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全身化疗法预防T1G3高恶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613例T1G3高恶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后患者分为两组:(1)全身化疗组169例,术后每周用吡柔比星30mg灌注治疗,连续8次,以后每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术后每21天用GC方案化疗,一般4-6个疗程:吉西他滨1000mg/㎡第1、8天+奥沙利铂130mg/㎡第2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2)对照组为444例,术后都每周灌注吡柔比星30mg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7年,平均4年5个月,其中全身化疗组复发率为10.1%,对照组复发率为37.4%,对照组肿瘤进展率为14.5%,全身化疗组无肿瘤进展.全身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GC全身化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高恶性T1G3期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GC全身化疗能抑制T1G3高恶性膀胱癌的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2.
张国平  雷弋  王岭  张天德  母健君  白冰  钱济穷  王珏  高龙 《四川医学》2018,39(11):1246-1249
目的对比研究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肿瘤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初次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均进行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B组:26例,A、B组分别使用吉西他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两组患者均术后即刻(24h内)膀胱灌注化疗,其后每周1次,连续8周,然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共1年。随访2年,比较两组肿瘤2年内复发率、复发时间、进展率、进展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1例失访、2例患者因经济因素退出研究,B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复发时间、进展率、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9. 2±6. 8)分,显著高于B组(51. 5±4.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4(20. 8%)低于B组8/25(3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尿频、尿痛、血尿等,但A组出现1例肾功能不全,后恢复至正常,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几率,两者疗效无差异。但吉西他滨灌注后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3.
张宝刚  田玉新  王春喜 《吉林医学》2007,28(11):1272-1273
目的:对法玛新膀胱灌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随访,法玛新80mg术后6h内膀胱灌注,之后每3个月膀胱灌洗法玛新50mg 1次,2年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共7例膀胱癌复发,1年复发率为9.6%(5/52),2年复发率为18.1%(4/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6例(11.6%)。结论:术后6h内大剂量膀胱灌注法玛新,之后每3个月膀胱灌洗法玛新1次,可以使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_2016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 d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药物为吉西他滨进行灌注,对照组为丝裂霉素,7 d/次,治疗56 d,此后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38.1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对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预防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行TURBT后的79例NMIBC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39例和吡柔比星组40例,于术后1周开始分别采用吉西他滨和吡柔比星规律膀胱灌注,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化疗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12~ 32个月,吉西他滨组及吡柔比星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7.7% (3/39)、17.5% (7/40),32个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8% (5/39)、25.0% (10/40),两组1年复发率及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及吡柔比星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9.57±1.03)个月和(21.31±4.70)个月,吉西他滨组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高于吡柔比星组(P<0.05).吉西他滨组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组(P<0.05).结论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NMIBC术后复发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11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 30mg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1次/2周,共8次;然后1次/月,共6次,持续至1年.结果 灌注后定期随访,膀胱镜随访18~46个月,平均30.24个月.108例获得随访,其中12例复发,复发率为11.11%,无明显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术+膀胱内灌注化疗+静脉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2年8月期间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2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3N0M0)的患者,给予静脉化疗加膀胱灌注化疗,GC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mg/m2,第2-4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共4-6个疗程;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为吡柔比星。结果:25例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68个月,平均34个月,20例(80%)患者无复发及转移,5例(20%)患者复发,3例复发患者给予全膀胱切除术,2例患者给予介入治疗或放疗,1例患者死亡,化疗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后确诊的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治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能明显的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鹏  刘振湘  张冲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0):1368-137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以及对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明确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有无明显抑制效应,是否适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灌注化疗.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对肿瘤胞生长抑制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段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收集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新鲜肿瘤标本,应用ATP-TCA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对的吉西他滨的敏感率.结果:T24膀胱癌细胞株对吉西他滨表现为耐药;吉西他滨作用T24膀胱癌细胞株一定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或坏死;ATP-TCA法检测40例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率为90%.结论:吉西他滨体外对膀胱癌T24细胞株无生长抑制作用,对40例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耐药率为90%,初步说明该药不适合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1周THP 60mg做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3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4.76%;不良反应者8例(19.05%),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韩志兴  王涛  薛芃  赵玉千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2-1522,1568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长期有效性。方法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URB t术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40 mg/次,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2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到术后2年。对照组为术后拒绝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或灌注仅1~2次者。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观察其在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60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时间18个月~11年,平均78个月。64例中坚持灌注治疗2年者49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2%、16.3%、22.4%、34.7%;对照组15例,随访11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4%、54.5%、63.6%、72.7%。维持灌注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47个月,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26个月。结论 TURB t术后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可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THP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徐桂范 《黑龙江医学》2008,32(5):373-374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 20 mg/30 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12次。以后1次/2周,共6次,然后1次/月,共6次,最后1次/3个月,共4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18-45个月,平均31.35个月,术后2年无肿瘤复发,2年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5.5%。结论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82-8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用于膀胱腔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和吡柔比星30 mg膀胱腔内灌注,随访18~36个月,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和毒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Ⅰ组复发率为18.52%,Ⅱ组复发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Ⅰ组膀胱刺激征的出现率为14.81%,Ⅱ组膀胱刺激征的出现率为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吉西他滨作为可选择化疗药物用于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吡柔比星。  相似文献   

13.
陈丽莹  梁梅 《中外医疗》2011,30(25):157-157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吡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膀胱癌患者120例,患者在膀胱术后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灌注前护理、灌注中护理、灌注后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膀胱灌注后3、6、12、24个月复发例数分别为4、6、12、14例,膀胱灌注后3、6、12、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3%、5.0%、10.0%、11.7%。结论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在膀胱灌注化疗中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河南医学研究》2002,11(3):255-256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6例膀胱癌术后 (电切或局部切除 )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 ,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 3 0mg/3 0ml 1次 /周 ,连续 8次后改为 1次 /月 ,连续 10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术后患者平均获得 10 5个月的随访。无肿瘤复发 41例 (89 1% ) ,复发 5例 (10 9% )。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有 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结论 :膀胱灌注THP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确有满意疗效 ,患者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7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1)卡介苗(BCG)加丝裂霉素C(MMC)组(35例),MMC4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2)BCG组(39例),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结果随访6~36个月,BCG加MMC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BCG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应用THP(4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次。结果随访24个月 ̄36个月,全组无肿瘤复发率为85.2%,复发率为14.8%,28例出现局部症状,除1例出现高热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全身性症状。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斌  王志金  陈军 《安徽医学》2010,31(9):1044-1045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73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20mg作膀胱内灌注,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2周1次,连续8次后每月1次,连续用药3年。结果随访8~44个月,肿瘤复发11例,复发时间均在术后18个月内,复发率15.07%。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吉西他滨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与卡介苗(BCG)联合灌注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5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GEM+BCG联合应用组39例,术后立即用吉西他滨1000rag灌注治疗,术后1周GEM2000rag再次灌注治疗,术后2~7周每周BCG灌注治疗1次,以后每个月BCG灌注1次,持续2年。每周行卡介苗灌注治疗。(2)BCG组46例,术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7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其中BCG+GEM联合应用组复发率为10.5%,BCG组复发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EM和BCG联合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术后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治疗低危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医院因低危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40例)和吡柔比星组(40例),在TURBt术后采用上述药物进行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观察膀胱术后血尿、发热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各有10例和7例失访。在有完整数据的患者中,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患者的术后血尿率、发热率和总体复发率分别为3.3%和42.4%(P<0.01)、3.3%和18.2%(P>0.05)、23.3%和57.6%(P<0.01),平均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48.14月(95%可信区间为40.86-50.42月)和32.55月(95%可信区间为25.70-39.39月)(P<0.05),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45月(95%可信区间为33.54-56.46月)和33月(95%可信区间为19.99-46.01月)(P<0.05)。结论 吉西他滨术后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治疗低危膀胱癌的效果好于吡柔比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RRM1 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药物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敏感性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膀胱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RRM1 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RM1 mRNA 在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为12例(30%),呈现低表达为6例(15%);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中高表达为4例(10%),低表达为18例(45%);应用吉西他滨药物膀胱灌注的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RRM1 mRNA低表达的患者复发1例(2.5%),RRM1 mRNA高表达的患者复发5例(12.5%)。结论:RRM1 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RM1 mRNA表达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辅助化疗药物敏感性呈负相关关系。RRM1 mRNA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