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后囊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3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口嵌顿术,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结果 36只眼均将人工晶状体攀植入囊袋,光学区嵌顿于后囊口。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3者33只眼(91.7%),≥0.5者22只眼(61.1%)。后囊中央部混浊0级者27只眼(75.0%),1级者4只眼(11.1%),2级者3只眼(8.3%),3级者2只眼(5.6%),未出现4级混浊的病例。无眼底并发症。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后囊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嵌顿术,能有效阻止中央部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ll0例(125眼)白内障患者采取巩膜隧道切口,撕囊后,用双手法将晶状体核切成2-3块后,套出晶状体核切块,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一周矫正视力0.1~1.0,其中>0.5者66眼(60%);术后2个月矫正视力≥0.5者9l眼(82.7%)。5例术后角膜混浊,2周内恢复。3例后囊膜破裂,未植入人工晶体。结论采用手法碎核技术行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效果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如何安全向超声乳化手术过渡。方法改进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法对186例软核白内障实施手术,麻醉:表面麻醉加上方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切口:双切口,右上方10点方位角膜缘后1mm巩膜横行长4mm左右主切口,左上方2点方位角膜缘内1mm处作透明角膜2mm辅助穿刺口。前囊膜处理:均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法。人工晶体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推注囊袋内植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总结。结果 159眼在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撕囊成功85.5%);撕囊失败27眼(14.5%),18眼在截囊、撕囊及剪囊情况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4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2眼悬韧带断裂1/4周(1.07%),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2眼后囊破口较小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1眼后囊破裂口较大未植晶体,后囊膜破裂3眼(1.6%)。术中虹膜损伤4眼(2.1%),后弹力层脱离1眼(0.54%),皮质残留6眼(3.2%),角膜水肿、内皮混浊16眼(10.7%),术后高眼压14眼(7.5%),术后虹膜反应6眼(3.2%)。术后3天矫正视力:视力≥0.6者158眼(84.9%);0.3-0.5者19眼(10.2%);0.1-0.2者9眼(4.8%);结论改进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法对软核白内障进行手术,效果良好,能锻炼基层医院医生由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向超声乳化手术过渡的基本技能,为开展超声乳化手术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视功能训练对儿童白内障患儿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儿童白内障治疗的正确方法。方法对65例(78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双腔注吸术,掌握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时机,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度数,术中1期后囊膜撕开,术后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1年,外伤性白内障矫正视力≥0.3者33眼(89.2%),具有融合功能者25例(67.6%),具有立体视觉者18例(48.6%)。中央视轴区透明者32眼(86.5%),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9眼(24.3%) 先天性白内障矫正视力≥0.3者34眼(82.9%),具有融合功能者13例(31.7%),具有立体视觉者7例(17.1%)。中央视轴区透明者35眼(85.4%), 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2眼(4.9%)。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恰当,术后配合视功能洲练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中应用双手法旋转挤切晶状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30只眼)Ⅳ级核以上老年性白内障病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应用双手法旋转晶状体核进入前房,双手器鼢械分别置于晶状体核上下,对冲挤切晶状体核为两半或多半,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拖出晶状体核,吸除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行超声乳化术的30例(35只眼)硬核白内障病例观察对比.结果 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小切口组0.3~0.5者28只眼(93.33%),0.5~1.0者27只眼(90.00%);超声乳化组0.3~0.5者33只眼(94.29%),0.5~1.0者32只眼(91.4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无后囊破裂及悬韧带离断发生,随访半年至1年,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双手法旋转挤切晶状体核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针对性及目的 性强,手术效率高,临床效果佳,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特别适宜基层医院开展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5月期间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的23例(28眼)高度近视(眼轴〉26mm)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1眼(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3眼(8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好,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是基层医院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109只眼)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2者98只眼(89.9%),>0.5者76只眼(69.7%);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术后角膜水肿12只眼,一次性高眼压2只眼,后发障28只眼,术后发现黄斑变性3只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眼视力恢复好,且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表面麻醉或加球筋膜下麻醉,对163例(184眼)白内障采用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充分水分离,单手或双手法旋核,手法碎核,分二块取出晶状体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中后囊破裂6眼(3.26%),晶体悬韧带断裂2眼(1.09%),虹膜根部断离1眼(0.54%),角膜内皮轻度水肿18眼(9.78%)。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以上者140眼(76.09%),术后1周矫正视力0.5以上者159眼(86.41%),术后1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165眼(89.67%)。178眼(96.74%)。无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设备简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白内障手术中同期晶状体后囊浑浊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cification)、非超乳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mall incision 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当中囊抛光不干净或者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63例65眼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一期采用后囊截开或撕囊术,对照组选用同期类似患者31例31眼行白内障术中常规后囊抛光术,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两组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截囊组术后视力最佳1.5,最差0.3,术后2月平均视力0.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术后随访6~22月对照组继发后发性白内障21只眼(并发率67.3%)。撕后囊组无後发性白内障和眼后节并发症发生。后发障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少年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同期采用后囊截开或撕囊术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人工晶体在眼内稳定性好,后发性白内障及眼后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疗效及术后视力康复.方法 观察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45例(76只眼)儿童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33例(64只眼),双眼白内障患儿同时手术,其中28例(58只眼)2岁以后再次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例(9只眼);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3只眼).对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远期视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4~55个月,平均34.5月.结果 33例矫正视力在0.3以上,手术脱残率73.3%,5例矫正视力在0.05~0.3,手术脱肓率84.4%,2例矫正视力在0.05以下.5例患儿因年龄小不能合作检查视力,但能追随光亮或注视目标.后发障发生率为6.58%,双眼同时手术与同期单眼手术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措施,儿童白内障双眼同时手术是安全的.坚持弱视训练是儿童白内障术后获得良好视力,重建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26mm的84例(11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级核4只眼,级核81只眼,级核18只眼,级核9只眼,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57只眼(50.89%);矫正视力≥0.5者74只眼(66.07%)。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4只眼(3.58%),角膜水肿6只眼(5.36%),视网膜脱离2只眼(1.79%),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5只眼(4.46%)。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但对棕色或黑色的级核应慎重考虑其术式,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3.5 mm角膜缘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 3 5mm角膜缘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上方角膜缘做 3 5mm隧道切口 ,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对 12 8只眼行白内障摘除 ,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体。结果  12 8只眼中 ,12 0只眼成功完成囊袋内碎核 ,未成功者与浅前房、小瞳孔及水分离不充分有关。术后 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6者占 79 7%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 0 95± 0 74)D ,仅比术前增加 0 0 8D (P >0 0 5 ) ,明显低于 12mm切口囊外摘除组 (P <0 0 1)。结论 本结果提示 3 5mm角膜缘隧道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早期获得良好视力 ,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3.
手法碎核小切口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应用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方法:观察高度近视眼94眼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mo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者77眼(82%),低于0.5者17眼(18%),并发症包括后囊破裂8眼,角膜水肿19眼,黄斑囊性水肿3眼。结论:高度近视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旋转碎核”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46例(51只眼)眼轴≥26.5 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3只眼(64.71%)裸眼视力≥0.5,41只眼( 80.39%)矫正视力≥0.5,超声过程中后囊破裂率3.92%.结论 “旋转碎核”法超声乳化技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破后囊率低,并发症少,使眼部条件较差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21例(29只眼)3.9~13.2岁的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l期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行后囊膜环形撕囊.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达0.8以上者5只眼,0.5~0.7者18只眼,0.1~0.3者4只眼,0.1以下者2只眼.术后所有病例瞳孔区未发生后发障.结论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要处理好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59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3岁以上儿童38例(53只眼)同期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3岁以上儿童术后裸眼视力≥0.3者先天性白内障25只眼(69.4%),外伤性白内障14只眼(82.4%).术后,先天性白内障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外伤性白内障3只眼轻度瞳孔上移,1只眼轻度晶体偏位.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重度弱视和外伤性白内障的角膜瘢痕.结论儿童白内障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防止术后并发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16例(17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在超声乳化吸出部分晶状体核后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部分患者酌情缝线固定),替代囊袋张力环,然后继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1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15只眼(88.24%)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2只眼(11.76%)轻微倾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X2=13.24,P<0.05),其中>0.8者6只眼,0.4~0.7者6只眼,0.1~0.3者3只眼,0.1以下者2只眼.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或特殊并发症.结论 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成本及植入异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后非手术原因造成的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138只眼)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术前综合因素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禁忌证,12例(14只眼)患者因术前发现无法耐受手术及手术后视力无法提高而放弃手术.术中采取心电监护和持续低流量吸氧,对117例(124只眼)高龄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4~12(平均7.2月).结果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3例(4只眼2.6%),0.05至<0.3者23例(27只眼,19.6%),≥0.3者91例(93只眼,77.8%).术前与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脱残率为72.3%,脱盲率为92.1%.术后矫正视力低于0.3的26例中,2例黄斑囊样水肿,1例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其余23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存在.结论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已明显减少.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不全脱位(SL)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的SL患者22例(26只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8例(21只眼),女性患者5例(5只眼);年龄5~65岁,平均(45.8±18.2)岁;外伤性的SL 14例(14只眼)、马凡综合征SL 5例(9只眼)及自发性(原因不明)的SL 3例(3只眼)。按SL程度分,本研究中11只眼脱位轻度,7只眼脱位中度,8只眼脱位重度。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SL,观察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检查术后视力、眼压;观察并记录囊袋的稳定性和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情况。手术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2例(26只眼)患者的手术均顺利,人工晶状体成功植入囊袋内。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球结膜下出血(20/26只眼)、激光前囊膜未完全切开(5/26只眼)和瞳孔缩小(4/26只眼)。术后无黄斑水肿、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本研究中2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者为2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为14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5者为2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0.5者为8只眼。经Wilcoxon统计学检验,发现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6,P<0.05)。术后20例(24只眼)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良好,2例(2只眼)人工晶状体发生轻度移位,3例(3只眼)人工晶状体出现前囊膜皱缩。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SL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不仅可提高撕囊的成功率,降低超声乳化手术难度,保持囊袋的稳定性,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术后后囊不完整的96例(70只眼)行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An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IOL)植入术。所有7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52只眼(74.3%)术后视力≥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显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