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功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fSL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3例SLE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的IgG、IgA、IgM、C3、C4、K、入.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CD19。结果SLE组IgG、IgA、k、λ及CD19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C3、C4、k/λ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LE组IgM虽有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检测SLE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助于SLE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测定结果,探讨其变化及规律,探讨SLE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风湿免疫科接诊的SLE住院患者36例,入组后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行静脉血采集,以免疫比浊法行体液免疫指标测定,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与补体C4。结果 SLE组IgG为(13.12±0.57)g/L、IgM为(0.76±0.12)g/L、IgA为(2.90±0.47)g/L,健康对照组IgG为(11.62±0.21)g/L、IgM为(0.89±0.27)g/L、IgA为(2.16±0.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补体C3为(0.69±0.17)g/L、补体C4为(0.13±0.22)g/L,健康对照组补体C3为(1.16±0.25)g/L、补体C4为(0.26±0.17)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补体水平下降的免疫变化,在评价和判断SLE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之间的差异。方法比较30例SLE患者(SLE组)、30例RA患者(RA组)与3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并发AITD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SLE组、RA组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Hb、WBC、Plt、C3、C4、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与RA组并发AI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RA组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桥甲炎)明显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患者WBC、Plt、C3、C4、ESR、CRP水平低于RA组(P<0.05),两组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RA组Hb与TT3、FT3水平有正相关趋势(r=0.485,r=0.409,均P<0.01),与TSH负相关(r=-0.428,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与TSH呈正相关(r=0.537,P<0.01;r=0.427,P<0.05)。结论 SLE和RA均易并发AITD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AITD者要注意筛查是否并发RA或SLE。  相似文献   

4.
SLE、RA和MCTD患者T淋巴胞亚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期患者 70例 ,稳定期患者 71例 ,6 6例类风湿关节炎 (RA)以及 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 ,γδ—TCR细胞的百分率 ,并对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LE患者CD3+CD4 +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 (P <0 0 1) ,CD3+CD8+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 (P <0 0 1) ,CD4 /CD8比值也明显降低 (P <0 0 1)。CD3+ CD4 -CD8-/CD3-CD4 -CD8+ 即γδ—TCR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SLE活动组与稳定期比较 ,CD4 4 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组 (P <0 0 5 ) ,CD8+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组 (P <0 0 1) ,CD4 /CD8活动组明显低于稳定组 (P <0 0 1)。 (CD3-CD4 -CD8+ )细胞百分率活动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 <0 0 1;R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CD3和CD3+CD4 +的结果明显降低 ,MCTD病人CD3+CD4 +细胞降低CD3+CD8+反而增高。结论 :SLE、RA以及MCTD病人T细胞表达是异常的 ,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 ,对临床治疗和观察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5例作为类风湿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非类风湿组,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类风湿组患者R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类风湿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和非类风湿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RF、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类风湿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IgA、Ig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类风湿组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IgA水平高于非类风湿组(P<0.05),3组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CR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时,可以对CRP、RF进行联合检测,进一步提升诊断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的发生,并且可辅助检查患者Ig水平,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冯冰  庄麦云  陆悦方  顾海兵  唐静怡 《新医学》2004,35(10):630-630
SLE是以多系统损害伴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为同胞姐妹同患SLE,且起病时间相近,父母非近亲结婚.其父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史,其母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两患者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探讨c反应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活动性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78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10mg/L,509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10~50mg/L,2498例类风湿关节炙患者C反应蛋白〉50mg/L。结论提示C反应蛋白对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活动性有着很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和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指标,发现对疾病活动和感染有鉴别意义的指标.方法 对189例SLE患者进行研究,按SLEDAI积分分为活动组与稳定组;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Ig)、补体、血常规、清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24hUP)及抗核抗体谱的变化.结果 活动组ESR、IgG、IgA、24hUP、球蛋白高于稳定组,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组,C3、C4和清蛋白低于稳定组.感染组ESR、CRP高于未感染组.结论 ESR、IgG、IgA、C3、C4、24hUP、清蛋白、球蛋白、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可用于SLE活动性判断,CRP可作SLE合并感染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少波  王晋平  居军 《临床荟萃》2007,22(3):180-182
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是免疫风湿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变在关节,由于疾病本身和年龄的影响,心血管系统病变也较常见.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标志物[1]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本研究通过检测RA患者和O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旨在探讨hs-CRP与RA和OA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杨亦彬  杨垒 《临床医学》1999,19(3):58-5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系统脏器损害和多种自身抗体出现为其特点,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现就我们遇到的误诊病例中列举5例典型误诊病例加以分析,希望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1 临床资料 例1,女,51岁。主诉浮肿3月,少尿3天。既往有腕关节疼痛史。查:T37.5℃,BP29/15kPa,贫血貌,颜面、下肢肿,无皮疹,右肺闻湿罗音,心界大,  相似文献   

11.
谢万红  王鼎  张珂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09-3512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入院治疗的89例SLE患者作为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又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37例)和稳定组(52例).另外,将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研究者SAA、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析组间差异及上述各项指标与SLEDA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检测指标在SL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SLE组SAA、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SAA、CRP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SLE患者SAA、CRP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r=0.91、0.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用于SLE诊断,SAA的最佳临界值为6.70 mg/L,灵敏度为50.6%,特异度为90.3%,曲线下面积(AUC)为0.742;CRP的最佳临界值为2.12 mg/L,灵敏度为49.4%,特异度为90.3%,AUC为0.673.结论 SLE患者SAA和CRP水平升高,并且与SLEDAI相关,对于评估SLE患者病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单扩散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 RA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提示RA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抑郁表现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对36例SLE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的宣教、药物依从性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结果:36例有不同抑郁表现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抑郁的症状均得到控制,性格由内向变开朗,病情趋于稳定,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良好的沟通技巧在SLE抑郁患者康复中起作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影像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部X线的表现与临床指标关系。方法:对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RA病例行双手正侧位X线检查,分为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I期表现的32例(第1组),符合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28例(第2组),分别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关节肿胀个数进行两组比较,以及对影像学Sharp评分和临床各指标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RA患者的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第2组明显高于第1组,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harp评分与ESR、CRP、RF、关节肿胀数均有相关性,它们的r值、P值分别为r=0.414,P=0.001;r=0.481,P=0.000;r=0.333,P=0.009;r=0.261,P=0.044。结论: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明显高于类风湿关节炎X线Ⅰ期表现的患者,Sharp评分和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有一定相关性,说明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戴冽  尹培达 《新医学》2002,33(9):521-523
1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尽管至今RA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在过去10年RA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带动了RA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类标准对这两种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临床准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数十年来,分类标准不断更新、修订和完善。医学检验人员在撰写论文时应采用最新修订的分类标准,避免使用二、三十年前的分类标准。本文介绍了SLE和RA分类标准的演变进程,望广大医学检验人员了解其新的分类标准,熟悉并掌握各项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  王忠明  林辉 《华西医学》2007,22(1):33-34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合并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39.0%;SLE合并感染的活动性部位,以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条件致病菌相对较多;狼疮活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SLE合并感染症状不典型,控制SLE合并感染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首发症状分析广州铁路中心医院(510080)马冰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早期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殊性症状与免疫学改变。为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早期检出病人,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