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13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于1994年11月17日入院。体检:发育正常,无紫绀。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震颤阳性,肺动脉第二心音明显减弱。肝脾未及。血压12/8kPa。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右室肥大。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心外形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右室肥大。心脏B超示右心室内径2cm,主肺动脉增宽达2.9cm,肺动脉瓣开放受限,跨瓣压差3.5kPa。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在全麻下手术,切开心包,心包腔内无粘连。见主肺动脉扩张,肺动脉根部可扪及震颤。肺动脉瓣处有一深凹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我院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采用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 4 5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结果 术前肺动脉跨瓣压力阶差 (△ P) 5 1.3± 2 4 .2 mm Hg,球 /瓣比为 1.3 5± 0 .17( 1.12~ 1.75 )。术后即刻效果良好 ,95 .6%的病例△ P<2 5 mm Hg。经 2~ 3 0月随访无再狭窄 ,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为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方法改进和注意事项,并总结其疗效。方法重度PS患者,因右心导管不能通过瓣口或当通过时出现缺氧性昏厥、抽搐及呼吸骤停,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行PBPV。结果17例均获得有效扩张,PBPV后右心室压(RVP)由(133±29)mm Hg(1mm Hg=0.133kPa)下降至(45±1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VG)从(89±28)mm Hg下降至(2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口面积(PVA)则由(0.62±0.31)cm2增大至(1.98±0.3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压没有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平均随访(106±26)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对特别严重的PS患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能够获得满意的有效扩张,操作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病人,经临床、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诊断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扩张前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PBPV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射流,跨瓣压差,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用球囊扩张成功,跨瓣压差下降63.65%(P〈0.01),1例出现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术中出现窦缓,用阿托品后消失,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32个月随访情况.方法 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复日.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PBPV的18例6个月以内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年龄8 d~6个月(86 ±63)d,其巾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1例,包括2例新生儿.12例采用全身麻醉,6例采用骶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球囊直径为5~15 mm,其中6例患者应用2个球囊依次进行扩张,10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扩张.结果 18例患儿中,2例因导管或球囊未能通过肺动脉瓣放弃扩张,余16例扩张成功,成功率88.9%.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差自(87±24)mm Hg降至(30±19)mm Hg(1 mm Hg=0.133 kPa,P<0.01),扩张过程中或扩张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2个月,16例肺动脉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或不变,2例逐渐升高,行第2次扩张,再扩张率12.5%;三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均减轻共至消失;除1例为中度肺动脉瓣反流外,其余均为轻度;临床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在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即刻和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病例选择为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共39例?术前导管测肺动脉瓣收缩期峰值跨瓣压差为(65.6±29.8)mmHg?结果:术后导管测即刻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28.8±14.2)mmHg,跨瓣压差<36 mmHg的患者31例,占79.5%?成功随访31例?超声心动图多普勒测跨瓣压差为(32.7±21.1)mmHg?随访时跨瓣压差<36 mmHg,共25例,占80.6%?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其中2例再次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肺动脉瓣跨瓣压差降至36 mmHg以下,其余2例继续观察?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长期疗效最主要的因素为术后即刻跨瓣压差,术后即刻跨瓣压差>36 mmHg的患者,远期疗效相对较差?术中及随访时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安全?创伤小,但有小部分患者特别是术后即刻压差>36 mmHg的患者易发生再次狭窄,术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7.
崔泽敏  吕兴  蔡定邦  文忠 《华夏医学》2004,17(3):322-32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 (PBPV)治疗小儿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7例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PS)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 PS的轻重 ,3例选择单球囊法 ,4例采用双叶球囊法 ,进行瓣膜扩张术。结果 :7例患儿 PBPV术后 ,即时跨瓣压力阶差 (Δ P)均显著下降 (ΔP<2 0 mm Hg)。结论 :PBPV是简便、安全、经济的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 :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 ,经股静脉穿刺 ,心导管测量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造影后 ,插入一定外径的球囊导管 ,以 4atm的压力在3~ 5s内充盈球囊 ,扩张肺动脉瓣至球囊腰状征消失。结果 :经球囊扩张后 ,病人的右心室压和肺动脉跨瓣压差均下降至正常 ,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狭窄征象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2~ 1 0个月 ,疗效进一步提高。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 ,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0.
病例:周某,女,32岁,168cm,46kg,因心悸伴胸闷气短10年,加重2月,于2014年9月15日入住我科。查体:心前区可见抬举样搏动,叩诊左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率齐,二尖瓣听诊区可及2/6级SM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中度DM,3/6级SM杂音,P2亢进,双下肢水肿( )。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右冠瓣下见一长约5mm模样回声,无冠瓣瓣上另见一长约5mm模样回声,主动脉瓣瓣环内径12mm,窦部内径约21mm,升主动脉内径约30mm,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约72mm Hg,肺动脉收缩压约为90mm Hg,LVDd:49mm,LVDs:37mm,Aod:17mm,EF:48.1%。胸部CTA示:升主动脉最宽处内径约3.62 cm,同层面肺动脉主干宽度约3.38c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1.
报道对11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体会。11例患者经手术后,右室收缩压由术前75.5±49.7降至38.7±13.8mmHg(P<0.0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15.2±6.5升至21.0±5.0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8.5±2.9升至9.8±3.6mmHg(P<0.05);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60.1±16.9降至33.5±16.6mmHg(P<0.01)。在1年后随访,跨瓣压差与术后即刻测定值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PBPV应列为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Taussig-Bing综合征合并肺动脉狭窄手术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男 ,7岁 ,体质量 2 0 kg.出生后体检发现心脏杂音 ,幼时易感冒 ,发烧 ,活动受限 ,喜蹲踞 .查体 :发育差 ,口唇发绀 ,杵状指 (趾 )明显 .胸骨左缘 2~ 4肋间闻及 3~ 4级收缩性杂音 ,P2减弱 .胸片 :两肺血减少 ,右心室增大 .心电图 :窦性心律 ,右心室肥厚 .心脏超声示 :主动脉、肺动脉并行起源于右心室 ,主动脉位于右前 ,肺动脉位于主动脉左后 ,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直径 1 .8~ 2 .0 cm,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瓣下狭窄 ,卵圆孔未闭 .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 (SDD)伴肺动脉狭窄 (Taussig- Bing综合征伴肺动脉狭窄 ) . 1…  相似文献   

13.
外科治疗封堵器移位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儿,女,2岁5个月,发现心脏杂音1年,平素易感冒,活动后气短、易疲劳,生长发育差(体重10 kg),无青紫蹲踞.查体:血压100/38 mm Hg,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P2亢进.心脏X线平片示:双侧肺血增多,肺动脉段凸出,心界增大,心胸比率0.62;心脏彩超示:左位主动脉弓可见动脉导管开放,呈漏斗型,主动脉端开口6.5 mm,肺动脉端开口5.0 mm.基础麻醉下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未闭的动脉导管呈漏斗状,最窄处直径6.2 mm.经右股静脉途径置入10/12 mm Amplazer 封堵器(华医圣杰公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介入操作策略.方法:通过换用右冠造影管、变换指引导丝位置等介入操作方法完成用Balt球囊或二尖瓣球囊治疗24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结果:24例手术获得成功,术中经端孔导管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13.70±2.30) kPa降至(5.23±2.85) kPa,跨瓣压差下降61%(P<0.01),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烯单囊法、双球囊法及Inoue球囊法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效果及选择要点.方法对42例先天性PS患者分别采用单囊法(n=15)、双球囊法(n=9)及Inoue球囊法(n=18)行PBPV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瓣膜最大开放直径.结果PBPV术后右室收缩压、右室流出道收缩压分别由(14.69±6.01)kPa和(12.16±3.48)kPa下降至(8.14±5.26)kPa和(5.39±2.21)kPa,肺动脉收缩压由(1.57±0.56)kPa上升至(2.75±0.62)kPa.肺动脉瓣最大开放直径由术前的(8.90±2.06)cm上升至(17.16±2.16)cm.单囊法、双球囊法及Inoue球囊法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分别为(2.40±2.05)kPa、(3.29±2.25)kPa和(2.52±1.95)kPa;收缩期右室至肺动脉总压力阶差分别为(2.40±2.05)kPa、(4.98±4.26)kPa、(6.16±6.93)kPa和(5.65±4.75)kPa.平均随访(2.5±1.6)年,超声多普勒测肺动脉瓣流速从术后的(2.38±1.89)m/s降至(2.22±1.96)m/s,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3.02±1.9)kPa降低至(2.86±2.04)kPa.结论①3种PBPV方法治疗PS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②对瓣环较小的低年龄患者,应选用聚乙烯单球囊法;而对瓣环较大、主肺动脉扩张的大龄患者应首选Inoue球囊法,聚乙烯双囊法偶可作为Inoue球囊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5岁,2011年4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前区不适,无心悸,无胸闷胸痛,无明显气短.5月份开始心前区不适症状加重并伴心前区疼痛,难以忍受,休息后亦不能缓解.于2011年5月7日入我院,查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60mmHg(1mmHg=0.133kPa);胸部正侧位片提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部增强CT提示肺动脉主干近端变细拉长,粗径约2.8cm,长约2.0cm,主干远端扩张增粗,直径约4.3cm,右肺动脉较细,左肺动脉干明显增粗,呈瘤样扩张,最粗直径约6cm,长约7cm(图1);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右偏,右室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判明影响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疗效的因素和术后心脏形态学的变化。方法:用逐步回归法对82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跨瓣压差、球囊/瓣环比值、肺瓣口面积和球囊充盈时间进行分析;对术前和术后的右室腔直径、右室壁厚度和ECG的Rv1行t检验;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所测量的跨瓣压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前跨瓣压差(12.34±0.73)kPa,术后压差(4.79±0.36)kPa,下降百分比为(59.45±2.14)%(P<0.001);设术后残余压差(A)为因变量,术前跨瓣压差(X)、球囊/瓣环比值(Y)、肺瓣口面积(Z)和球囊充盈时间(W)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A=13.46+0.3208X-6.9626Y-0.7535Z,R2=0.6506;4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7±26.3(38~126)个月,平均随访压差(3.73±0.42)kPa,随访压差较前明显降低(P<0.001);随访所测量的右室腔直径、右室壁厚度和ECG的Rv1较治疗前有显著良性转归(P均<0.05)。结论:PVS严重程度是影响PBPV疗效的关键因素,术后心脏形态学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大年龄患者的好转机会小于儿童。提示PVS一经确诊,即应行PBPV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密  王晓舟  陈群  王志辉  张崑 《上海医学》2008,31(3):211-212
1临床资料病例1,女,17个月,体重8 kg。出生3个月体格检查时发现青紫及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迟缓。入院体格检查:第二心音肺动脉瓣成分消失,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为72%。心脏超声心动图:三尖瓣闭锁;室间隔缺损直径为11 mm,左向右分流为主;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压差为102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肺动脉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评价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期行介入治疗的疗效 .方法 :8例患者 ,年龄 3~ 37(1 3± 1 5 )岁 ,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术中均行右室造影证实诊断 .首先在透视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PS) ,术后即时右心导管观察右心室压力和跨肺动脉瓣压力压差变化 ;然后在食管超声心动图或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伞封堵房间隔缺损 ,术后即时行超声心动图 ,术后 2 4h ,1mo ,3mo和 6mo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治疗效果 .结果 :8例患者疗效均佳 ,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1 1 .5 7± 4 .0 9)kPa降至 (5 .4 9± 2 .0 9)kPa (P <0 .0 0 1 ) ,肺动脉至右心室跨瓣压差由 (7.5 7± 4 .4 9)kPa降至 (1 .89± 1 .6 3)kPa (P <0 .0 0 1 ) .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 .结论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期行介入治疗疗效可靠 ,是外科治疗的一种有效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婴儿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结果:手术总成功率95.5%(21/22),术后跨瓣压差由(8.28±2.32)kPa降为(3.72±1.53)kPa(t=7.52,P<0.05),右室收缩压由(10.99±1.81)kPa降至(5.76±1.71)kPa(t=9.62,P<0.05)。随访期间跨瓣压差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儿期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