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朝辉 《临床医学》2010,30(5):68-69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至2009年9例腹部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患者进行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的方式和效果。结果 8例均自然愈合,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消化道瘘的方法安全,经济,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肠外瘘病人施行自制黎氏管(滴水双腔负压吸引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对18例肠外瘘病人早期采用黎氏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18例病人应用自制黎氏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处理,充分及时引出肠漏液,未发生肠液积聚于腹腔引起严重感染,未出现皮肤问题及安全不良事件,12例病人达到瘘口自愈,4例病人窦道形成稳定状态,经确定性手术后治愈,2例病人瘘口未愈。[结论]加强黎氏管持续冲洗引流用于治疗肠外瘘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冲洗持续引流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总结分析护理方法及引流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经腹腔双套管冲洗持续引流治疗后,其中21例患者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肠外瘘的方法;双套管冲洗引流是控制感染、促进瘘口愈合的重要措施;做好置管前、中、后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胃十二指肠外瘘的处理经验,观察早期施行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10年来治疗术后胃十二指肠外瘘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病人全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仅1例需再次手术引流,瘘口全部自愈,1例病人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是治疗术后胃十二指肠瘘的重要手段,早期进行肠内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冲洗引流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2006年5月-2009年6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后瘘的20例病人设为持续组,采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方法治疗吻合口瘘;将2009年7月-2011年5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20例病人设为间断组,采用间断腹腔冲洗引流方法治疗吻合后瘘,观察两组病人吻合口瘘愈合时间。 结果 间断腹腔冲洗引流方法较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方法治疗吻合口瘘的时间明显缩短,t值为7.11,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间断腹腔冲洗引流方法治疗吻合后瘘的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应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应用于肠外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并发肠外瘘的12例病人,早期采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总结分析护理方法及引流效果。结果选择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本组均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拔管顺利。结论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引流有效、充分,是肠外瘘引流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其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倒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冲洗持续引流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4例未经手术获得自愈,瘘道愈合所需平均时间为27d;2例经手术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29.2d。结论: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肠外瘘的方法,具有自愈率高、安全、不增加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特点。高质量的管道护理对促进瘘口自愈,避免再次剖腹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冲洗持续引流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4例未经手术获得自愈,瘘道愈合所需平均时间为27d;2例经手术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29.2d.结论: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肠外瘘的方法,具有自愈率高、安全、不增加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特点.高质量的管道护理对促进瘘口自愈,避免再次剖腹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磊  刘东霞 《全科护理》2013,11(1):40-41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病人行持续腹腔冲洗,同时加强管道的护理、持续腹腔冲洗的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治疗、生长抑素的应用以及生活护理等。[结果]6例病人痊愈出院,2例病人治疗好转后转院继续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人中应用持续腹腔冲洗并加强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瘘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关术后消化道瘘的原因,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0例术后肠外瘘胆瘘的临床资料。吻合口瘘10例,胆瘘1例,十二指肠瘘3例,胰瘘合并胆瘘6例。平均术后至瘘时间4.5d。采用有效引流、禁食水,胃肠减压、肠外加肠内营养、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10%),其余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48d。结论:有效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是治疗消化道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4月在我科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5例,术后瘘口脓腔引流管接中心负压持续吸引,定时冲洗脓腔,确保引流通畅,减轻全身中毒症状。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康复。结果:5例吻合口瘘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是临床上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多发性肠瘘并腹腔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案。[方法]对21例多发性肠瘘并腹腔感染病人进行有效的腹腔冲洗及持续负压吸引并充分引流;腹部伤口联合使用造口袋及其附属产品;应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加强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及针对性功能锻炼。[结果]21例病人治愈10例,7例好转出院,经济原因自动出院4例,住院时间为(61.95±37.03)d。[结论]有效腹腔冲洗和彻底引流是治愈多发性肠瘘并腹腔感染的关键,运用造口护理技术加强肠瘘液的收集可减少瘘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康复,个体化心理指导与功能锻炼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桂华 《全科护理》2023,(14):2014-2016
总结1例消化道高流量瘘病人行胃液、胆汁、肠液回输联合接力式营养支持疗法及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实行接力式营养支持疗法、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腹腔双套管护理以及对病人及家属的人文关怀等。该病人经过治疗与护理,病情平稳,营养逐步改善,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和肠内营养联合治疗胆石症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瘘患者22例,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白蛋白、胆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胆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胆瘘过程中,使用腹腔双套管和肠内营养联合治疗获得明显效果,高质量的胆瘘护理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经济负担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31例经鼻经瘘口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重点加强瘘口引流管的妥善固定、持续有效吸引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本组瘘口引流管无拔管前脱管,负压吸引持续有效,营养支持合理。除1例于瘘后20d死于脑出血外,其他30例于瘘后20~87d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胃肠道手术后 ,因其连续性遭破坏并再次重建 ,消化道功能受影响 ,术后禁食与静脉补液被视为常规治疗措施 ,但长期全肠外营养 (TPN)可导致肠粘膜萎缩 ,经口摄食或肠内营养 (EN)有助于肠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保护肠粘膜屏障[1] 。近年来 ,消化道动力学的研究 ,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arlypostoperativeenteralnutrition)受到重视。我科应用鼻肠管对胃肠手术病人开展术后肠内营养支持 ,取得了一些经验 ,总结如下。者 5例 ,约占插管数的 13%。全组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发生。部分病例于术后第 2日主诉…  相似文献   

17.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肠外瘘一但发生,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嘲。以往常规应用的乳胶管引流和烟卷引流都属被动引流,引流效果不佳。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肠外瘘患者11例,经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例严重腹部外伤致肠空气瘘行二次腹壁植皮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感染性休克;及时封堵肠空气瘘并引流溢出肠液;加强腹壁植皮创面的保护;加强腹腔双套管有效冲洗、引流以控制腹腔感染进一步发展;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辅以小剂量肠内营养,以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创伤后患者的压力适应能力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肠空气瘘及时有效封堵为后期腹壁创面植皮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流量肠外瘘患者两种局部处理方法的效果,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把笔者所在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高流量肠外瘘63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瘘局部处理方法;后33例患者为实验组,早期给予腹腔持续低流量并间断冲击性冲洗相结合的腹腔冲洗及持续低负压引流,同时腹部瘘口周围给予覆盖水胶体类敷料等皮肤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肠瘘和腹腔感染被控制时间、瘘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治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可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结论腹腔持续低流量并间断冲击性冲洗相结合的腹腔冲洗及持续低负压引流,能有效控制肠瘘和腹腔感染;皮肤覆盖水胶俸类敷料等皮肤保护措施能有效保护皮肤免受消化液腐蚀、治愈皮肤并发症,是高流量肠外瘘较好的局部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童琳  黄小玲   《护理与康复》2018,17(2):46-48
目的分析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分为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组(54例)和肠外营养组(46例),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生化指标和营养指标的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明显缩短,营养支持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行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