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原细胞移植 (ST)的原理与其他器官移植类似 ,主要通过显微外科技术 ,将供体精原细胞注入受体 ,利用受体微环境使供体细胞分裂分化为精子。根据供体类型以及实验目的 ,将ST分类。其中 ,同种间细胞移植已经获得成功 ,而异种移植 (以人、马、牛、大鼠等为供体 ,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 )、冰冻细胞移植均未成功 ,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ST有利于 :①精子发生过程的研究 ,②男性不育症的研究 ,③转基因动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髓衰竭性疾病、某些先天性及代谢性疾病等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SCT)、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NST)、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以及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采用减量的非清除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NMA-ALIO-SCT)治疗耐细胞因子的肾细胞癌,通过向患者体内移植-健康的、未经过化疗的、完整的供者免疫系统,达到攻击肿瘤的目的。该方法具有预处理强度轻、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免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6例患者中1例ABO血型主要不合,5例次要不合;2例脐血,1例外周血干细胞,3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对主要不合者骨髓用重力沉降法去除红细胞,对次要不合骨髓以离心分离方法去除血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及脐血未经处理直接输注。结果 6例均成功植入,仅在输注干细胞时发生短暂轻微溶血,而无延迟性溶血反应及移植后红系造血延迟。结论 ABO血型不合可顺利进行Allo-HSCT,获得干细胞的植入,移植前后防止溶血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用于异基因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hcmatopoied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临床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遗传性疾病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不同来源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cell,HSC)的特点及其对移植效果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减量的非清除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NMA-ALLO-SCT)治疗耐细胞因子的肾细胞癌,通过向患者体内移植一健康的、未经过化疗的、完整的供者免疫系统,达到攻击肿瘤的目的.该方法具有预处理强度轻、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免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是否成功植入,需要有可靠的证据。对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证据的检测不仅对判断移植是否成功,而且对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以及探讨移植后供、受者混合嵌合体形成、对疗效影响的评估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GVHD和感染等移植后并发症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主要困难。目前许多研究对GVHD、复发和死亡率进行了非HLA的基因预测。本文讨论了与异基因移植相关的非HLA基因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关系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脐血是指胎儿娩出并断脐后保留在脐带和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则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资源优势以及临床适应证的广泛性等弥补了骨髓移植(BMT)和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足。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SCT)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近几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以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方法之一。为了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减少复发,我们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2次移植。第1次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第2次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异体睾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异体睾丸。方法:①分离5~6周龄的BALB/c小鼠胫骨、股骨,冲出骨髓,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②取第3代MSCs,用Hoe-chest33342标记并观察,制备细胞悬液。③用睾丸网注射法将标记的MSCs移植入异体小鼠睾丸内,于各时相点取睾丸组织,在3个位点连续制作快速冰冻切片,镜下观察。结果:①传至3代即可得到数量较多的纯化的MSCs。②在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MSCs细胞核呈亮黄色。③用睾丸网注射法行小鼠MSCs移植异体睾丸成功,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移植后1、3d,只在中间的切片上见到MSCs,细胞核呈亮黄色,两侧的切片未查到MSCs,移植后1d细胞较集中,移植后3d细胞散在分布;移植后6、9、12d,3个位点的切片均见MSCs,部分MSCs排列呈管状;移植后15、18d,MSCs的核荧光有所减弱;移植后21d,荧光消失。结论:用睾丸网注射法将小鼠MSCs移植异体睾丸获得成功,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移植后的MSCs存活。  相似文献   

12.
精原干细胞移植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原干细胞是雄性生殖干细胞,它的自我增殖能力为男性生殖细胞永久产生所必需。随着体外培养、冷冻保存、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发展,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精原干细胞的起源、分化、移植现状和移植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男性生殖干细胞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细胞是指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并能分化成一种以上细胞的一类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利用干细胞来治疗疾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胚胎干细胞和精原干细胞在男性生殖中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曾辛  徐斯凡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3,9(4):288-291,295
精原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特性的多能干细胞 ,可在自身基因和 /或外来信号调节下最终分化为精子 ,对其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精原干细胞的富集、初次分选技术 ,增殖调控因子以及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特定条件下干细胞可分化成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的细胞。心脏生物起搏即利用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修复或替代受损的自律性节律点和/或特殊传导系统,使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得以恢复。干细胞移植心脏生物起搏即诱导干细胞分化成具有起搏和传导功能的细胞,重建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研究干细胞移植实现心脏生物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7岁患儿,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方法,经氟达拉滨、马利兰、环磷酰胺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进行预处理,供者应用G-CSF动员和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胞菌素A、氨甲喋呤、霉酚酸酯、CD25单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重建后,每周输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次,连续4周。结果患儿造血重建迅速,11 d时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14 d时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明显上升;28 d时达正常水平。患者无急性GVHD发生。移植后1个月经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恢复。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安全、有效,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回升迅速。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缺乏HLA全相合供者的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功能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多种培养条件下的生殖细胞共培养体系,寻求人精原干细胞(SSC)长期体外生存和扩增的优化途径。方法:应用磁式分选所获得的α6+Thy-1+c-k it-细胞,分别以STO、MEF、Sertoli细胞为饲养层,于DMEM/F12、DMEM或DMEM-SF培养液条件下短期培养,然后选择胎儿Sertoli细胞作为共培养体系,在32℃、5%CO2、DMEM/F12(含10%胎牛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别观察成人和胎儿生殖细胞的长期培养结果。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SSC移植技术对培养细胞进行初步生物学特性和功能鉴定。结果:在短期培养中,α6+Thy-1+c-k it-细胞在存在饲养层时,可在DMEM和DMEM/F12培养液中稳定生存,1周内存活率可达90%。长期培养条件下,α6+Thy-1+c-k it-细胞逐渐与Sertoli细胞形成紧密的贴附或镶嵌关系,呈单个、成对、短链状或小团簇状;胎儿SSC与成人类似,部分以圆球形散在分布于Sertoli细胞表面,并常可观察到明显的成对或短链状细胞,部分呈有突起的长梭形扁平细胞,与Sertoli细胞相互形成紧密连接;经反复传代3个月,仍可观察到稳定存在的圆球形SSC贴附于Ser-toli细胞表面。由PKH26标记的α6+Thy-1+c-k it-细胞在移植后2个月可迁移至裸鼠生精小管基膜,表现为单个或成对的细胞。生精小管内荧光细胞计数显示α6+Thy-1+c-k it-细胞在体外培养2、4周后仍然保留54.9%和9.2%的SSC。结论:该培养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将有利于体外产生大量SSC,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SSC的生物学特性和男性生精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solid organs 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 significant acute decrease in renal function occurs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kidney injury,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develop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nd some develop end‐stage renal disease requir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he incidence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transplanted organ, but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KD are preexisting renal disease, hepatitis C, diabetes, hypertension, age, sex, posttransplant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his review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transpla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fter organ transplantation,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integrates the incidence and the associated mortality rates of acut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urthermore, we introduce the RECAST (RE nal C omorbidity A fter S olid organ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 ransplantation) registry.  相似文献   

20.
“Once development was ended…in the adult centers, the nerve paths are something fixed and immutable. Everything may die, nothing may be regenerated,” wrote Santiago Ramón y Cajal, a Spanish neuroanatomist and Nobel Prize winner and the father of modern neuroscience. This statement was the central dogma in neuroscience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in the 1960s, neural stem cells (NSCs) were discovered. Since then, our knowledge about NSCs has continued to grow. This review focuses on our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NSCs and their surrounding micro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SC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is also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