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并急性截瘫在整个椎管占位病变的比例并不高,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共有526例椎管病变患者开展外科治疗,其中14例为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并急性截瘫,约占2.66%。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出现急性截瘫后大多进展快,临床症状突出,对患者危害极大,若延误治疗,神经功能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1],根据我们对14例硬脊膜外占位并急性截瘫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的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2.
例 1 男 ,2 6岁。因右下肢乏力伴跛行 1 5年入院。脊髓MRI示 :C2椎管内偏右有一类圆形占位病变 ,约0 6cm× 0 6cm大小 ,呈长T1 ,短T2像 ,对脊髓有压迫 ,考虑黄韧带钙化。查体 :右手握力Ⅴ级。右下肢皮肤干燥 ,肌肉萎缩 ,肌力Ⅲ。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强 ,双髌阵挛强阳性。双巴氏征阳性。手术见C1 2 右侧硬脊膜外一 0 8cm× 0 8cm大小肿物 ,为异常粗大血管团 ,与硬脊膜无粘连 ,对脊髓无明显压迫 ,显微镜下分离 ,确认供血源于右椎动脉 ,呈多支供血 ,直径 1 5~ 2 0mm。引流血管汇入硬脊膜外静脉丛 ,静脉丛血管粗大 ,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脊膜内层Saito切除技术治疗脊膜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aito技术治疗36例脊膜瘤,术中显微镜下将硬脊膜分为内外两层,将肿瘤和与之相连的硬脊膜内层切除,完整保留硬脊膜外层并严密缝合。结果 36例脊膜瘤全切除,平均随访31个月(12 -72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肿瘤复发。外层硬脊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肿瘤生长。结论 硬脊膜内层Saito切除技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在切除肿瘤蒂部硬脊膜内层同时可以保留硬脊膜外层,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远期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外动静脉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2例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例因误诊2年,出院时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上肢肌力恢复至4级,感觉障碍平面下降至胸12平面。另1例治愈。结论 硬脊膜外动静脉瘘临床罕见,易误诊,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图1)女,43岁;因骶尾部酸痛伴右下肢放射痛6个月于2011年2月人院.查体未见异常.入院MRI示:L2水平椎管内硬脊膜下见-梭形结节,增强扫描欠均匀强化,结节与硬脊膜呈宽基底交界,周围见脊膜尾征,椎间隙不窄,硬膜囊未见压迫征象.术前诊断:骶管内占位性病变.采用骶椎后路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例1 男性,66岁。双下肢无力2年入院。检查:双下肢肌力2~3级,S2以下浅感觉减退,病理征阳性。CT:T8椎体密度增高,硬脊膜外脂间隙消失。MRI:T8椎体呈长T1、T2,该椎体旁见软组织肿块,脊髓受压。增强后见明显强化。DSA:T8水平见迂曲的异常血管影,边界不清。手术探查:T8椎体两侧血管瘤样组织,突到硬脊膜外,分离硬脊膜外肿物并切除。病理报告“T8椎体海绵状血管瘤”。例2 女性,62岁。右下肢力弱、胸部出现紧束感3个月。检查:右侧T7、左侧T10以下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女性,6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个月入院。体格检查:T4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及腱反射减退。MRI检查显示T3-7水平等T1、等T2异常信号(图1A~1C)。头颅CT未见颅内占位。术中发现椎管内3处肿瘤,分别位于T3、4、T5、6及T7水平,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偏右侧生长,包膜完整,色黄,边界清,质韧。血供中等,与硬脊膜紧密相连。均手术全切除肿瘤,病理结果为混合型脊膜瘤(图1D)。术后半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切除满意。分别在术后0.5年及1年随访,病人肢体麻木消失,下肢肌力恢复至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60岁.因"左下肢乏力1年,加重3个月"入院.MRI检查示:T5~8平面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遂以"T5~8髓内占位"收入住院.查体: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行椎管探查、髓内占位病变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肿瘤部分位于脊髓内,部分位于髓外脊髓左侧硬膜下,大小约9.0cm×1.2cm×0.4cm,灰红色、实体性,予以全切后减张缝合硬脊膜,关闭切口.术后MRI提示肿瘤已全切.病理诊断:T5~8髓内神经纤维瘤.出院时左下肢情况无改善,右下肢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例1,男,25岁。双下肢上行性感觉减退伴无力1年,双上肢肌萎缩伴运动障碍半年,于1979年8月入院。检查:双侧T_3以下痛觉减退,双上肢肌力Ⅲ级,下肢Ⅲ-Ⅳ级,双侧Babinskis征阳性。脑脊液蛋白900mg/L,细胞数0.008×10~9/L。脊髓碘油造影示C_(5~6)间充盈缺损,疑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手术见C_(3~7)蛛网膜呈灰白色,增厚与硬脊膜粘连,未见肿瘤。分离粘连,人工生物膜修补硬脊膜、减压。术后隔日鞘内  相似文献   

10.
颅脊部神经纤维瘤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病,约有5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我院收治以颅脊部神经纤维瘤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4例,均行枕下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女、12岁,因颈后痛伴四肢无力六月,行走不稳五月入院。查体:腰背部散在咖啡牛奶斑多个,头皮多个结节状肿块,四肢肌力Ⅳ级,左侧面部感觉减退,站立时向右侧倾倒。MRI示后颅窝枕骨大孔右侧延髓旁,颈3~6椎管内硬脊膜外、双侧颈动脉鞘旁,左右CPA区肿瘤共6个。切除枕骨大孔右侧延髓旁、颈3~6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随访半年,四肢肌力恢复为Ⅴ级。  相似文献   

11.
椎管脓肿临床多指硬脊膜外腔的脓肿.硬脊膜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笫1、2骶准处硬脊膜腔最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硬脊膜下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硬脊膜下腔脓肿尚未见献报道.观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水泥注入犬硬脊膜外腔后可能造成的脊髓损伤,更好地防止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12只犬中1.5~2ml的骨水泥被注入硬脊膜外腔。实验组在注入骨水泥后2h内行去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评定脊髓神经功能,48h后取犬的脊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骨水泥注入硬脊膜外腔可引起明显的脊髓挫伤表现,及时减压后可降低脊髓受损程度。结论临床应用椎体成形术时需要防止骨水泥漏入椎管内,一旦引起脊髓功能障碍,应及时手术去椎板减压。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收治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1~66岁,平均41.6岁。有搬运重物史2例,高血压病史1例,妊娠高血压1例,8例无明显诱因。1.2临床表现早期均表现为突发性胸背部或颈部放射性痛,后呈持续性胀痛,继之出现肢体瘫痪、尿潴留、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感觉丧失。本组病例双下肢瘫9例,四肢瘫3例,血肿相应节段以下感觉丧失、尿潴留及大便失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h9例,42h1例,3d1例,7d1例。1.3MRI表现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占位,占据2~4个椎体节段的硬脊膜外间隙,上颈段1…  相似文献   

15.
硬脊膜外囊肿很少见。我院曾遇到1例巨大硬脊膜外囊肿,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20岁。以两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进行性加重1年半而入院。检查:脊髓胸_(10)水平以下感觉明显减退,两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两侧髌阵挛及踝阵挛均能引出,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一侧改良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脊膜外及硬脊膜下髓外病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脊膜外及硬脊膜下髓外病变26例,其中硬脊膜外病变5例,髓外硬膜下病变2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肠源性囊肿3例,椎间盘脱出3例,硬脊膜外血管畸形并出血2例,神经根外膜下血肿1例,毛细血管瘤1例,转移瘤1例;26例病变均达到全切,其中4例脊膜瘤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下切除,3例肠源性囊肿在内窥镜辅助下完成.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早期即可作肢体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36个月,平均9.8个月,21例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所有病例未出现脊柱畸形或不稳定,无病变复发. 结论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病变能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肌肉韧带附着点及后柱的完整性,手术经改良后可以切除大多数椎管内病变,安全有效;术中接触式激光刀、内窥镜等辅助能提高病变全切除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一例20岁女性,8个月前因突然下肢轻瘫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外院经检查发现颈_7~胸_2髓内占位伴髓外动静脉畸形(AVM),做椎板切除和硬脊膜敞开减压术.入院检查:下肢痉挛性轻瘫,能步行.胸_2以下感觉减退,下肢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小便正常.脊髓血管造影未显示异常血管.于全麻插管下手术,从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外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硬脊膜外囊肿是以硬脊膜憩室或穿过硬脊膜裂口的蛛网膜样物的突出。此种病例为数不多。我科自1981年7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5例,占同期收住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3.3%。为了对此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我们结合献对其发病机理、病理、临床分型、诊断与辅助检查及手术要点等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2岁。入院前4个月(当时妊娠6个月)左下肢开始出现无力;入院前2个月右下肢也开始出现无力,后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平卧时出现双下肢疼痛;入院前1个月双下肢已不能从床上抬起,伴有视物模糊。因怀孕一直未检查治疗,2003年9月29日剖腹产后,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发现T12~L4水平等T1、长T2异常信号,考虑为占位性病变或感染性病变。于2003年10月20日收入我院。神经科查体:截瘫卧床,两眼视物模糊,有复视,向右视明显,向左及上下视不明显,右眼外展受限,左眼外展轻度受限,双眼侧视有水平眼震,向右视明显,双眼底正常;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双膝以下音叉震动觉消失,T12以以下有触觉减退,余神经科体征均正常。2003年10月24日行腰椎MRI平扫及增强示T12~L3硬脊膜囊内可见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20.
髓内脊膜瘤     
脊膜瘤在椎管内肿瘤中常见,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髓内脊膜瘤罕见,迄今只有3例报告.本文再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67岁,烧灼样疼由颈胸段脊髓向上肢放射10年,近几年四肢运动不灵,括约肌障碍(尿潴留)8个月.神经系统检查:四肢痉挛性轻瘫,腱反射亢进,C_4以下痛、温和触觉减退.X线平片未见异常,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显示C_2处完全梗阻.MRI示C_2~C_4髓内占位.术中背侧脊髓切开后显露弹性硬的红灰色病变,籍助超声吸引(CUSA)、手术显微镜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将肿瘤全切除.病理报告为纤维型脊膜瘤.随访12个月四肢轻瘫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