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临床确诊的11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健康组)及确诊脑血管病患者39例(非痴呆脑血管病组)。对比各组Hcy及MIF的变化及病情,以及VD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Hcy与MIF水平差异,分析Hcy、MIF的表达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D组和非痴呆脑血管病组Hcy、MIF水平偏高,MMSE评分偏低,其中VD组Hcy、MIF水平最高,MMSE评分最低(P0.05); VD组不同病情程度者Hcy、MIF表达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Hcy、MIF表达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Hcy、MIF的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Hcy、MIF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期痴呆及痴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209例,其中94例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115例非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将观察组94例患者分成血管性痴呆(VD)30例,混合性痴呆(MD)32例,阿尔茨海默病(AD)32例;痴呆患者程度依据MMSE量表区分,重度18例,中度36例,轻度40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差异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观察组不同痴呆类型和不同痴呆程度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血清Hcy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Hcy水平升高比例、既往卒中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含量高于15 mmol/L、既往脑卒中史及高龄是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MD组、AD组、VD组血清Hcy含量依次升高;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Hcy含量也呈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是痴呆高危因素之一,且与痴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在两院就诊的19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D将患者分为VD组(74例)与非VD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V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量指标诊断VD发生的效能;采用Pea...  相似文献   

4.
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老年血管性痴呆(VD),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智能减退,患者的记忆、思维、理解、判断及言语能力都受到损害,影响到工作、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65例住院老年VD患者分组对照实施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颅脑MRI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针刺疗法对40例V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精神状态速析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但HDS、ADL、MMSE评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结论:针刺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颅脑形态指标,但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神益智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记忆、判断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老年VD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以复神益智胶囊,对照组给以脑复康。结果复神益智胶囊可以显著促进血液生成,降低血脂,增强脑细胞活力,修改后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积分提高。结论复神益智胶囊可提高VD患者的智能。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76例脑卒中患者中痴呆(VD组58例)与非痴呆(非VD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VD组比较,VD组受教育时间偏少,嗜烟及脑血管伴发疾病、脑卒中复发例数均较高(P〈0.01或0.05)。结论:VD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予以针对性预防和及时治疗,以减少或延缓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现对36例V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1]。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欧洲和美国VD是仅次于AD的第二常见痴呆症,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VD的发病率随年龄直线上升,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为3.9%,其中VD占68.5%,居首位,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2]。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疾病或者是由血管性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3,4],包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VaD和混合型痴呆等各种程度及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5]。研究发现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这其中部分患者并没有达到痴呆的程度,其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已经痴呆的患者进行干预,常已错过最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血管性痴呆发生之前,早期识别和干预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认知损害患者,延缓其进展为痴呆,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6]。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性痴呆(VD)主要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导致脑组织损伤,出现一系列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焦虑以及抑郁等精神症状,常见于高龄、有痴呆疾病家族史、脑卒中发病史的人群~([1-2])。以往临床常针对VD病患的临床表现、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采用降压药、抗血小板药、降糖药以及降脂药积极治疗,或使用维生素、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改善患者认知功能~([3-5])。本研究探讨喹硫平联合血塞通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多呈阶梯式进展,采用高压氧、药物、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采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cerebrovasculardynamics,CVD)了解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与临床症状、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减少和延缓VD的发生,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将176例脑卒中患者分组,进行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文化程度、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因素比较及发病次数、病灶数目、性质比较。结果显示低文化水平、吸烟、肥胖、高血压是V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次脑卒中、多发病灶者易发生VD。  相似文献   

13.
老年期痴呆(SD)是指发生于老年时期的持续性智能损害及不同程度社会活动能力降低,并逐渐加重的一种慢性疾病,以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最为常见。SD患者多合并行为紊乱、攻击性行为、幻觉、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及言语、运动控制等功能缺陷。目前对于该疾病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多以改善脑血管疾病、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虽能起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较差[1]。相关研究指出,VD患者早期即出现睡眠障碍,且睡眠异常会进一步损伤患者脑组织功能,促进疾病进展,故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至关重要[2]。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针刺在多种颅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也有报道指出,针刺治疗VD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3]。故本次研究旨在研究不同针刺方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和睡眠功能的影响,为改进VD患者的认知、睡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影像学及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对1995~2004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或有眩晕、头痛而无明确卒中病史的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了CT或MRI检查,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CDR)对68例影像学检查有ACI者做了老年认知功能测验。【结果】做CT检查的200例老年人显示有ACI者33例(占16.5%),做MRI检查的100例显示有ACI者35例(占35%),68例有ACI者中有63例的心理学测验,得分均低于非ACI者。【结论】ACI并非无临床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ACI患者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将演变成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尤其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新近发现血管性痴呆的64例患者为血管性痴呆组(VD组);选择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新近未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NC组).比较两组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血管内径狭窄,颈动脉斑块分级较高.结论 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狭窄情况与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家庭护士》2009,7(16):1455-1456
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据统计,在我国≥65岁人群中,发病率达5%,其中血管性痴呆2倍于阿尔茨海默病(AD)[2].高血压是血管性痴呆所有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阐述血压与老年血管性痴呆,介绍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血压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激光穴位照射与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症状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激光穴位照射与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智力及症状的疗效。方法以波长为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及单纯针刺法分别对31例VD患者进行穴位照射和针刺治疗,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针刺组智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05),但在改善ADL、神经功能缺损及自觉症状方面针刺组疗效较好(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可缓解VD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智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近期疗效明显,但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刘梅  贺飞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29-3930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及脑葡萄糖代谢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学结果,并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相比较,选取28例正常人做对比.结果 VD组各部位大脑部分皮质葡萄糖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节区的皮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明显,其中重度VD会出现全脑皮质及双侧基底节区脑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VD患者MMSE评分越低,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区域越多,同时脑葡萄糖代谢减低越明显,也表明痴呆程度越重.结论 PET对VD的早期诊断有价值,并且可评估V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老年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致残率高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深重的负担。为延长老年人寿命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现对 1980~ 1999年收治的 33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长期或反复住院患者 ,均有完整的病历记载。原发性脑血管病变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经临床检查及头颅 CT扫描确定。痴呆的诊断采用临床加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分级。患老年脑血管病后按评分标准确诊的血管性痴呆 ( VD) 33例 ;年龄 6 4~ 87岁 ,平均 ( 72 .5 5± 6 .2 6 )岁。均有记忆力、语言能力、定向力、运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