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中毒后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5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敌敌畏染毒模型组、宾赛克嗪2,6,18mg/ks预防治疗组;各预防治疗组腹腔注射预防给予相应约物,10min后灌胃给予敌敌畏55mg/ks,于染毒后3 h取血,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质量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量数据.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DAO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预防治疗组血浆DAO活性明显下降(P<0.01),其中6 mg/kg预防治疗组效果最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D-乳酸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预防治疗组血浆D-酸质量浓度叫显降低(P<0.01),并且能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酸质量浓度.结论 敌敌畏染毒小鼠血浆DAO活性及D-酸质量浓度显著增高,肠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宾赛克嗪能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类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大鼠肠屏障功能和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嚷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维埃克斯染毒模型组及宾赛克嗪1、3、9 mg/kg治疗组.皮下注射维埃克斯13μg/kg染毒;宾赛克嗪组在染毒后5 min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各组于染毒后3 h取血,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同时取小肠组织,观察肠黏膜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D-乳酸浓度和DAO活性均明显升高[D-乳酸:(87.752±22.906)mg/L比(29.072±6.546)mg/L,DAO:(6.72±0.93)U/L比(2.99±0.43)U/L,均P<0.01];宾赛克嗪1、3、9 mg/kg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浆D-乳酸浓度和DAO活性,其中宾赛克嗪9 mg/kg组可逆转染毒后血浆D-乳酸浓度[(45.290±11.141)mg/L]和DAO活性C(3.17±0.68)U/L]增高(均P<0.01).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空肠和回肠肠壁变薄,皱壁变短,结构紊乱,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黏膜间质水肿等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回肠上皮细胞发生坏死,细胞器损伤,紧密连接破坏等变化.宾赛克嗪1、3、9 mg/kg组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肠的病理变化.结论 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时出现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通透性增加;宾赛克嗪能抑制中毒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对维埃克斯染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内毒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6只雄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埃克斯染毒模型组以及宾赛克嗪、阿托品和山莨菪碱3个治疗组;各治疗组分别于皮下注射维埃克斯0.02 mg/kg染毒前10 min经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各组均于染毒后1.5、3、6、24、48和72 h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内毒素浓度为(1.90±0.41)kEU/L]比较,模型组1.5 h血浆内毒素浓度为(5.36±1.62)kEU/L,升高了约2倍;之后逐渐升高,至24 h达高峰,浓度为(11.47±3.90)kEU/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约5倍(P均<0.01),异常增高可持续至48 h,72 h后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宾赛克嗪治疗组在1.5 h和3 h时内毒素浓度分别为(3.73±0.71)kEU/L和(3.95±1.26)kEU/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和P<0.05);6 h和24 h血浆内毒素浓度分别为(8.77±1.85)kEU/L和(11.47±2.51)kEU/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至48 h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阿托品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在1.5~24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山莨菪碱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在6 h达高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维埃克斯染毒后1.5~48 h小鼠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增高,使用宾赛克嗪能减轻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延缓内毒素进入血中的速度,并能缩短内毒素在血中的停留时间.而使用阿托品和山莨菪碱后则能加重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敌敌畏中毒致呼吸衰竭(呼衰)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宾赛克嗪0.5、1.0、2.0 mg/kg救治组,每组9只.用敌敌畏腹腔注射累积染毒法制备大鼠有机磷农药中毒模型.观察染毒前、呼衰时及救治30 min内各组大鼠的症状、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分析、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敌敌畏染毒至呼衰时,各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唇及四肢发绀、惊厥.宾赛克嗪0.5、1.0和2.0 mg/kg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66.7%(6/9)、77.8%(7/9)和88.9%(8/9),存活动物于救治后1~5 min起症状逐渐缓解,30 min内全部恢复正常;RR也于救治后30 min恢复至染毒前水平.呼衰发生后,模型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SOD水平明显下降,MDA水平均明显升高,出现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宾赛克嗪各组救治后30 min,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1),且均恢复至染毒前水平.光镜下模型组动物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充血、灶状出血,部分肺泡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宾赛克嗪救治各组肺出血、淤血减轻,肺泡间隔肿胀减轻,未见肺泡内水肿.结论 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对有机磷农药引起的呼衰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本院ICU的MODS患者56例,均分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组(治疗组)和常规TPN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按常规TPN,治疗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L-丙氨酰-I-谷氨酰胺0.4 g/(kg.d),共7 d。所有患者均于TPN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观察分析营养指标,测血浆DAO、D-乳酸和LPS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AO、D-乳酸和LPS浓度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结论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DS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加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保护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 ,EP)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生存率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①EP对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无特定病原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EP早期治疗组(C组)及EP延迟治疗组(D组),每组25只,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各组均于术后6、12、18、24、36、48、60、72 h腹腔内注射给药3 mL,C、D组分别于术后6、12 h开始予EP(40 mg/kg),A、B两组同法予等量林格乳酸钠溶液(ringer lactate solution ,RLS),每隔12 h记录死亡情况,分析比较5 d生存率;②EP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80只无特定病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与方法一相同,术后24、48 h各处死10只.测定各时间点血浆D-乳酸、DAO的变化,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48 h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多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C、D四组大鼠5 d生存率分别为100%、24%、68%、56%,与B组相比,C、D组大鼠5 d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D组术后24 h和48 h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D术后24 h和48 h血浆DAO活性明显下降(P<0.01),C、D组术后24、48 h血浆D-乳酸含量、DAO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C、D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较B组明显减轻,细胞间紧密连接较清楚.结论 脓毒症时肠黏膜损伤严重,EP早期与延迟干预治疗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提高5 d生存率,具有抗脓毒症作用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各30只。脑出血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动脉血液50μL缓慢注入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0.5、3、6、12、24 h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D-Lac)浓度,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2、24 h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浓度;造模后24 h取空肠l cm,光镜下观察肠粘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造模后12、24 h DAO活性和造模后6、12、24 h D-Lac浓度及造模后12、24 h LPS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下观察,脑出血组小肠存在病理性损伤,对照组小肠结构正常。结论:急性脑出血早期即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及血浆、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的变化.方法 18日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内毒素血症组(n=40),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血症组根据注射脂多糖(LPS)后取标本时间分为1.5 h、6 h、24 h、72 h、7 d共5个亚组,各组于各时间点分别取血浆及小肠匀浆,测定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小肠匀浆DAO值.结果 (1)内毒素血症组呈小肠黏膜损伤的组织学改变;(2)内毒素血症1.5 h、6 h、24 h、72 h亚组血浆DAO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7 d亚组较正常对照组偏低;(3)内毒素血症各亚组小肠组织DAO低于正常对照组DAO;(4)内毒素血症组血浆D-乳酸较正常组增高(P<0.05);(5)血浆DAO与小肠组织DAO含量呈负相关(r=-0.392,P=0.006).结论 腹腔注射LPS可以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受损,紧密连接破坏,肠通透性增加,提示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血浆DAO及D-乳酸来及时了解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魏来  徐军美  刘景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39-440,444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SD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预处理组(S组,n=8)、全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n=8)。S组行假预处理及24h后行假手术;IR组行假预处理及24h后行全肝缺血再灌注;LIP组分离双下肢股动静脉后阻断5min再开放10min,重复3次,24h后行全肝缺血再灌注。3组动物于再灌注3h或者相应时间点取回肠末端组织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检测回肠末端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LIP组回肠末端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LIP组回肠末端DA0活性显著高于IR组,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够保护SD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时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患者血D-乳酸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1-2017-08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7d、14d,检测血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ICU住院时间和28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乳酸、DAO、TNF-α、IL-6、IL-10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治疗组患者D-乳酸和DAO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D-乳酸和DAO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4d,两组患者D-乳酸和DAO均低于治疗7d(P0.05);治疗组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治疗组TNF-α、IL-6、IL-10水平及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肠黏膜损伤患者血D-乳酸和DAO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39、0.382,P=0.015、0.000)。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肠黏膜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降低D-乳酸、DAO、TNF-α、IL-6和IL-10水平,降低SOFA评分,降低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著,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8例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中D-乳酸、DAO及内毒素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A、B、C3级间均依次增高(P〈0.01或〈0.05);试验组3级治疗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试验组治疗前后DA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级治疗前DA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0.01或〈0.05),而治疗后B、C级均高于A级(P〈0.01),但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级治疗后,A、B级DAO活性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而C级则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B、C级治疗前后内毒素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A级(P〈0.01或〈0.05),而试验组A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仅C级内毒素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D-乳酸、DAO水平是肠黏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入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M ODS患者,按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常规TPN组(A组,20例)和谷氨酰胺+TPN治疗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PN)治疗。A组按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0.27 g.k-g 1.-d 1(相当于力肽0.4 g.k-g 1.-d 1),共7 d。TPN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分别抽血检测血浆DAO和D乳酸浓度,并统计两组PN治疗时间和病死率。同时选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C组)。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PN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浆DAO、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经谷氨酰胺+TPN治疗后,血浆DAO、D乳酸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1)。A组TPN治疗时间为(15.8±2.3)d,B组为(12.5±2.4)d,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病死率为25%,B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力肽)有助于增加M ODS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显著降低血浆DAO和D乳酸浓度,缩短TPN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多次活性炭灌胃对大鼠血浆敌敌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性炭灌胃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对照组(A组)、单次活性炭番泻叶组(B组)和多次活性炭番泻叶组(C组),每组10只.A组按35 mg/kg剂量经口敌敌畏染毒,不给予活性炭和番泻叶.B组按35 mg/kg剂量经口敌敌畏染毒,染毒后立即给予活性炭175 mg/kg,半小时后再予番泻叶35 mg/kg经口灌服.C组按35 mg/kg剂量经口敌敌畏染毒,染毒后立即给予活件炭175 mg/kg、番泻叶35 mg/kg每4 h经口灌服.每组均于染毒后不同时间分别采血,检测血中敌敌畏浓度和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对3组各时间点血中敌敌畏质最浓度、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0→∞、平均保留时间(MRT)值、胆碱酯酶活性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染毒后单次灌胃组及多次灌胃组血液中敌敌畏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染毒4 h后多次灌胃组血中敌敌畏浓度水平与单次灌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炭灌胃两组的AUC,C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T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胆碱酯酶抑制水平于染毒后4 h内,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染毒后多次灌胃组及单次灌胃组的峰浓度降低,进入血液的敌敌畏量减少,全血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得到改善,并且多次灌胃组疗效优于单次灌胃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