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烯乙茶(7—乙基—8二甲基三氮烯茶硷,简称EDMTP)是一种抗癌活性较强的新型化合物,对小鼠移植性L_(616)白血病有治愈活性,对小鼠S_(130)肉瘤,L_(7212)白血病,Hep和艾氏腹水癌也有较好的抑癌效应。我们对该药经临床1期观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1例男性37岁腹膜后恶性许旺氏瘤,在作了次全切除与右侧S_1脊神经根切断术后,用~(60)Co外照射50Gy,症状缓解达4年。此后病变发展,用DTIC(氮烯咪胺)、阿霉素及环磷酰胺8个周期化疗,相继又用3程顺铂化疗,但症状无改善,经CT扫描等证明病变仍在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者使用1.5T的MR机,圆形极化头部线圈,检查了40例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同组织类型的颅底肿瘤,所有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后组织学证实,其中有神经鞘瘤11例,血管球瘤又称副神经节瘤11例,脑膜瘤6例,癌6例及其他少见肿瘤6例。使用的注射剂为钇二烯三胺五醋酸(Gd-DTPA),根据体重决定注射量(0.3mmol/kg)。  相似文献   

4.
1H-MRS 对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转移瘤和胶质瘤的肿瘤强化区、瘤周区和对侧正常区进行细 胞代谢水平的检测,试图找出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例恶性胶质瘤和11例 脑转移瘤患者,先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再对瘤体实质部分、瘤周、对侧正常区行1H-MRS检查,对两种肿瘤的瘤 体、瘤周、对侧正常区的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乳酸/肌酸(Lac/Cr)进行比较。 结果 11例脑转移瘤中,原发瘤分别为乳腺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肺癌。20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13 例,Ⅳ级7例。两种肿瘤瘤体内代谢物浓度的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转移瘤瘤周Cho/Cr为0.719±0.287,恶 性胶质瘤瘤周Cho/Cr为1.506±0.84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2.118,P=0.043)。结论 在传统MRI图像的基础 上,利用1H-MRS对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瘤体强化部分的检查不能对二者作出可靠的鉴别,对瘤周的Cho/Cr的检查 是鉴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重要手段,胶质瘤的瘤周Cho/Cr水平比转移瘤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生物法,根据对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抑制程度,对氨基酸三氮烯衍生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预筛,方法简便、快速、经济,适于大量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结果与动物筛选法大多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胆汁瘤形成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3月行TACE/TAE后形成胆汁瘤的6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有无临床症状、胆汁瘤的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63例患者中,52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术后4周~3个月,占82.5%,11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TAE术后3~6个月,占17.5%。63例胆汁瘤形成患者中48例(76.2%)无临床症状,其胆汁瘤直径(2.64±2.20)cm;有症状胆汁瘤15例,胆汁瘤直径(6.98±6.57)cm,有无症状者胆汁瘤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无症状胆汁瘤影像学随访时间37 d至49个月,其中30例(62.5%)大小无变化,13例(27.1%)缩小,3例(6.3%)消失,1例增大,1例胆汁瘤直径3.8 cm、临近肝包膜,发生破裂形成胆汁性腹膜炎,1周后死于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有症状胆汁瘤15例临床表现有黄疸2例,发热11例,黄疸并有发热2例。均行穿刺置管引流,11例(71.3%)缩小,4例消失;14例临床症状缓解后拔管,置管时间53 d^11个月,1例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持续引流18个月仍反复发热。结论胆汁瘤作为TACE/TAE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4周~3个月。无症状者,应定期影像随访,对有症状或临近肝包膜较大的胆汁瘤,应及时穿刺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作者比较了29例胰APUD瘤(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的CT、MRI及血管造影对原发肿瘤的定位、评价肿瘤可切除性及肝转移的检出和确定范围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女18例(25~80岁,平均57岁),男11例(46~80岁,平均60岁)。29例中胰岛素瘤7例、促胃泌素瘤7例、胰腺类癌6例、未能分类4例、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高血糖素瘤1例、β细胞增生3例。25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  相似文献   

8.
MR-DSA在评价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价值和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动态MR血管造影(MR—DSA)在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 2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在栓塞前后均行MR—DSA、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质子加权成像(proton imaging)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 MR—DSA和DSA在22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瘤巢大小及分类上结果一致(100%),MR—DSA能够显示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瘤巢及引流静脉延迟显影17例,瘤巢变小13例(其中完全消失4例),与DSA的符合率为100%。与DSA相比,分别有瘤巢内动脉瘤和栓塞后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直径变小各1例,MR—四A没有显示,而3D—CEMRA显示清晰。栓塞后的质子加权图像与栓塞前相比,22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高信号。结论 MR—DSA是一种快速、有效且无创的血管造影检查方法,能提供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信息,MR,DSA、3D—CEMRA和质子加权成像应在脑动静脉畸形的随访中相互结合,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淋巴管瘤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7例)、穿刺(2例)病理证实的9例小儿淋巴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行平扫加增强CT扫描,4例仅行平扫。结果:9例淋巴管瘤,6例位于颈部,其中1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向肩背部生长,2例位于肠系膜,1例位于后腹膜,CT表现为多房(8例)或单房(1例)、薄壁囊肿,7例囊内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是囊状合并海绵状淋巴管瘤伴囊内出血,1例是囊内有出血,CT值4—50HU。5例强增扫描,3例囊壁及间隔有强化。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特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MRI用于脊髓及椎管疾患的检查中,横断面图像上硬膜外肿瘤与脊髓之间存在有近似带状低信号的低信号区(low intensity sign),可做出肿瘤位于硬膜外的诊断。作者用MR检查24例脊髓肿瘤。男13例,女11例,年龄11~74岁。髓内肿瘤8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3例及血管内皮瘤1例),硬膜内髓外肿瘤11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脑膜瘤2例及转移瘤1例),硬膜外肿瘤5例(神经鞘瘤3例,脑膜瘤1例及转移瘤1例)。硬膜内髓外转移瘸系肾癌转移所致。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组织学证实。作者使用的是0.5T超导式MR—  相似文献   

11.
氨荒酸类配体稀土配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过渡金属和三价稀土元素的配合物,因含有NC-SS~-或COO~-功能基而具有抗癌活性。一种新型无机化合物—氨荒酸配体的镍(Ⅱ)—稀土(Ⅲ)双核配合物同时具有NCSS~-和COO~-双功能基团,为了解其是否仍有抗癌活性,进行了杀瘤活性的研究。实验表明,单核配合物和双核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而由各配体形成的双核配合物均较各自对应的单核配合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有所下降,表明配合物的抗癌性与其组成及结构密切相关,稀土离子的药物作用会随着化合物组成的微小变化而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多抗甲素(Polycutin A.PAA)体外对S_(180)、Sp_(z/o)、K_(562)、HL—60四种肿瘤细胞株及小鼠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AA能促进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性,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呈剂量依赖性,PAA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在高浓度(5000~10000ug/ml)的情况下,对K_(562)、S_(18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对HL—60细胞作用次之;对Sp_(z/o)细胞则影响不大。表现出PAA的抑制作用存在着瘤株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β-榄香烯对移植瘤的照射增敏效应,寻找最佳增敏剂量,并探讨照射增敏机制是否与抑制survivin表达有关。方法 采用细胞悬液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达到0.8~1.0 cm3瘤体积的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组(25、45和100 mg/kg)和药物+照射组,每组5只。治疗后瘤体积倍增时观测结束,获得各组的生长曲线。计算2、4、6和8 d各药物组的平均抑瘤率并对体积变化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增敏系数,获得最佳增敏剂量。采用增敏剂量的β-榄香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survivin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根据体积变化获得各组的生长曲线。在2~8 d之间,25、45和100 mg/kg组的平均抑瘤率变化趋势与体积变化规律相一致,β-榄香烯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EF值分别为0.84(25 mg/kg)、1.24(45 mg/kg)、2.04(100 mg/kg),最佳增敏剂量为45 mg/kg。药物组对survivin表达影响不大,照射组survivin表达明显增强,联合组survivin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β-榄香烯有明确的放疗增敏作用,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的表达,达到放疗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磁共振波谱及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MRS)及灌注成像(PI)研究肿瘤强化区域、肿瘤周围区域的细胞代谢和血管分布特点,探讨MRS及PI对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23例颅内肿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3例,转移瘤10例,行常规MRI、PI和单体素MRS检查。MRS检查主要观察的代谢物有: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PCr),计算NAA/Cr,Cho/Cr,NAA/Cho比值。PI观察指标为相对脑血容量(rCBV)。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S提示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肿瘤强化区域均出现NAA/Cr与NAA/Cho降低,Cho/Cr升高;两种肿瘤强化区域各项比值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组织亦出现NAA/Cr与NAA/Cho降低,Cho/Cr升高,与转移瘤肿瘤周围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肿瘤强化区域的rCBV值分别为4.05±2.04,3.84±2.4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组织的rCBV值分别为1.31±0.14,0.56±0.2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肿瘤强化区域与肿瘤周围区域的MRS和PI,有助于提高对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 2 9例侵袭性胸腺瘤和 2 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单独评价 ,分析CT诊断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胸腺瘤的可靠性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 ( 2 1例 ,占 72 %)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7例 ,占 2 9%)有明显的分叶 (P <0 .0 5 )。侵袭性胸腺瘤囊变率 ( 2 3例 ,占 79%)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6例 ,占 2 3 %)高 (P <0 .0 1) ;侵袭性胸腺瘤增强后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边缘分叶或不规则、囊变或坏死、增强前后CT值相差 2 0HU、纵隔脂肪线消失等CT征象提示侵袭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35例证实的四肢良性软组织肿物的CT检查结果及病例资料傲了复习,以估计CT在检查此类疾病中的作用。35例均经CT 发现肿物,其中28例(80%)能提示特殊诊断。正确诊断者包括血肿(5例),滑膜囊肿(7例),骨化性肌炎(6例),脂肪瘤(4例)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2例),许旺氏瘤(1例)和脓肿(1例)。血肿:2例为恶急性(1月内),5例为慢性(1月以上),前者之界限不清,密度不均匀,并有高密度(39—54H)和低密度(1—20H)区,反映了凝血溶解的不同阶段。慢性血肿边界清楚,密度低(1—20H)且均匀。2例长达2年的慢性血肿。静脉增强后,血肿有增强缘。滑膜囊肿:4例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淋巴管瘤(囊肿)是罕见病变,有关本病的特点曾有几篇个案报告。本文分析了已经病理证实的19例腹膜后淋巴管瘤(囊肿)的临度与X线征象的关系,重点分析CT和超声的资料。材料和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9——1988年AFEP放射病理科的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淋巴管瘤的病理、X线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容包括年令、性别、临床表现、肿瘤部位。以X片和手术所见确定肿瘤部位。本病可发生在腹膜后任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了新城疫病毒感染小鼠肝癌细胞H_(22)后,制备的癌细胞瘤苗对小鼠的抗肿瘤保护作用,并检测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将经新城设病毒感染的小鼠肝癌细胞H_(22)为瘤苗进行免疫接种,同对照比较其对小鼠抗瘤保护作用和小鼠NK细胞活性与小鼠淋巴细胞敏感性。结果 新城疫病毒感染并杀伤的癌细胞制备的瘤苗可完全排斥再次接种未经病毒处理瘤细胞的攻击和生长,瘤苗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免设组与对照组的NK细胞活性同淋巴细胞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新城疫病毒感染小鼠肝癌细胞后制备的癌细胞瘤苗能直接使小鼠排斥接种的癌细胞攻击,并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和小鼠淋巴细胞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简称TIL)在抗肿瘤中的主要作用比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强50~100倍,并有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已成热点。本试验从临床手术标本中分离出肝癌、胃癌、肉瘤三种瘤组织的TIL,以1000u/mlL—2进行诱导培养,再与其自身癌靶细胞作抗瘤活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肝癌、胃癌、肉瘤各9例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由本中心病区提供。1.2 TIL和瘤细胞的分离 取瘤组织用Hanks液洗涤,去掉坏死的周边组织剪成约0.5mm~3~1mm~3的小块,过20O目钢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和预测肺部血行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1-03~2006-10所有行SCTPA的肺转移瘤32例,分析有无肺动脉瘤栓、瘤栓的表现及其与供血区内肺转移瘤的关系。结果:32例中,发现肺动脉瘤栓24例(75%),其中多发瘤栓20例,单发4例。总共在50支肺动脉中发现瘤栓60处,其中,肺动脉主干/双肺动脉干瘤栓15处(25%),段/段以下肺动脉45处(75%)。瘤栓形态呈偏心型50处(83%),中心型10处(17%)。瘤栓引起局部肺动脉增宽38处(63%)。50支瘤栓肺动脉中,45支(90%)供血区内有转移瘤;2支瘤栓肺动脉(2例)初次检查其供血区内未见转移瘤,2或3个月后随诊CT复查,该区域内出现转移瘤。结论:SCTPA能够发现肺动脉瘤栓,对诊断和预测肺转移瘤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