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38例食管癌病人采用术中十二指肠放置营养管,术后48小时开始肠内营养,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全组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继续肠内营养顺利恢复;5例在肠内营养中出现轻度腹泻,经处理缓解,其余病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病人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38例食管癌病人采用术中十二指肠放置营养管,术后48小时开始肠内营养,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全组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继续肠内营养顺利恢复;5例在肠内营养中出现轻度腹泻,经处理缓解,其余病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病人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食管癌术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以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由 此来确定最合适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方法   收集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 者 208 例,根据患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将接受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分为3 组,小于48 小时记为组1, 48~72 小时记为组2,大于72 小时记为组3。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各类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和结局指标(术后并发症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费用、血清 白蛋白、总蛋白和淋巴细胞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u 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P < 0.05。结果  在3 组比较 后发现,组1 的胸部引流血量最少、首次排便时间最早、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最少,组3 的肺炎发生率在3 组中最高(P= 0.019)。组 3 中与营养状况相关的白蛋白、总蛋白及淋巴细胞水平最低,与组1、组2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术后 48 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日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术后科学规范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组480例食管癌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并注意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405例患者肠功能较快恢复,其余75例经相应护理后肠功能恢复.结论 在认真细致的护理前提下,食管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由于禁食时间长,术前基础状态差,加之手术创伤,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明显。因此,术后营养支持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自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585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预置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术后早期经此管给予肠内营养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d、第21d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一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胃癌手术后早期(12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营养,术前、术后1 d、7 d、14 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结果:胃癌术后7 d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术后14 d明显增高,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路径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出院时间均明显较短。观察组患者术后8 d的前清蛋白水平、清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9.0%)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举措,能够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代谢紊乱,在就医时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因手术创伤大,手术后禁食时间长,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就更加明显,从而使术后并发症增加,故术后营养支持特别重要。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进行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公认的对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只要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就应该使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是指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患者术后7~8小时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开始恢复。早期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不仅能改善营养,还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乃多器管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为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疗法的观察组和行全素营养疗法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营养干预后,观察组不仅营养状况指标而且微型营养评估法(MNA)、体重指数(BMI)、血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G)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8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67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7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体重、红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TNP组及EN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但EN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较TPN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能促进和加快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同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肠外营养,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实验组56例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管饲安素,逐次逐日加量,共7~8天,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管饲并发症。对照组72例手术切除患者未行早期肠内营养;其中实验组有30例分别于术前测体重,检测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术后3天、7天测体重,检测白蛋白、总蛋白。结果:实验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6%、4.2%,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低,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实验组 5 6例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后 2 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 ,管饲安素 ,逐次逐日加量 ,共 7~ 8天 ,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管饲并发症。对照组 72例手术切除患者未行早期肠内营养 ;其中实验组有 30例分别于术前测体重 ,检测血浆白蛋白、总蛋白 ;术后 3天、7天测体重 ,检测白蛋白、总蛋白。结果 :实验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 0 ;对照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5 6 %、4 2 % ,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 ,且费用低 ,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卿松  白大应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4):417-417,419
近年来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迅速发展,在各科领域广泛应用,许多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得益于营养的改善,已有许多报道.食管癌及贲门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创伤大,且因进食困难,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为使患者能安全渡过围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十分重要.我们于1997年4月~2004年5月对10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机体蛋白质代谢、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勇  周波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27-21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20.
彭忠民  杨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484-1489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食管癌患者术后常发生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术后正确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有利于维持患者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 而且能够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 维持正常的免疫反应。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