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索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和康力龙治疗CAA的疗效。结果: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康力龙对照组的58.8%。结论: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CAA疗效优于康力龙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00-102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康力龙,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基本治愈12例、缓解10例,总有效率达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4.72±0.36)×10~9/L,血小板(35.04±4.65)×10~9/L,血红蛋白(94.93±14.25)g/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贫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再障 )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环孢菌素A、十一酸睾酮、再障生血片联合方案治疗 2 4例慢再障 (观察组 )。并以左旋米唑联合方案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79 1%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6 1%。观察组方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观察组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环孢霉素A联合方案是治疗慢再障的一种较为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十一酸睾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十一酸睾酮治疗,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曹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54-4355
我院从1997年5月至2002年4月用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生血合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2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观察1.1一般资料选择此间在我院就诊的再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急性再障9例,慢性再障14例,纯红细胞再障2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急性再障8例,慢性再障1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全部患者就诊时血常规如下:WBC0.5×109/L~3.1×109/L,平均1.3×109/L;Hb30g/L~68g/L,平均42g/L;PLT5.0×109/L~62×109/L,平均29×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01~0.014。骨髓…  相似文献   

6.
吴亮  董维  杨辉  林言华 《吉林医学》2015,(2):222-223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就诊并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象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3%)(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CAA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每次3 mg,每日3次,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口服环孢菌素A治疗,5 mg/(kg·d),每日3次。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Th细胞亚群、IL-4与IFN-γ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2%(70/72)比84.7%(61/72),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9±0.83)×10~9/L比(2.91±0.23)×10~9/L,(132±13)g/L比(115±16)g/L,P<0.01]。治疗后,观察组Th1和Th1/Th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83±1.03)%比(16.13±2.13)%,(9.14±1.07)比(14.3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ng/L比(36±7)ng/L,P<0.01],两组患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能够降低Th1细胞、Th1/Th2比值和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血冲剂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益血冲剂及环孢素A、十一酸睾酮胶囊为主治疗;对照组以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胶囊为主治疗.均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73.9%.结论:益血冲剂联合环孢素A和十一酸睾酮胶囊可提高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颜小花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09-1810
目的分析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AA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环孢素A组和联合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止血、保肝降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环孢素A组接受环孢素A治疗,联合组接受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环孢素A组(75.00%)(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Hb、WBC、PLT及血清VEGF水平高于环孢素A组(均P<0.05)。结论对CAA患者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Hb、WBC、PLT及血清VEGF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应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用康力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6.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8%)(P〈0.05)。两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应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环孢素、司坦唑醇联合粒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G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环孢素、司坦唑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粒细胞生长因子,观察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5例,基本治愈3例,缓解7例,明显进步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其中非重型再障有效率76.2%,重型再障有效率53.8%,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重型再障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环孢素、司坦唑醇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较好方法,尤其适用于重型再障.  相似文献   

12.
沈璐 《吉林医学》2010,(30):5304-530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例CAA患者采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上年同期病例资料对比。结果:运用环孢素A的观察组总有效率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对照组发生肝损害3例(7.14%);观察组有不良反应24例(57.14%),其中多毛症17例(40.48%),肝损害4例(9.52%),牙龈增生3例(7.14%)。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对症治疗均能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环孢素A能改善免疫紊乱,恢复骨髓正常功能,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6-16
目的:分析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及单用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6例采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14例单独应用康力龙治疗。结果: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组总有效率87.4%,康力龙单用治疗组57.1%。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联合康力隆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CA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取CsA联合康力隆治疗,对照组29例采取单药康力隆治疗.持续用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常规变化、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65.5%,两组比较,CsA联合康力隆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康力隆的疗效.结论 CsA联合康力隆对CA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康力隆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A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59/65),远高于对照组的76.9%(50/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髓增生活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生减低和增生极度减低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再障生血片联合雄激素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再障生血片每天15片,丙酸睾丸素50mg或康力龙6mg.共3个月:对照组单用雄激素.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辅以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献报道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相同。结论:本方案价廉、疗效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CsA)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环孢菌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复方皂矾丸治疗20例CAA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并以16例采用十一酸睾酮联合复方皂矾丸为对照组。结果:环孢素A联合方案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3.75%。环孢菌素A联合方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孢菌素联合方案治疗CAA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特别是肝、肾功能损害小,从而药物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31-933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CA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睾酮片、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 8 mg·kg-1·d-1,口服,每日2次,保持血药浓度为200~400 ng·L-1,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45/50)和70.0%(35/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1.42,P<0.05)。观察组5~24岁、25~54岁和≥55岁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12/19)、68.8%(11/16)和46.7%(7/15),5~24岁和25~54岁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55岁患者(χ2=25.312,P<0.05),但5~24岁与25~54岁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05,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50,P>0.05)。观察组治疗前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52,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1和ANC<0.5×109L-1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7%(23/33)和41.2%(7/17),ANC≥0.5×109L-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NC<0.5×109L-1患者(χ2=35.738,P<0.05)。观察组血小板(PLT)≥20×109L-1和PLT<20×109L-1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2%(18/26)和45.8%(11/24),PLT≥20×109L-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PLT<20×109L-1患者(χ2=46.251,P<0.05)。观察组治疗前骨髓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G∶E)≤2.0∶1和G∶E>2.0∶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7%(24/29)和28.6%(6/21),骨髓G∶E≤2.0∶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G∶E>2.0∶1患者(χ2=8.237,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CAA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其疗效与患者年龄、ANC、PLT、G∶E比值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收治的AECOP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00 m L+酚妥拉明10 mg+多巴胺20 mg,静脉滴注;观察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100 m L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5%葡萄糖200 m L+酚妥拉明(10 mg)+多巴胺(20 mg),静脉滴注。治疗周期为15 d。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指标[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0%(21/50)、62.0%(31/50)和80.0%(40/50),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0.05)。治疗后观察B组患者WBC、CRP及PCT水平分别为(10.0±3.1)×109/L、(20±6)mg/L、(0.23±0.11)μg/L,且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8)×109/L、(61±8)mg/L、(0.71±0.19)μg/L]和观察A组[(17.6±2.2)×109/L、(61±9)mg/L、(0.69±0.2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PLT和LVEF水平显著上升,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A组PLT和LVEF水平为(160±45)×109/L、(57±5%),观察B组分别为(201±50)×109/L、(6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8±36)×109/L、(54±4)%],且观察B组显著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Fib、D-二聚体水平为(3.9±0.9)g/L、(1.2±0.8)mg/L,观察B组分别为(3.2±1.0)g/L、(0.7±0.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0.9)g/L、(1.6±0.6)mg/L],且观察B组显著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AECOP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炎症、凝血功能及心脏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常规疗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方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环孢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自拟补肾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67%,高于对照组患者46.67%;观察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为(45.6±3.8)d,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69.5±4.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手颤、多毛症等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腹泻、厌食、高血压、牙龈增生等现象,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养血方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且起效时间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