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排毒降脂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空白模型组、排毒降脂合剂大、中、小剂量组、脂必妥片对照组。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排毒降脂合剂大剂量组显著提高对NASH大鼠肝组织SOD水平(P<0.01),降低MDA含量(P<0.01),优于排毒降脂合剂中、小剂量组(P<0.05)和脂必妥片对照组(P<0.01)。结论:排毒降脂合剂能够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减少脂质过氧化可能是排毒降脂合剂量治疗NASH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形成中的作用及清热化湿法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清热化湿方防治组、东宝肝泰(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原位杂交和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L-FAB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空白模型组大鼠肝组织L-FAB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清热化湿方防治组和东宝肝泰对照组大鼠肝组织L-FABP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P<0.01),清热化湿方作用优于东宝肝泰(P<0.01或P<0.05)。结论 L-FABP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引起脂质代谢失衡,参与NASH的发病。清热化湿方能调节L-FAB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是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来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mRNA表达变化及加减王氏连朴饮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加减王氏连朴饮组、东宝肝泰(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组织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白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加减王氏连朴饮组和东宝肝泰对照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加减王氏连朴饮组和东宝肝泰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ARαmRNA表达减弱引起脂质代谢失衡参与NASH的发病。清热化湿方通过激活PPARαmRNA表达来调节脂质代谢,发挥防治NA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TFHL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分别以250、125mg.kg-1.d-1的TFHL和195.4mg.kg-1.d-1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干预,RT-PCR检测肝组织PPARα、PPARγ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PPARα的含量。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蛋白、PPARγ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PAR-α、γ基因mRNA表达均与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TFHL高、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肝组织PPARα基因mRNA和蛋白、PPARγ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PPARα、PPARγ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损伤过程,可能是NASH发生的重要机制,TFHL和烯磷脂酰胆碱可能通过促进PPARα、PPARγ的表达,降低TNF-α的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的炎性病变,有效地防治NASH。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脂肪细胞因子TNF-α、Leptin和IL-8表达的影响,探讨TFHL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分别以250、125mg/kg.d-1的TFHL和195.4mg/kg.d-1的易善复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Leptin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NF-α、Leptin和IL-8的含量。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肝组织TNF-α、Leptin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血清TNF-α、Leptin、IL-8含量及肝组织匀浆TNF-α、IL-8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TFHL高、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血清和肝组织匀浆TNF-α、IL-8含量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肝组织LeptinmRNA表达、血清Leptin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F-HL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抑制TNF-α、IL-8等的分泌,保护肝组织,有效地防治NAS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运清利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组织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饲养SD大鼠8周制备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茵陈蒿汤组、合方组(苓桂术等与茵陈蒿汤)、罗格列酮组,共5组,每组10只;另有空白组10只。药物治疗4周后,运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ELISA法检测肝组织DAG,RT-PCR检测PKCεmRNA、TNF-αmRNA,Western blot检测PKCε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1)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况、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程度、血清生化指标等均较模型组有一定的减轻;(2)苓桂术甘汤、合方组、罗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DAG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3)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PKCε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茵陈蒿汤组、合方组及罗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运清利法可能是通过下调肝组织DAG,抑制PKCε表达,降低TNF-α水平,从而对肝内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炎症损伤起到了调节作用,DAG/PKCε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NASH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利宾安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予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每周1次后肢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利宾安组予西利宾安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予复方熊胆茵陈颗粒按相应剂量灌胃。干预4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TNF-α的表达。结果复方熊胆茵陈颗粒能减少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P0.01)。结论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可降低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穗花杉双黄酮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穗花杉双黄酮(AT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穗花杉双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连续给药7d,末次灌胃给药1 h后,腹腔注射CCl4原液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和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抑制蛋白(nuclear factor kappa B inhibitor protein,IκB-α)的水平,采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LPS)水平,Real 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TGF-β1,IL-1β,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提高(P<0.01),肝组织NF-kB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TNF-α和iNOS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ATF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TGF-β1,IL-1β,IL-6的含量(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NF-κB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且能显著降低LPS水平,下调肝组织TNF-α和iNOS基因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引起的Kupffer细胞激活,进而抑制下游核因子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大鼠肝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高剂量组(9.6 g/kg柴胡疏肝散)、疏肝低剂量组(3.2 g/kg柴胡疏肝散)、健脾高剂量组(30 g/kg参苓白术散)、健脾低剂量组(10 g/kg参苓白术散)、合方高剂量组(39.6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合方低剂量组(13.2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每组9只。采用高脂饲料(10 mL/kg)喂养建立NASH大鼠模型,16 w后各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脂和肝功能;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Q-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小叶内、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血清TC、LDL-C,肝组织TC、TG、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脂、肝脂、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高剂量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NASH的作用,TLR4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SH的有效靶点之一。疏肝健脾方药防治NASH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脂清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及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肝脂清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防治组、自然恢复组、肝脂清高剂量组、肝脂清低剂量组、东宝肝泰组、生理盐水组。除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乙醇灌胃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防治组造模同时给予肝脂清。灌胃法给药,实验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与肝组织内TNF-α高于正常组(P<0.05~0.01);防治组与各治疗组分别低于模型组与模型自然恢复组(P<0.05~0.01),且肝脂清高、低剂量组均显著优于东宝肝泰组(P<0.01)。结论:肝脂清可有效降低TNF-α的表达,对脂肪肝的炎症损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楂金颗粒剂(FZJG)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正常饮食),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复方楂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后分别以生理盐水、易善复、复方楂金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灌胃,每天1次,共10周。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计算肝指数;2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PAR-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FZJG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的肝指数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NAFLD活动度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FZJG中剂量组NAFLD活动度积分与模组比较则明显降低(P0.05)。PPAR-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FZJG高、中、低剂量组PPAR-α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但只有FZJG中剂量组PPAR-α蛋白和mRNA表达相对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楂金颗粒剂能明显增强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的基因表达,抑制脂质在大鼠肝脏内沉积,防治NASH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六味降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0.9 mg/kg)及六味降脂汤低、中、高剂量组(5.4、10.7、21.4 g/kg),给予高脂饲料合并高脂乳剂喂养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予相应药物干预2周后,检测血清ALT、AST、SOD活性及MDA、NEFA水平,检测肝组织TC、TG水平并计算肝脏指数,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RT-qPCR和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肝组织LXRα、SREBP-1c、FAS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存在广泛较大的脂肪滴,脂肪变性明显,血清ALT、AST活性,MDA、NEFA水平及肝组织TC、TG水平,LXRα、SREBP-1c、FAS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降脂汤各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得到改善,脂肪变性程度减轻,血清ALT、AST活性,MDA、NEFA水平及肝组织TC、TG水平,LXRα、SREBP-1c、FAS m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知柏地黄汤对解脲支原体(Uu)感染大鼠睾丸组织IL-2、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Uu感染所致的男性不育症的部分免疫学机制。方法:经膀胱接种建立大鼠睾丸组织感染解脲支原体的动物模型。实验设知柏地黄汤治疗组、美满霉素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给相应药物,连续给药21d后取标本检测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睾丸组织IL-2、TNF-α蛋白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睾丸组织IL-2、TNF-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Uu感染大鼠后,睾丸组织IL-2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降低,TNF-α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知柏地黄汤组睾丸组织IL-2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NF-α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能通过影响Uu感染大鼠睾丸组织IL-2、TNF-α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3,HES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方组和氨茶碱组,每组12只。第1~12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方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第13~20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补肺益肾方组3.7 g·kg-1·d-1,氨茶碱组54 mg·kg-1·d-1)。第20周灌胃结束后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检测大鼠肺功能,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黏蛋白5AC(MUC5AC)和肺组织Notch3,HES1,MUC5AC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显著降低(P<0.05,P<0.01),平均肺泡数显著降低(P<0.01),肺泡平均截距显著升高(P<0.01),肺泡灌洗液TNF-α,IL-6和MUC5AC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Notch3,HES1和MUC5AC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益肾方组和APL组肺功能和肺病理损伤显著改善(P<0.05,P<0.01),肺泡灌洗液TNF-α,IL-6和MUC5AC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Notch3,HES1和MUC5AC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肺益肾方抑制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其机制与调控Notch3,HES1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中的作用,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其的影响,探讨TFHL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同时分别以250、125mg.kg-1.d-1的TFHL和195.4mg.kg-1.d-1的易善复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清MDA、SOD、TNF-α水平,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及其抑制物IκB基因m RNA和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高脂脂饮食诱导NASH大鼠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血清MDA、TNF-α含量较正常大鼠显著增高,SOD活性下降,肝组织NF-κB p65、IκBα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同时肝组织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与血清TNF-α和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血清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TFHL和易善复能显著改善NASH大鼠的炎症程度,能提高大鼠的血清SOD水平,降低MDA和TNF-α的含量,降低肝组织NF-κB p65、IκBα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TFHL能减少NASH大鼠脂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RNA的表达,探讨中药复方参龙煎剂防治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参龙煎剂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建立Wistar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第2d起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参龙煎剂组大鼠按配好的参龙煎剂以等容药品灌胃。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参龙煎剂可能参与调控肺组织TNF-α/TNF-αmRNA的表达,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第7d时TNF-α和TNF-α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7d、14d各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用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8d时,模型组仍有明显的强势表达,与其他各组比较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实验研究表明参龙煎剂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TNF-αmRNA的表达,起到延缓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中的作用,观察杞蓟制剂对NASH大鼠肝组织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试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杞蓟制剂组、复方蛋氨酸胆碱片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和肝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SH模型组造模12周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P0.01);杞蓟制剂0.6 g·kg-1组血清TG,TCH,ALT,AST较NAS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作用均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0.9 g·kg-1组(P0.05);NASH模型大鼠肝脏ICAM-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杞蓟制剂0.6 g.kg-1能抑制大鼠肝组织ICAM-1蛋白表达(P0.01),作用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0.9 g·kg-1组(P0.01)。结论:肝组织炎性介质ICAM-1表达增多是NASH肝脏炎症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杞蓟制剂参与抑制ICAM-1蛋白表达是其防治NASH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对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赤芍总苷组(50 mg/kg、25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成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照射后第26周末剖杀大鼠,取血和肝脏标本,ELISA法检测大鼠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治疗组(50mg/kg)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的含量,同时可降低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及降低肝脏损伤程度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还可减少大鼠脏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3/4蛋白表达,增加肝脏组织中Smad7蛋白表达。结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痰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刘氏法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模型鼠又随机分成3组,即胰苏灵组、罗格列酮组、模型组,分别于给药后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受体数目与结合力,4周后禁食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并剪取肌肉、肝、脂肪等组织以检测GK、PEPCK以及脂肪组织TNF-αmRNA表达、肌肉组织GLUT-4mRNA表达、肝细胞GK的mRNA表达。结果:胰苏灵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降糖、降脂、降低FFA等指标方面与罗格列酮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胰苏灵可减轻大鼠体质量,研究发现T2DM大鼠模型肝GK活性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脂肪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PCK的蛋白定量及GLUT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提示T2DM大鼠IR与与肝葡萄糖激酶活性降低、脂肪源性TNF-αmRNA高表达、PEPCK活性减低及GLUT4的表达降低密切相关。胰苏灵可以提高T2DM大鼠模型肝葡萄糖激酶活性、脂肪源性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PEPCK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