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心房调搏在儿童短P-R间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89年以来对 4 9例体表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正常、短P R间期的患儿 ,作食管心房调搏术 ,为临床短P R间期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患者 4 9例 ,年龄 4~ 14岁。均为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P R间期短于各年龄组正常值的最低限。采用国产PES 5型多功能心脏电生理诊疗仪 ,以S1S1递增刺激法 ,S1S2 程控期前刺激法 ,步长 10ms,负向扫描 ,检测其房室结文氏点和 2∶1阻滞点、房室结传导途径和传导方式。患儿采取平卧位 ,经鼻腔插入 4级电极导管 ,根据我室统计 12 7例食管电极管深度与身高体重的多元线性方程 ,插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0例食管心房调搏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心房调搏(70、90、110、130和150次/min)的不同频率进行QTC (QT/√RR和QTLC(QT+0.154(1-RR))两种QT间期校正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QTC在校正心率对QT间期影响中,显示有过度校正现象。即QTC在校正心率对QT间期影响中有随心率加快而延长的趋势,心率减慢时有相反的变化趋势。(2)QTLC在同样的心率变化中改 相似文献
3.
食管心房调搏对心源性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对心源性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无明确心脏病史,但伴有心悸的晕厥患者,给予TEAP检查,其中29例窦房结(SN)和(或)房室结(AVN)功能低下者,又给予予阿托品阻滞试验。结果: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28.57%(20/70)与34.29%(24/70),其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性SN与AVN功能低玩下检出率分别为17.24%(5/29)与72.41%(21/29),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5.71%(4/70),诱发快速房颤(Af)与房扑(AF)共7.14%(5/70)。结论:TEAP结合阿托品阻滞试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简称负荷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QTcd)的变化及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负荷试验阳性者(阳性组)及24例负荷试验阴性者(阴性组)前后各时段心电图QTD、QTc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试验前及试验后4,6,8min两组QTd、QTcd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比较试验后即刻、2min的QTd、QTcd阳性组较阴性组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 (TEAP)对心源性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0例无明确心脏病史 ,但伴有心悸的晕厥患者 ,给予TEAP检查 ,其中 2 9例窦房结 (SN)和 (或 )房室结 (AVN)功能低下者 ,又给予阿托品阻滞试验。结果 :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 2 8.5 7% (2 0 /70 )与 34 .2 9% (2 4/70 ) ,其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性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 17.2 4% (5 /2 9)与 72 .41% (2 1/2 9) ,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5 .71% (4/70 ) ,诱发快速房颤 (Af)与房扑 (AF)共 7.14% (5 /70 )。结论 :TEAP结合阿托品阻滞试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30例房颤病人的50个心动每一QT间期与前一RR间期、平均QT与平均RR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QT与平均RR呈线性相关,QT=169+0.253RR(P<0.001,r=0.892)。各心动的QT与前一RR也呈线性正相关,其平均回归斜率为0.081。每例各心动QT和前一RR的回归斜率与平均RR则呈线性负相关(r=-0.620,p<0.05)。30例的QT较同一平均心室率时窦性心律延长,除3例外其余仍在Lepeshkin报道正常范围,而平均QT与RR回归线高于Ahave报道的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的回归线。作者认为,QT间期不仅受病因、心室率的影响,而且受心律影响,故不宜单纯用Bazett公式纠正房颤病人(尤其在快速房颤时)的QT间期。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制及与药物终止的安全性、可靠性观察。方法:对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168例患者,按宁佩萸《食道心房调搏术临床实用手册,1986》,刺激方式均用S1—S1非程控刺激法及S1—22程控刺激法。结果:在被检的168例中,调搏诱发出室上速152例,占90.4%,其中预激36例,潜在预激4例,占室上速的26.9%,房室结多径路112例,占室上速的73%,16例未诱发出室上速,占被检患者9.5%。结论:对药物治疗不易控制的和电生理类型不清而选择药物困难的室上速、洋地黄中毒伴室上速,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预激综合症或房室结多径路的室上速,食管心房调搏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与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组186例及临床健康对照组178例进行食管调搏负荷试验。并同期进行运动平板负荷试验作对照。结果:冠心病组食道调博心脏负荷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3%及81.6%.运动平板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3%、78.9%,二者联合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9%及98.8%。结论:运动平板与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具有无创、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投入少、费用低、容易掌握,二者联合诊断冠心病则可明显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因此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心负荷试验(TEAP)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并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MET)进行对比,同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方法自1993年5月~1997年10月,80例拟诊冠心病的住院病人同期行TEAP、TMET及CAG检查;以CAG为诊断标准,确诊为CHD者60例,另20例为CAG正常者。CAG均为右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JudkinS法进行。TEAP、TMET以心率达到次极限水平,二阶梯运动试验方法记录ECG。结果TEAP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1.67%、90%,并且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其与TMET的敏感性、特异性相比更可靠(P<0.01)。结论食道心房调搏心负荷试验可以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有效、简便的诊断CHD的方法。并可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初略评估。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博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分型及定位的价值,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方法分析66例心动过速患者体表及食道心电图,研究RP。间期等数据,将所得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计算食道心房调博对左侧旁道(LAP)、右侧旁道(RAP)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食道心房调博对LAP、R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对LAP、RA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论食道心房调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对其类型、旁道位置作出判断的无创方法,可作为必要检查,并对射频消融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者输出电压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min,频率以1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min,起搏时间1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中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肌肉注射胃复安预处理对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拟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57),试验组食管心房调搏前20 min肌注10 mg胃复安注射液,对照组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窦房结功能不良阳性率、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房室结双径路阳性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阳性率和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可疑窦房结功能不良假阳性率、房室前传功能障碍假阳性率低于试验组(均P<0.05).结论 肌肉注射胃复安预处理能提高食管心房调搏的房室结双径路和AVNRT诊断阳性率,降低可疑窦房结功能不良假阳性率和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假阳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绞痛患者食道调搏前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方法 应用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了 2 0例正常人 ,15例心绞痛患者的食道调搏前后的心功能改变。结果 正常人调搏后DE斜率 ,EF稍增加 (P <0 .0 5 ) ,ESV缩小 (P <0 .0 5 ) ;EF斜率呈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心绞痛患者调搏后DE斜率 ,EF斜率 ,EF降低 (P<0 .0 5 ) ,EPSS ,ESV稍增加 (P <0 .0 5 )。结论 食道调搏负荷试验能使心绞痛患者心功能降低 ,而对正常人心功能则无影响。因此可用于评价静息时心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发病48h内、第7天、第21天分别对52例病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胸及V7-9导联,按QTd=QTmax-QTmin,JTd=JTmax-JTmin计算。结果 与48h内相比较、第7、21天QTd和JT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第7、21天QTd和JTd值明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在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猝死组QTd和JTd增加,QTd和JT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