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一般资料:30例均为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就诊,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史超过1年,采用每天两次NPH加赖脯胰岛索的方案,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9%。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餐前速秀林(赖脯胰岛素)联合长秀林(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Ⅱ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速秀林联合睡前长秀林(Lispro+Gla组),另一组以三餐前诺和灵R、睡前诺和灵N治疗(RI+NPH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血糖的波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Lispro+Gla组降糖迅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更理想,日内血糖波动幅度较小,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优于RI+NPH组(P〈0.005)。结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给予3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5个时点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胰岛素制剂(甘精胰岛素与NPH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6~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抽取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在口服药物的基延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LANRUS-来得时)和NPH胰岛索(诺和灵N),治疗12周.结果 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较低,且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比NPH更适合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穆媛  宋春青 《吉林医学》2011,32(16):3252-3253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制剂(重组甘精胰岛素与NPH胰岛素)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09~201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重组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和NPH胰岛素(诺和灵N),治疗12周,监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变化。结果: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FPG和HbA1 c水平较低,且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低。结论: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比NPH更适合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乔旭霞  徐成 《重庆医学》2016,(18):2518-2521
目的:探讨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4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重组赖脯胰岛素组(观察组,n=32)和赖脯胰岛素组(对照组,n=16),在睡前给予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的基础上,三餐前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1次重组赖脯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注射,治疗周期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 )变化水平,并评估不良事件。结果44例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6例。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 HbA1c、FPG和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HbA1c下降幅度分别为(1.55±1.50)%、(1.06±1.30)%,FPG下降幅度分别为(2.07±5.01)、(1.09±3.18)mmol/L ,2hPG下降幅度分别为(3.28±5.71)、(3.60±5.89)mmol/L。以 HbA1c为主要评价指标,0.40为非劣效界值,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P<0.05)。观察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4.29%,HbA1c<7.00%的达标率为28.57%;对照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8.75%,HbA1c<7.00%的达标率为43.75%,两组患者在 HbA1c两个水平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患者在有效性方面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2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三餐前短效配合NPH治疗3个月后,改为三餐前短效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血糖和HbA1c均能控制达标,但甘精胰岛素组血糖控制更理想,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甘精胰岛素比NPH治疗1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25的降血糖效果、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 选择经口服降血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赖脯胰岛素25腹壁皮下注射1d2次;对照组给予人胰岛素甘舒霖301d2次腹壁皮下注射,观察、对比2组临床控制血糖的疗效.结果 2组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治疗组在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使用剂量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赖脯胰岛素25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且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控制血糖稳定达标所需的胰岛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Lan组)和中效人胰岛素(NPH组)联合降糖药物那格列奈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均平稳下降.于16周达到稳定,两组终点时FBG、HBA1C、体重指数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并且安全达标率显著高于NPH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以使糖尿病患者FBG,HbA1C均达到理想控制目标,而且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使用方便,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糖苷酶抑制剂与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选取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应用口服药物3个月以上且患病低于5年的T2DM患者,抽取血糖控制欠佳且有完整资料的患者239例(男性156例,女性83例)纳入本次分析,随机分2组,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糖苷酶抑制剂与预混胰岛素,观察12周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2组的HbA1c下降明显,下降幅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胰岛素治疗组(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能够有效降糖,同时使低血糖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仅为正常的50%,这一观点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1]结果中已被证明。  相似文献   

14.
谢本招  杨斌  赵锐 《四川医学》2012,33(7):1254-1256
目的对比分析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乐25)和预混人胰岛素(优泌林30R)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的控制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0月5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赖脯胰岛素75/25组(A组)26例,每日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林70/30组(B组)29例,每日早、晚餐前30min注射优泌林70/30。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HbA1c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等。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FBG、PBG-2h均有下降,组间比较,PBG-2h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HbA1c均有明显下降,A组降低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2型糖尿病,可缩短达标时间,HbA1c水平更低,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比较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HbAlc达到7%的疗效和低血糖风险。方法在33例服用一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5%)中,进行了这一随机、开放标记、平行、16周的试验,患者继续服用研究前的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空腹血糖(FBG)达到≤100mg/dl(5.6mmol/L)的目标值。试验结果的观察指标为FBG、HbAlc、低血糖发生率和达到HbAlc≤7%并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结果终点时甘精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的平均FBG(5.94Vs6.11mol/L)和HbAlc(6.68Vs6.79%)无明显差异,P>0.05。大多数用这两种胰岛素的患者都达到HbAlc≤7%的目标。但是,在HbAlc≤7%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低血糖(<4mmol/L)方面,甘精胰岛素组(69%)比NPH组(29%)高出一倍,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经证实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也显著低于NPH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基础胰岛素,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HbAlc≤7%)。甘精胰岛素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胰岛素。  相似文献   

16.
王彦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25-382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各40例,甘精胰岛素组三餐前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注射短效胰岛素,胰岛素泵组使用胰岛素为门冬胰岛素。规律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及降血糖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甘精胰岛素组降血糖费用显著低于胰岛素泵治疗组。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甘精胰岛素可以安全、有效、经济地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前注射诺和锐R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即分成两组:一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前注射诺和锐R治疗,另一组以诺和灵5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血糖达标时间、FPG、2hPG、葡萄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前注射诺和锐R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FPG、2hPG更理想、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锐R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低,降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莎  钟晓卫  付徐泉  刘宜东 《西部医学》2009,21(10):1655-1656
目的比较赖脯胰岛素(优泌乐)与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在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治疗(CSII)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优泌乐组35例,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入;优泌林R组32例,给予优泌林R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入,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达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高血糖,两组问胰岛素平均剂量没有差异(P〉O.05),但优泌乐组能够更快的达标,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使用优泌乐可以更快的控制血糖,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胡国红  杨英 《四川医学》2010,31(9):1348-1349
目的观察预混赖脯胰岛素(优泌乐25)与阿卡波糖(拜糖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方法将确诊2型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预混赖脯胰岛素(优泌乐25),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疗程12周。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方案上加用阿卡波糖(拜糖苹),50mg,3次/d,疗程12周。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达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达标无差异。结论优泌乐25与拜糖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及HbA1 c控制更理想,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同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的优点和长处。方法将65例饮食运动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程长短不一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经饮食运动治疗无效的,未服用降糖药的,体形较瘦的,病史2~3年的确定糖尿病的患者,初次单纯使用甘精胰岛素,同时进行饮食运动治疗;B组经服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体型中等/偏胖的,病史3~6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筛取每晚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早晨服1次格列美脲2mg,同时进行饮食运动治疗,C组经口服降糖药和单纯使用甘精胰岛素,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病史5~10年的,体型肥胖的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筛取增加甘精胰岛素用量的同时,用盐酸二甲双胍片0.5g,2~3次/d,加饮食运动治疗。3组疗程10~18d。结果不同人群中进行3种不同治疗方案,得到了较理想的疗效,血糖值基本达标,而且后两组肥胖患者体重明显下降,起到了双重作用。结论甘精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超效慢,作用时间长,且患者的痛苦少,病人易接受,不易发生低血糖,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