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荣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324-132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40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4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35例给予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 DHS)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随访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于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且骨折复位良好,优良率达94.7%。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二者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分别采用THA与PF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及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两种手术方法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PFN优于THA组(P〈0.05);而术后卧床时间及内科并发症方面,THA组更优(P〈0.05)。结论 THA与PFN均为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骨折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临床效果,评估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结果 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得6~62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10天,平均7天。88.2%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感染、松动、脱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使患者早日下地行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结合捆绑带固定植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23例。男7例,女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6例;年龄71—87岁,平均77.4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17例,Ⅳ型6例。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曾军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06-100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内固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18个月,本组老年患者对所选择的手术内固定应用效果满意,特别是Gamma钉组术中采用微创治疗,术后疗效确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多呈粉碎性,加之骨质疏松、手术耐受能力差,采用较小的手术创伤完成骨折内固定,最大限度恢复伤肢功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Gamma钉更具有此项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6年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14例高龄(平均76岁)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1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24个月(平均6.5个月)的随访,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27天,平均14.2天。85.7%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结论 该手术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10例,女21例,年龄72-93岁,平均78.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大粗隆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行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 min,最长72 min,平均68 min;术中输血150-600 mL,平均300 mL;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87.5%。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正确的假体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侧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侧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出血量、老年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31例患者手术时间50~80min,平均60min,出血量50~150ml,平均80ml.所有患者术后骨折3~5月一期愈合.术后恢复良好,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1例,良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0.3%,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侧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是有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方法之一,特别适合在没有牵引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UE成像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诊断良性病灶114个、恶性病灶86个;D组成像效果与A、B、C组相比的UE成像效果更差(P<0.05);A组特异度与B、C、D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成像技术对恶性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对于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成像质量,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受到肿瘤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