转移癌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和四肢干骺端部位溶骨性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平均年龄42·3岁,平均病程5·6个月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变化以及按照Frankel分级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1·7°,7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骨结构重建可靠,治疗过程相对简化,住院周期缩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茅箭医院收治的一例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资料。本例患者因右上臂疼痛入院,入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后,拟诊为右肱骨干骨肿瘤,成功的行肿瘤切除及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随访9个月治疗效果理想,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老年患者如发现原发性骨肿瘤,全身症状不明显,应考虑可能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减少发生误诊误治的可能性。手术治疗短期随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7年1月,对41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I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1例;L3,4滑脱4例,L4,5滑脱16例,L5S1滑脱21例;24例为峡部裂性,17例为退行性。结果随访12-38个月,平均23.6个月。41例中37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90.2%;29例I度滑脱完全复位,11例Ⅱ度和1例Ⅲ度滑脱6例完全复位,完全复位率87.8%;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4.1mm恢复至术后11.7mm,且无高度丢失,39例椎间融合良好,椎间融合率95.12%。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46例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其中,男11例,女35例,年龄56~83岁,平均67.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T值≤-2.5,提示骨质疏松,并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明确责任椎体及后壁完整情况。本组治疗的病例均为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责任椎体分别分布在:胸6椎(1个)、胸7椎(1个)、胸8椎(2个)、 胸9椎(2个)、胸10椎(5个)、胸11椎(11个)、胸12椎(31个)、腰1椎(36个)、腰2椎(8个),腰3椎(9个)、腰4椎(13个)、腰5椎(14个)等,本组治疗的病变椎体最少2个,最多4个,平均2.32个。所有患者均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1次对2个或2个以上责任椎体行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3天、1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共行108个椎体成形术,平均1次2.32个椎体,单个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约1.2~2.1 ml,平均(1.8±0.38)ml。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为7.95±0.82,术后3天VAS评分为4.48±0.80,随访时VAS评分为2.38±0.55,采用配对 t 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α=0.05)。结论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有效地缓解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成人脊柱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经验,探索儿童脊柱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良性肿瘤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14岁,平均(9.2±3.7)岁。颈椎5例,胸椎6例,腰椎9例,胸腰椎多发2例。其中前路(3例)采取颈椎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19例)采取刮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对于椎体肿瘤注意尽量保留病椎上下终板,保留骨骺。结果本组病例无失访,随访1~5年,平均(3.1±1.2)年;除1例出现复发,其余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在术后2周内明显好转,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8±1.2)分下降至术后2周时的(1.7±0.8)分(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2例由C级恢复至E级,10例由D级恢复至E级,其余患儿无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并发扁平椎改变患儿8例,病变椎体高度由术前(0.5±0.1)cm到术后1年增加到(1.2±0.3)cm(P0.05)。结论在儿童脊柱良性肿瘤切刮除手术治疗中,如果能对脊柱椎体骨骺进行一定的保留,同时仅行有限节段的脊柱融合治疗,内固定的早期取出,都有利于减少手术对儿童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对脊柱转移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对1995年至2005年42例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的回顾并进行随访和总结。结果随访3个月~9年。全脊椎切除术6例存活13个月~9年,平均存活41个月,4例仍存活。脊椎次全切除术13例存活1个月~3年,平均16个月,6例仍存活。前路椎体切除固定8例,存活4个月~34个月,6例仍存活。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固定12例,术后均获得疼痛缓解,11例神经功能恢复或改善,存活3个月~16个月,5例仍存活。单纯后路椎板及肿瘤切除减压1例(原发灶不明腺癌)截瘫症状有所恢复。经皮椎体成形2例疼痛大部分缓解。结论全(或次全)脊椎切除术对预计长生存期且有有效的术后肿瘤辅助治疗的患者是有益的。单纯后路减压加脊柱固定对脊柱不稳定和(或)硬膜受压的高龄或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近期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和疼痛。前路或后路脊柱固定是必要的,其稳定脊柱的效果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收治脊柱结核患者51例,其中胸椎10例、胸腰段16例、腰椎25例。胸椎、胸腰段结核采用I期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腰椎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2个月切口破溃,换药2个月愈合。2例多发结核复发,分别行保守和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复发现象。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钢筋骨水泥“人工椎体”在脊柱转移瘤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行病椎切除、椎体重建术。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C级7例,D级10例。胸椎11例均实施一期前路手术,其中7例行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术,4例行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内固定术;腰椎7例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术5例,一期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二期前路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2例。结果术中病灶清除较为彻底,术后影像学显示内固定确切,手术均成功并获得满意疗效。随访4~28个月,术后胸背痛完全消失,术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D级5例,E级12例。1例4个月因脑转移死亡,其他17例存活时间8个月以上。结论钢板骨水泥“人工椎体”在脊柱转移瘤切除后重建术,可使患者早期自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