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例.结果 145例患者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ey artery hypass draft,OPCAB)是在心脏跳动情况下应用血管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004-04—2011-12笔者所在医院共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41~82岁,平均65.5岁,其中70岁以上32例。1年以上陈旧性  相似文献   

7.
非体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术后早期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前者有一定优势。但其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者和麻醉医师的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情况下仍不可避免术中转体外循环,此种患者术前血管桥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被证实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后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手术方式包括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等[1]。OPCABG是在心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贤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17-9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情况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我科2003年3月~11月收治8例该类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6~73岁,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田小丰  陈伟  贡力  方良伟 《江苏医药》2004,30(9):702-702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11月共行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和损害。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8旁路移植术26例。术中应用心包内填塞纱垫,网眼纱布包裹心脏牵引等方法暴露病变血管,心脏表面局部固一器固定病变血管吻合部位,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搭桥73根,平均2.9极/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0min,ICU监护治疗时间15天,住院时间3W,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均为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同对照组患者的70.37%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临床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3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0%患者术后4-8h拔除气管内插管,48%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冯静  徐慧楠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39-34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护理配合。方法术中使用的心表固定器固定靶血管,完成冠状动脉与桥血管的吻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手术室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才能保证OPCAB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的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配合过程。结果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护士必须做到术前了解病情,并熟悉手术程序和步骤,充分准备器械,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主动迅速准确的传递器械,与术者密切配合,并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对患的心功能及内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患术后恢复,近几年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言,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我科于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应用美国St Jude公司1999年9月份研制开发的主动脉近段吻合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6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痊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可能性及麻醉处理。方法:我院自1996年-2000年完成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0例,从避免增加心肌氧耗和减少心肌氧供二方面来调控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旁路移植支数平均2.36支,有1例手术死亡。文本诱导期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术中搬动心脏,循环代偿失调,改体外循环1例。手术临结束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结论:只要选择恰当、麻醉管理细致周密,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