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29岁.自幼因心脏杂音被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未做系统检查和治疗.近感剧烈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闷加重1周,急诊入院.查体:胸廓对称,心界向左扩大,心前区略隆起,有抬举样搏动,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3肋间扪及细震颤,并可闻及粗糙连续性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15次/min).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9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心悸、气短、紫绀.查体:胸廓未见畸形,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处,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扪及收缩期细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5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4/6级喷射样的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1992年偶然发现右锁骨上窝有一2.0cm搏动性肿物,其增长缓慢,97年4月增长至3.5cm,局部无明显不适感觉,无红、肿、热痛.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右锁骨上窝局部隆起3×3cm搏动性肿物,质中,伴血管震颤及杂音.心率、76次/分,三尖瓣听诊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电图检查正常.彩色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各房室腔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6岁,因"劳力性发绀10年,活动后气急进行性加重3年,万他维治疗半年"入院.体格检查: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点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搏动范围弥散.心尖区未扪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尖区及剑突下未及抬举样搏动.心率88次/min,律齐,P2亢进伴固定分裂,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或心包摩擦音.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6岁,因"劳力性发绀10年,活动后气急进行性加重3年,万他维治疗半年"入院.体格检查: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点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搏动范围弥散.心尖区未扪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尖区及剑突下未及抬举样搏动.心率88次/min,律齐,P2亢进伴固定分裂,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或心包摩擦音.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周入院.左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椭圆形囊性不固定包块,边界清晰,无触痛,未能回纳腹腔,无震颤,无血管杂音或肠鸣音,指压内环口冲击感不明显,但包块不再增大  相似文献   

7.
对甲状腺副节瘤样腺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4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7个月余入院.无自觉异常症状.查体:睑裂无增宽,眼球无震颤,无突出.颈部软,气管居中,左颈部可触及-鸽蛋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缘清,活动度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无压痛,未触及细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左颈部及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辅助检查:胸片、肝脾肾B超、心电图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右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1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右颈部可扪及20 cm×10 cm×10 cm大小包块;边界清、质中等、压痛;可触及动脉搏动,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3岁.自幼活动后气喘,休息后能缓解.长大后剧烈活动即感胸闷、气喘,无青紫、蹲距现象.曾诊为动脉导管未闭.1个月前症状明显加重来诊.入院体检:左侧胸廓稍隆起.心界向左明显扩大.心尖区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Ⅳ级连续性杂音,并可扪及轻微震颤.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右房室内径达正常高限,心室壁不增厚,但左室腔内(心尖部、室间隔下段、前壁)可见丰富的肌小梁,小梁间见大小不等深陷的间隙,其内血流与左室相通(图1).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2岁半,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会行走后活动不受限,无发绀、蹲踞现象.查体:T:36.8℃,发育稍差,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侧1.5 cm处,未触及震颤,胸骨右缘第3、4肋间可探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CR片:心影异常,肺血增多,气管及纵隔右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病变,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检测32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者无高血压)和14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流速(Vd)、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高血压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Ep、β增高(P<0.01),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Vd下降(P<0.01),RI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弹性度降低,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高频超声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狡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5例一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进行独立t检验、趋势X^2检验、线性关联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数字减影检查的305倒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2.8%,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72例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狡窄的发生率为22.3%;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的103例患者中,无1例有肾动脉狭窄及病变存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有冠心痛者,血肌酐≥100μmol/L是肾动脉狡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血肌酐≥100μmol/L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应进行常规腹主动脉造影检查,而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可不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受试者98人,分为冠心病组(52人)和有冠心病倾向的对照组(46人).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肱动脉FMD.结果冠心病组患者FMD 0.05±0.01,对照组为0.09±0.04,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M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相关(P>0.05).当把FMD临界点定为10%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1%.结论超声检测FMD是监测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选择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主要条件.方法 对拟行CABG的216例患者进行Allen试验.超声检测桡动脉、尺动脉及拇指主要动脉(TA),记录管壁情况,测量血流峰值速度,记录桡骨茎突水平及其上方5 cm处桡动脉内径,压迫桡动脉后检测侧支循环情况.对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CABG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216例患者中,Allen试验阳性者39例,超声发现16例患者桡动脉管壁有斑块及/或管腔狭窄,3例患者TA为桡动脉依赖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Allen试验假阳性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超声提示197例患者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压迫桡动脉后尺动脉峰速度明显增加,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与其上方5 cm处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内径≥1.8 mm者160例,占81.2%.结论 ①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的选择条件为管壁无钙化斑、无狭窄;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桡动脉远段管腔内径≥1.8 mm.②桡动脉内径测量段在茎突至其上方5 cm内任意位置均可.超声筛查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具有方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7-1999年41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共16例,其中壁冠状动脉8例,冠状动脉瘘6例及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2例。冠状动脉造影,动态下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测量。结果 8例壁冠状动脉均表现为收缩期狭窄,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狭窄段长度17.2mm,其中3级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冠状动脉瘘,5例源自左冠状动脉,1例源自双侧冠状动脉,2例引流入肺动脉干,4例引流入右心室。2例右冠状动脉缺如,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主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动态下观察是发现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总结9例患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术前必须做好Allen试验,掌握其穿刺方法;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护;术后配合拔除鞘管,压迫止血方法使用得当;手部末梢循环的观察及时、准确;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赵林  李林芳  秦会敏  刘增品  王铁钢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0,25(17):1505-1507,F0002
目的 探讨出现血流动力学平衡现象的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方法 患者52例,其中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27例,未处理6例,行颈内动脉栓塞术1例;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16例,行椎动脉栓塞术2例.结果 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43例,栓塞病变血管3例,未行介入处理6例;颈动脉支架术后闭塞3例.结论 对于病变血管发生血液动力学平衡的患者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