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恒春  周丹  倪亚非  蒋智君 《四川医学》2013,(11):1619-1621
目的 采用能效因子(energy-efficiency factor,EEF)量化研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的剂量-效应的规律性.方法 67例(81个肌瘤)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超声消融治疗,治疗后核磁共振成像评价超声消融的结果,计算EEF,并随访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重要并发症,患者满意度100%.无灌注体积达70%以上的肌瘤有63例(77.78%),EEF为(15.95±1.53)J/mm3;而消融不足70%的肌瘤18个(22.22%),EEF为(34.50±5.65)J/mm3;不同消融率之间比较E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达到满意体积消融率(70%)所需的能量低于部分消融的肌瘤.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EEF可作为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剂量评价指标,用于剂量学研究.影响能效因子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相关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在预测子宫肌瘤消融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超声消融治疗中心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91例患者144个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治疗的相关数据,分析术前靶肌瘤的血供类型、MRI-T2 WI信号强度比值(SIR)、信号均匀度、信号强度值(S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与超声消融疗效的关系,设定MRI参数阈值并分组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肌瘤的消融率.结果 少血供和多血供类型的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9.4%、80.9%(P<0.05);T2WI SIR<1.5、≥1.5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9.1%、83.6%(P<0.05);T2WI SI<200、≥200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9.5%、81.4% (P<0.05);ADC<1.4×10-3 mm2/s、≥1.4×10-3 mm2/s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8.3%、81.7%(P<0.05);肌瘤为多血供伴T2 WI SIR≥1.5的消融率低于多血供或少血供伴T2WI SIR<1.5、少血供伴T2 WI SIR≥1.5(P<0.05);肌瘤为T2 WI均匀高信号的消融率低于均匀低信号、不均匀高信号、不均匀低信号(P<0.05).结论 子宫肌瘤的MRI参数可预测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血供丰富和T2 WI均匀高信号的肌瘤超声消融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消融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因素。方法对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一次性超声消融治疗,同时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计算不同肌瘤大小、位置、类型的肌瘤消融率。结果①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消融治疗,术中均发生不适反应,但无需治疗,无不良后果。②肌瘤消融情况分析:消融前MRI检查显示32例患者最大径≥10 mm肌瘤共132个,术后增强MRI显示其中91个肌瘤完全或大部分无强化。不同肌瘤类型及位置与肌瘤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瘤大小的肌瘤消融率不同(P0.05)。结论超声消融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方法,影响多发性子宫肌瘤能否完全消融的主要因素是肌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精确定位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87个肌瘤)子宫肌瘤患者,采用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在超声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控下对靶肌瘤进行消融治疗。治疗1个月内以增强MRI观察靶肌瘤的消融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以平扫MRI评价靶肌瘤的缩小率,并随访患者月经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内靶肌瘤消融率为(83.2±13.6)%,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靶肌瘤体积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靶肌瘤缩小率分别为(56.04±23.65)%和(70.00±21.26)%。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血液血红蛋白(Hb)升高。治疗中及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镇静镇痛下高强度聚焦超声精确定位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方法对入选24例患者行HIFU治疗,随访治疗后皮肤损伤、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不良反应及卵巢激素的情况,按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对24例患者27个肌瘤进行了治疗,按SIR标准分类,患者中16例(66.7%)发生了36次不良反应,其中11例发生2次以上。SIR标准中严重不良反应(SIR C~F级)的发生率均为0;SIR A类不良反应25次,包括皮肤发红、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大便隐血阳性;SIR B不良反应11次,包括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皮肤水泡、下肢功能和(或)感觉异常,所有不良反应经观察、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治疗后卵巢激素水平无异常,无低雌激素相关症状。肌瘤与宫腔最短距离小于5mm者比大于或等于5mm者更易出现术后阴道流血(P=0.042),镇静、镇痛麻醉较静脉麻醉更能减少下肢感觉和功能异常的发生(P=0.037)。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应用上安全,是子宫肌瘤的一种良好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监控下HIFU联合超声微泡增效剂(SonoVue)治疗子宫肌瘤伴盆腔手术史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宁市中心医院50例子宫肌瘤伴盆腔手术史患者行HIFU联合SonoVue治疗情况,与同期50例无盆腔手术史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治疗中肌瘤非灌注区体积、体积消融率、消融强度、消融剂量、在室时间、治疗时间及治疗后即刻不良反应与远期并发症等.结果手术史组非灌注区体积、体积消融率、消融剂量与非手术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史组消融强度明显低于非手术史组(P<0.05);手术史组在室时间、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手术史组(P<0.05);手术史组治疗中重度及以上疼痛率为46%,明显高于非手术史组20%(P<0.05),2组均无因难以忍受疼痛而终止治疗者.手术史组治疗后下腹部疼痛、皮肤烫伤、骶尾部疼痛明显高于非手术史组(P<0.05),后期随访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盆腔手术史增加了HIFU治疗子宫肌瘤操作难度;初步研究提示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HIFU联合SonoVue治疗盆腔手术史子宫肌瘤患者也可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后效果,探讨超声造影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3个肌瘤(最大径1.9~7.8 cm),随机分为实验组(n=52)及对照组(n=46)。实验组采用超声造影观察HIFU消融前后肌瘤情况,以肿瘤内仍有强化区域判断为残留病灶再次消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彩超观察,以肿瘤内低回声区域仍有彩色血流信号区域判断残留病灶再次消融。于治疗后第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的消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HIFU治疗后多数肌瘤体积均可见缩小,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肌瘤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的显著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价治疗前后肌瘤的范围及血流灌注情况,比常规彩超能更及时反映消融效果,引导残余病灶再次消融,可为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早期评估提供一种无创简便且更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T2高信号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例单发T2高信号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术中不用六氟化硫微泡,研究组18例患者术中使用六氟化硫微泡.分别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min)、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s)、辐照时间(s)、治疗剂量(J),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消融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s)、辐照时间(s)、治疗剂量分别为(101.51±43.02)min,(856.42±451.14)s,(1077.37±546.23)s,(496 581.81±267 192.31)J,对照组分别为(261.34±85.53)min,(1 833.32±642.67)s,(1 890.21±1 268.43)s,(784 608.31±357 621.45)J,2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融率为83.3%,对照组消融率为55.5%,2组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全身麻木1例,没有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对照组治疗区皮肤Ⅱ°烧伤1例,全身麻木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8(5.5%),2组均未出现肠穿孔、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T2高信号子宫肌瘤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消融率,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IR-T_(2)WI信号强度比值(SIR)、信号值(S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91个)HIFU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测量MIR-T_(2)WISIR、SI、ADC,应用ROC曲线评价三项参数对超声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类.型肌瘤的超声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信号组超声消融.率显著高于混杂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P<005),混杂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超声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WISIR<1的肌瘤超声消融率显著高于≥15(P<005),.T_(2)WI SI<200.的肌瘤超声消融率显著高于≥200(P<005),ADC.<14×10;mm;/s的.肌瘤超声消融率显著高于≥14×10;mm;/s(P<005);MRI-T_(2)WISIR、SI、ADC预测.肌瘤超声.消融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74、0904、0794,T_(2)WISI的.预测效能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182%、8611%、8352%。结论MIR-T_(2)WISIR、SI、ADC可用于子宫肌瘤HIFU消融效果的评估,T_(2)WI低信号和低SI、ADC值的肌瘤超声消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直接数字成像(DR)骶尾骨的投照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68例骶尾骨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手术诊断为骶尾骨软组织以及整体受损。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采用直接数字成像与常规X线摄影,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呈现结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成像技术显示,实验组患者被诊断出软组织受损患者有33例,常规组25例;实验组患者被诊断出骶尾骨整体受损患者有32例,常规组19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直接数字成像(DR)骶尾骨的投照及临床诊断当中的效果显著,能够直接的帮助显示患者的身体特征,显示骶尾骨损伤具体情况,给之后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