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制动应激所致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制动应激法制造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模型,按8.0,4.0,2.0 g·kg-1分别ig给予补肾活血汤,以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酶免法检测血清中激活素(ACTA)、抑制素(INHB)、卵泡抑素(FS)水平。结果:补肾活血汤8.0,4.0 g·kg-1剂量组可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E2水平,降低异常升高的ACTA水平,升高INHB和FS水平(P<0.05或P<0.01),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大鼠的卵巢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补肾活血汤对制动应激所致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卵巢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补肾药对心理应激下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影响,从动物实验得到的原始生物学数据入手,对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6个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做因子分析,建立了补肾药对心理应激下的生殖轴内分泌网络影响的因子分析模型。发现补肾药干预下各个生物因子之间的控制关系进一步复杂,各个生物因子之间相互制约,并有一种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是补肾药整合调节作用的结果,起到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 18只 ,按随机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应激失调模型 ,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HE染色、尼氏体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的改变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 ,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 :慢性应激可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 ,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显著减少 ,形态以空泡为主。艾灸大椎穴对此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良性调节作用 ,并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状态、心理应激引发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时补肾药干预状态生殖轴内分泌重要生物因子网络的变化。方法从动物实验得到的原始生物学数据入手,对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GuRH,FSH,LH,E2,P,β-EP 6个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作因子分析,建立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因子分析初级模型。结果 该因子分析模型在正常状态、心理应激引发卵巢早衰状态、低剂量补肾药干预状态、高剂量补肾药干预状态分别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结论 生殖轴内分泌网络因子分析模型在外界不同干扰因素下发生演变,该模型有助于动态的观察生殖轴生物调节因子的调控关系,判断卵巢早衰疾病的发展及中药干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目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较为热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少等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部分补肾药具有抗抑郁效果,其作用机制不一,大多作用于脑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归纳总结了补肾药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黄精、石斛抗抑郁的机制,为从肾论治抑郁症及选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VD)小鼠模型,探讨补肾强肝活血法治则指导下研制的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VD修复神经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结扎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力苏胶囊高、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体重改变,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VD小鼠脑组织中BDNF含量变化。结果:脑力苏胶囊可升高血管性痴呆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低剂量组疗效明显。结论:脑力苏胶囊作为体现补肾强肝活血法的有效方剂,可增加VD小鼠脑内BDNF含量,这中作用可能与其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促进VD小鼠部份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补肾活血方为课题组研制的治疗VD的有效方药。本研究观察该方对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动物  相似文献   

8.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系脑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1、4],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一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脑内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均呈现高表达,与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探讨中药复方脑脉康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精补阳还五汤不同组分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全方组灌服益精补阳还五汤全方组分,益气组、活血组和补肾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功能组分,用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RGCs的数量,分析各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差异。结果:大鼠RGCs数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假手术组、全方组、活血组、益气组、补肾组、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由高至低的顺序与上述结果相反;BDNF表达全方组最高,其次为假手术组、活血组、益气组、补肾组、模型对照组。除益气组与活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益精补阳还五汤全方及各功能组分均可有效保护高眼压大鼠RGCs,其中全方组保护作用最强,补肾组保护作用最弱,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进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史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05-105
文章从神经机制的调节、脑血流量、免疫系统、脑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生成、调节NO和ET、抗肿瘤坏死因子、保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阐释了针灸对急性期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提出了目前针灸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曾俊  严洁 《中医药导报》2008,14(1):72-75
文章从神经机制的调节、脑血流量、免疫系统、脑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生成、调节NO和ET、抗肿瘤坏死因子、保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阐释了针灸对急性期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提出了目前针灸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观察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检测两组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中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能通过调节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是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是其核心症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受体在神经传导中有选择性的激活与表达,进而改善认知功能。本研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针刺治疗认知障碍的作用机理,以期为针刺治疗认知障碍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通过大量科研证实,针刺在许多神经疾病中具有保护作用。针刺的神经保护与信号通路相关,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多种内源性生物介质参与,如神经营养素(NT)家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针刺可以通过表达及活化BDNF来抑制神经性退化,本研究综述近年来关于针刺神经保护作用和针刺诱导的BDNF及其信号通路激活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舒肝方对心理应激肝郁大鼠神经生殖内分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保民  王希浩  张关亭 《中成药》2006,28(2):222-225
目的:探讨舒肝方(柴胡、芍药、枳壳等)对心理应激肝郁雌性大鼠神经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夹尾激怒法建立心理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检测疏肝补肾中药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清NE、DA、5-HT、HVA、DOPAC、5-H IAA以及血清LH、FSH、E2、T、P、PRL水平。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NE减少,DA、5-HT及5-H IAA含量增加,血清FSH、LH、E2、P降低,NE、DA、5-HT、5-H IAA及T水平升高(P<0.05,P<0.01)。舒肝补肾组血清P及LH水平明显升高;舒肝及舒肝补肾方均能升高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NE及血清FSH、E2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DA、5-HT、5-H IAA及血清NE、5-HT、T水平;补肾方亦能抑制下丘脑垂体NE、血清FSH、P水平下降及下丘脑垂体与血清5-HT、血清NE、T水平升高。(P<0.05)。结论:心理应激状态下肝郁证雌性大鼠的神经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舒肝补肾中药具有改善神经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参拮抗高皮质激素血症致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保护高皮质激素血症致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皮质酮建立高皮质激素血症的动物模型,在模型的制备过程中同时ig给予高、中、低(7.2,3.6,1.8 g.kg-1)3个剂量的人参水煎剂,实验进行4周,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动物,取脑剥离海马,对神经微丝蛋白(NF-L)、突触囊泡总蛋白(SY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进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模型组动物在行为学检测中,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别;体重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并有显著差异。相关蛋白检测NF-L,SYP,BDNF,GDNF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下调。人参高、中剂量组能够改善动物行为学变化及体重变化,人参各剂量组对神经元蛋白及神经营养因子均表现出明显的上调作用。结论:人参可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卵巢早衰(POF)是当今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适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增加远期罹患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中医认为肾虚是POF发病之根本,肾虚血瘀是POF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且补肾活血中药在POF的治疗中起到确切的临床疗效。大量研究显示补肾活血中药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减少颗粒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梳理总结补肾活血中药防治POF的病理机制,探寻其多途径、多靶点治疗POF所发挥的生物学基础,以期为临床应用补肾活血法防治卵巢衰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补肾活血中药对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宝珊  刘蓬 《中医研究》2000,13(2):19-22
目的: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听觉系统的作用。方法:应用耳廓反射、吸性脑干反应及耳蜗基底膜铺片技术研究了补肾活血中药对豚鼠卡那霉素(KM)耳蜗毒性的秸抗作用。结果:服用补肾活血中药的豚鼠注射KM后较单纯肌注KM组的豚鼠听力损害轻,且耳蜗外毛细胞损害的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造成的听力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研究为临床上运用补肾活血法防治药物中毒性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从Crossman1997年首次提出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概念以来,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受到广泛注意。中医肾藏精、主生殖,是生育功能的枢纽,这与神经内分泌网络的性腺轴的作用相似。近年来,中医肾本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种功能,而补肾法能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免疫功能的紊乱。本就此作了近十年来的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肾生髓,脑为髓海"现代生物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林  魏海峰  张兰  楚晋  赵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397-1400,1417
“肾生髓,脑为髓海”的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来防治痴呆和提高记忆能力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这一理论的生物学基础尚未有系统的论述。作者近10年来应用拟痴呆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等开展了补肾中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在老年痴呆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补肾中药的益脑髓功效存在较大差别;补肾中药在多种拟老年性痴呆和脑老化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的作用特点是增强细胞能量代谢、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胆碱能神经元数量与功能,减少神经毒素生成。基于此,认为中医所指的“脑髓”,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是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元大量萎缩和丢失而造成“髓海不足”,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进而可发生痴呆;中药“补肾填髓”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是促进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成增多,同时抑制神经毒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神经元死亡,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