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尚缺乏清晰的思路,无法说明其整体性和复杂性,作用中药复方有效部位成分在药效、作用机理上与化学成分相结合展开研究。方法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与结论尽管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用于产业化距药物应用仍有相当多的工作尚待完成,但目前的研究已展现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丽  时乐  徐立 《安徽医药》2010,14(1):7-9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已成为中医药进军国际的瓶颈,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物质基础研究常用方法的比较,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复方药物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谈谈中药复方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宇 《海峡药学》2002,14(4):108-109
本文从加强中药复方标准化、建立动物模型、开展中药血清药理学以及中药方剂药化学研究等方面探讨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规律、质量标准及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并对今后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复方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雷世庸  胡娟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19-2021
自1987年.日本学者Hiroko Iwama等首次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研究。1988年,日本国东京都医院的田代真—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方法的近20年里。我国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渗透到了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为中药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更为科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发中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研究开发中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广泛、深入、全面的研究。文中从有效部位的确立、有效部位的制备、有效部位的质量研究3个方面着手,对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梁宁  陈壮 《北方药学》2015,(1):107-108
目的:筛选笔筒草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笔筒草分离成极性不同的组分,通过观察笔筒草不同组分对四氧嘧啶、链佐霉素致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影响,筛选出笔筒草降血糖作用有效部位。结果与结论:笔筒草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钱红  徐风  陈欣 《首都医药》2002,9(12):36-38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主要特征.药物疗法是中医治病最常见最重要的手段,最初以使用单味药为主,后来发展为以方剂为主,尤其是汤剂,可以随证加减变化,使给药更具个体化和灵活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理法方药紧密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也是与西医联合用药疗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及对待中药复方药研究的两种倾向,并对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动力学,药效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复方酸枣仁汤有效部位大鼠血清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酸枣仁汤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方法:选用Alltech alltima C18色谱柱,采用HPLC-ELSD法对复方酸枣仁汤及其君药酸枣仁有效部位的血清样品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溶剂法制得的复方总皂苷血清样品的HPLC色谱图中有9个主要色谱峰,其中保留时间为33.256min的色谱峰与酸枣仁皂苷A色谱峰一致。结论:本项研究从大鼠血清样品中检测到酸枣仁皂苷A等成分,为探讨酸枣仁汤效应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为酸枣仁汤及其开发新品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韦晓瑜  陈广耀 《中国医药科学》2011,(21):162-163,169
目的通过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引导中药行业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整理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及对策,并初步理清将其融入中药品种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路。结果通过加强中药品种保护在中药材资源方面的工作,初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结论本研究为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1 Clinical pharmacology is a key activity in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 with much to contribute to drug innovation.
2 However, very few clinical pharmacologists choose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their ultimate career.
3 Medical alumni of the RPMS clinical pharmacology department illustrate this; only four industrial careers vs thirty professors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or medicine.  相似文献   

13.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6年12月发布了“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项目——内容和形式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正式版本)。该指导原则规定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项目必须包括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动学3个小项;如果需要,可加设微生物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等小项并说明了各小项应包括的内容,还阐述了该项目撰写的一般原则和格式。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我国处方药说明书的撰写和监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4年8月发布了“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考虑的因素、内容和形式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对药品说明书撰写的一般原则、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具体内容以及表达方式都做了详尽的说明。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改进我国药品说明书相应内容的撰写和修订有帮助,并有益于更新完善我国相应法规和创建相应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与组分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配伍用药不仅是中医药学优势之一,而且日益受到西医药的重视。组分中药是中药复方用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具有药效化学物质基础基本清楚、质量可控性强、作用机制较明确等特点。文中对组分中药的研究内容和可能的研究途径以及当前在药品注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俊明  黄树林  田宁  黄开泉 《安徽医药》2010,14(10):1174-1176
目的探讨创面两种不同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接种时间对接受中药创面治疗的同一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从创面表面分泌物和创面坏死组织两种方法从本组46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的同一创面同一时间采集标本,每组标本按采集后及时和后1 h进行接种,进行相同条件的细菌培养实验,比较各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获取的数据用SPSS-12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从坏死组织中采集标本组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高于从创面分泌物采集标本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坏死组织中采集标本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略高于从创面分泌物采集标本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从创面表面分泌物采集标本及时接种组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高于后1 h接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创面坏死组织采集标本且采集后及时接种较从创面分泌物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FDA对处方药说明书要点和目录的要求以及对抗高血压药适应症有关心血管最终疗效描述的要求,并列举实例。希望对我国说明书的管理和撰写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规范医院超说明书用药行为提供对策参考。方法抽取合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1-6月门、急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统计分析其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统计得出超说明书用药处方63张,该院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主要包括:超适应证用药、超剂量用药、改变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超适用人群用药等4类。结论门、急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普遍,患者用药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及早制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范,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及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在我国正逐渐受到从事中药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探讨了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药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西药不合理处方的构成和干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2009至2011年收集的不合理处方分类、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 078张不合理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3 811例(占75%),口服β-内酰胺类无过敏试验结果 667例(占13%),注射剂配伍不当215例(占4.2%),诊断与用药不符112例(占2.2%),重复用药165例(占3.2%),联合用药不适宜109例(占2.1%)。结论医生用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医生对处方的法律效力重视不足,跨科开药,药物知识更新不够。我院门诊药师正逐渐向临床药师转变,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药学知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