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人造血管)作膝上段股Guo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Guo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3例,经术后1月~10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8.3%,肢体存活率达90.4%,此手术操作简单,在缺乏合适的大隐静脉时,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作膝上段动脉代用品,其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人造血管)作膝上段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3例.经术后1月~10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8.3%,肢体存活率达90.4%。此手术操作简单,在缺乏合适的大隐静脉时,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作膝上段动脉代用品,其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寻求一种有效的长距离膝下移植物来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阻塞或动脉旁路 远端动脉阻塞,方法:自1995年2月~1999年2月采用复合移植物治疗下肢股Uuo动脉硬化闭塞症共6例,包括(1)“直接式”吻合法;(2)“跳跃式”吻合法;(3)“连贯式”吻合法:即先做膝上股Guo动脉人造血管移植。再做人造血管-自体大隐静脉-膝下Guo动脉端侧吻合。结果:经术后3年随访,6例中4例症状消失,2例症状同术前,结论:当无法应用单一的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时,复合移植物对治疗下肢股瘤动脉长段闭塞,特别是病变累及膝下动脉时,是合适的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方法:大隐静脉原位转流,同时行输人道或输出道动脉重建及溃疡清创术。结果:ABI平均值由术前的0.40上升至0.87,缺血肢体挽救率为100%。结论: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下肢动脉多见。本院从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以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股-腘(胫)动脉旁路术80例,现将麻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股胭动脉搭桥术对下肢股胭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和治疗的下肢股胭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22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股胭动脉搭桥术(治疗组)和腔内治疗(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对所有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剽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影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一人造血管搭桥术和自隐静脉搭桥术的平均瑚V肱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的平均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腔内治疗,股胭动脉搭桥术在对下肢股胭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瑚V肱指数,改善患者患肢的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价值叶建荣①范隆华蒋俊豪陈祖望②周康荣王佩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下肢动脉搭桥术后检查疗效的方法,有足背动脉扪摸、踝/肱指数测定、彩色超声扫描等。自1995年2月开始本文作者对部分下肢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采用磁共振...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类型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36例下肢脉闭塞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100%,急性动脉栓塞符合率1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符合率80%。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类型不同声像图各有特征,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过二个月超声波治疗。32支动脉血管血栓溶解,动脉血栓再通率94.2%;下肢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加,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治疗前后两组对比P<0.05。结果表明:超声波能选择性的消融闭塞血管和狭窄血管内的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扩张血管,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4—06/2008—10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缺血患者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53~79(平均64.7)岁,临床症状均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12例,趾端坏死2例,足背溃疡4例。本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糖尿病12例,长期大量吸烟者21例。临床分期:Ⅱ期19例,Ⅲ期4例,Ⅳ期9例。本组均经彩色多普勒及下肢动脉造影检查确定诊断。所有患者均以一侧病变为主。下肢主要狭窄或闭塞部位:髂-股动脉占6.2%(2/32),股浅动脉占75.0%(24/32),股-腘动脉占12.5%(4/32),股深动脉占6.2%(2/32)。1.2手术方法髂-股动脉血管架桥+股动脉内膜剥脱4例,股总-股浅动脉血管架桥+股动脉内膜剥脱22例,股总-腘动脉血管架桥+股动脉内膜剥脱4例,股深动脉内膜剥脱+动脉成型2例。本组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3例,人工血管(PTFE)19例。  相似文献   

13.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接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提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对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某院接诊的6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6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中67例患者术后患肢疲乏无力、痉挛、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减轻,且皮肤温度变暖、颜色改善,溃疡伤口逐渐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旁路闭塞,未进行截肢。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67/68)。并且68例患者踝肱指数由手术前的(0.31±0.07)提高到术后的(0.89±0.13),手术前后患者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年。第1年失访2例,随访率为97.06%,期内出现闭塞者1例,累计通畅率为98.48%;第2年失访4例,随访率为94.12%,期内出现闭塞者4例,累计通畅率为92.19%;第3年失访4例,随访率为94.12%,期内出现闭塞者2例,累计通畅率为89.06%。结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近远期疗效显著,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无创伤血管检查技术的普遍应用,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1].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最常见的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我国下肢动脉闭塞症较过去逐渐增多,应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之有效[2].我院普外科于2005年7月成功为1例左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左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杜心平 《天津护理》2006,14(4):207-207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由于动脉血管周围粥样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目前ASO已成为中老年人主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既往外科治疗主要采用大隐静脉逆转式旁路术,该方法在解剖和游离大隐静脉过程中易致其缺血性损伤,造成术后通畅率降低。我院应用纤维血管内窥镜行原位下肢动脉旁路术,不游离全部静脉,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肢体远期通畅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teriosclerosis obliterers,ASO)的误治原因,并探讨纠误挽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例下肢ASO行纠误挽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10年余,静息痛加重1月余入院。因双侧股浅动脉闭塞曾在外院先后行右股动脉-左腘动脉人工血管加大隐静脉转流术、右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症状未见缓解。入我院后行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近端及人工血管闭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行腋动脉-双侧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加双侧股深动脉成形术,术后复查CTA示:左下肢股深动脉、右下肢股深动脉分支及腋-双股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膝下血流代偿充盈。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下肢ASO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提示临床应结合患者病史、医技检查结果等仔细分析讨论,以选择最佳术式,使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我们采取导管取拴、内膜剥脱、股深动脉开口成型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及动脉内置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86例.结果 按 cooley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优秀41例,良好36例,截肢6例,死亡3例.随访6~36个月,首次通畅率分别为84%、71%、57%、46%,累积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1%、84%、76%、70%,其中有29例再狭窄或闭塞,再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应极积手术探查及取拴治疗,并同时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ASO疗效肯定,且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俊梅 《现代护理》2006,12(19):1810-181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无创伤血管检查技术的普遍应用,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1]。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最常见的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我国下肢动脉闭塞症较过去逐渐增多,应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之有效[2]。我院普外科于2005年7月成功为1例左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左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双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 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