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群间的变化,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细胞免疫方面的动态。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监测外周血CD3+、CD4+及CD8+细胞数量变化,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D8+细胞数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转氨酶异常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CD4+细胞数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的改变,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使得乙肝病毒难以清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细胞数与血清转氨酶浓度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
何英  张允奇  吴润香  陆学东 《检验医学》2009,24(11):808-8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 DNA阴性患者只有CD4+/CD8+比值变化显著;HBV DNA阳性患者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有显著改变,但高拷贝组和低拷贝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后免疫功能下降与病毒复制有关,HBV复制可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32例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水平,并与20名健康儿童比较分析。结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细胞和CD4+/CD8+均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其可能为HS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结核病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观察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CD3^+,CD4^+和CD8^+T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对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对15例活动期SLE患者,11例缓解期SLE患者及1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下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B(CD19+)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NK(CD3-CD16+CD56+)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期SLE患者各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这种变化是导致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作为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SLE患者的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的变化,以评估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09例乙型肝炎肝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促凝和肝素抗凝外周血,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免疫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绝对值。并根据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水平及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以及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辅助细胞(CD4+Th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CD8+Tc细胞)、CD19+B细胞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组间CD3-CD16+CD56+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T、CD4+Th、CD8+Tc及CD19+B细胞绝对值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P0.05),但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CD4+Th细胞绝对值低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可提示其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fSLE忡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29例活动期、24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3-CD16+CD56+(NK)及CD19+(B)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B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0.05),CD3+T和CD8+T淋巴细胞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各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与30例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CD3^+、CD4^+、CD8^+ T 细胞百分比及 CD4^+/CD8^+比值。结果放疗后乳腺癌组患者CD3^+、CD4^+ T 细胞百分比、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放疗前与放疗后的 CD3^+、CD4^+ T 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射治疗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已经紊乱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监测 T 细胞亚群对乳腺癌患者的放疗时机选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结合CD45+和CD3+设门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应用Flow Count荧光球进行绝对计数。结果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细胞数量显著减少(t=2.124,P=0.039),而DN T细胞的分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白癜风组除了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显著减低外(t=2.105,P=0.041),其他类型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数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能在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异常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SHB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并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CSHB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比例显著低于CHB组,而CD8^+比例显著高于CHB组,均P〈0.01。CSHB组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3.85%(14/26),存活组治疗后T细胞总数和CD4^+比例较治疗前及死亡组治疗后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则较治疗前和死亡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免疫功能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O.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o.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esyndrome,PN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成人PN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CD56+NK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PNS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S组CD16+CD56+NK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19+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且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PNS活动期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严重失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2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8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百分率降低,CD^3+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5),性别、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的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DNA阴性组、HBV DNA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和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逐渐降低(P<0.01)。HBV DNA阳性组与 HBV DNA阴性组比较,CD4+/CD8+减少(P<0.05)。HBV DNA低拷贝组、HBV DNA高拷贝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和CD4+/CD8+明显降低(P<0.01)。 HBV DNA高拷贝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HBV DNA高拷贝组的CD4+低于 HBV DNA低拷贝组(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体内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HBV DNA高拷贝可加重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8例H7N9禽流感患者(感染组)根据治疗预后分为治愈组13例和死亡组5例,以门诊健康献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感染组CD3+、CD8+和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愈组治疗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明显升高(P〈0.05);但CD3+、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死亡患者免疫失衡更为严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H7N9禽流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哮喘患儿及15名健康儿童外周血CD4^+、CD8^+、γ/δTCR^+T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的比例,计算CD4^+/CD8^+比值,并进一步检测患者辅助性淋巴细胞(Th)1和Th2亚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γ/δTCR^+T细胞则明显降低(P〈0.01);Th1细胞比例减少(P〈0.05),Th2细胞增多(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明显改变,CD4^+T和Th2细胞比例增高以及γ/δTCR^+T细胞降低是其特征之一;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为哮喘病情监测和治疗方案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董建玲  杨静  张羽  邹晋梅  田岚  李思吟 《华西医学》2012,(11):1621-1624
目的探讨"5.12"地震后北川羌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RA患者细胞免疫之间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98例北川羌族RA患者、112例健康对照,以及同期绵阳郊区84例RA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RA疾病活动性采用DAS28测定,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调查RA人群中的PTSD患者,应用PTSD检查表平时版(PCL-C)检查对PTSD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北川羌族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患者(分别为58例、3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数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羌族RA活动组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RA患者中PTSD者(38例)与非PTSD者(60例)比较,PTSD组CD3+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C对北川RA患者中PTSD的测定发现,PCL高分组CD3+T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PCL低分组(P〈0.05)。结论 "5.12"地震后一部分RA患者出现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且免疫功能异常与PTSD有关,对合并有PTSD的进行RA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绝对数量,了解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6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9例、急性B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1例、急性 T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其绝对值进行检测。结果初诊 A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 B-ALLCD3+ T 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 T-ALLCD3+ T 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CD4+ 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ALLCD4+ T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T-ALLD4+ T 淋巴细胞则明显减低(P <0.05);AMLCD8+ T 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 <0.05),B-ALL 及 T-ALL 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ALL 及 AMLCD4+/CD8+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B-ALL 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AML、B-ALL 及 T-ALLCD3+ T 淋巴细胞和 CD4+ T 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CD8+ T 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 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的表达有所差异,不能全面反映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急性白血病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混乱,主要表现在 T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的减少,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的同时应检测 T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才更有助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与癌胚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特点,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癌胚抗原(CEA)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组,分为原发组、转移组、CEA阳性组与CEA阴性组,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行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CD3+细胞数降低(P〈0.05),同时在原发组中CD3+CD4+细胞数逐渐下降、CD3+CD8+细胞数开始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至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D4+/CD8+比值和NK细胞数降低。CEA阳性组与CEA阴性组相比,CD3+CD4+细胞数降低(P〈0.05),CD3+CD8+细胞数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CEA的水平都能反映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活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