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针对AD(n=51),老年抑郁症(n=53)患者和健康老人(n=35)进行EEG、BEAM检查比较。结果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变化均明显于老年抑郁症组和健康老人组,统计处理呈显著差异(P<0.001),老年抑郁症与健康老人组间EEG、BEAM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EG、BEAM检查有助于AD与老年抑郁症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老年期精神分裂症(SS)、健康老年人(NC)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58例Alzheimer病患者、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及健康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8,P〈0.05);AD组主要部位BEAM的改变与SS组、NC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70、11.79、13.65、11.16、12.55、12.78、11.18、11.47,P均〈0.05):结论EEG、BEAM检查对Alzheimer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及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病与正常老年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正常老人2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例,进行EEG,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EEG示:α节律变慢,调节变差,α指数减少;δ、θ波随着年龄增大,有明显增加趋势。AD组EEG示:α节律变但和α指数减少;弥漫性δ、θ波进一步增加。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01)。AD组EEG改变,特别是侵波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EEG检查,对于AD早期诊断、客观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都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 Alzheimer病 (AD)脑 CT测量与脑电地形图 (BEAM)测量左右两侧的对称性。方法 对 43例 AD病患者与 41名正常老人 (NC)行脑 CT摄片与 BEAM检查,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 CT摄片两侧比较无显著差异; NC组 BEAM检查,右侧前额区的β、δ功能显著增高。 AD组 BEAM右侧前、中颞区θ、δ功率明显增高,右额区θ功率明显增高。结论 根据 BEAM检测, AD患者与正常老人是有不同的一侧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者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者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者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蓓芸  钟远  燕虹  黄高忠  钱雪妹  金俊  苗雅 《临床荟萃》2012,27(2):93-96,99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和脑电图(EEG)的特点,并将神经心理学测试(MMSE)与P300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对老年MCI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15例MCI患者(MCI组)、105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进行P300、EEG检查和MMSE测试,并与8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CI组与AD组患者ERP改变是P300潜伏期的逐渐异常延长,AD组较MCI组的变化更为明显.MCI组与AD组只在P300潜伏期的顶部(Pz)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P300潜伏期在中央(Cz)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额部(Fz)、Cz、Pz点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波幅的Cz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率MCI组为52.2%(60/115),AD组为94.3%(99/105),对照组为30.0%(24/8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和AD组的MMSE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MCI组Cz的P300的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 =-0.75,P<0.05),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5,P<0.05).结论 P300潜伏期的Pz点的改变可能有助于区分MCI和AD,EEG中θ波相关功率谱及平均频率增加是预测MCI转为AD的早期信号,利用EEG和P300并结合MMSE量表可能有助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评价,是早期发现MCI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脑电图特点,探讨PD患痴呆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PD患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分别作脑电图(EEG)描记,结果:痴呆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痴呆程度与EEG异常程度有关,痴呆组EEGα波低波幅,低波率,低指数及有泛化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痴呆组异常EEG快波(β)与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P<0.01或P<0.05)。结论:EEG可用以帮助判断PD痴呆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价PD智能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在老年期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组患者痴呆程度较VD组严重,EEG、BEAM异常与痴呆严重度有关,BEAM检查阳性率随痴呆严重度评分降低而升高,而EEG检查阳性率则欠规律性。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脑电激活方法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EEG/BEAM)对脑梗死恢复期的诊断意义,其变化特征受哪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方法采用头部转动和手臂旋转法诱发脑梗死恢复期的EEG/BEAM的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头部转动法引起的EEG/BEAM的改变,慢波、慢波绝对功率谱(三维图)变化异常率显著大于对照组,t=3.435,P<0.001,手臂旋转法引起的异常率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转动和手臂旋转均可引起脑梗死恢复期颅内侧枝循环的变化,从而引起脑梗死的脑电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表现,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初步探讨其在该病中的特点及应用。方法:经心理门诊及神经内科门诊筛查选择100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隐匿性抑郁症患作为观察组,另设124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年龄、病程患的脑电图不同特点。结果:隐匿性抑郁症临床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睡眠障碍常见,其次为头痛头晕、肢麻、乏力、心慌、疼痛等。抑郁情绪不明显或被掩盖。两组EEG对比异常率有显性差异,中青年女性患多见。EEG异常率与年龄、病程相关。EEG以轻度异常为主,局限性异常多见额叶。结论:以躯体化障碍为主诉的抑郁症患其EEG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患,特别是中青年患应常规作脑电图检查,为本病的正确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神经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脑功能的综合分析,探索老年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变化及特点,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状态及血脂水平的变化,以提高对老年抑郁症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对30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4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ET技术,综合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血脂水平和相关的促发因素;同时收集近1周血生化检查中的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资料。采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ET)对脑电图、熵值、脑功能状态,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进行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抑郁症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胆固醇(CHO)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症组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血脂水平之间关系:CHO水平与NE值正相关(r=0.509,P〈0.05),CHO水平与5-HT值正相关(r=0.454,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血脂异常,其中低浓度血清胆固醇与老年抑郁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胡金雅  穆斌  孟祥安 《检验医学》2022,(11):1044-1048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清β-淀粉样多肽(1-42)(Aβ1-42)、Tau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MCI患者80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80例(AD组)、健康体检者8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清Aβ1-42、Tau蛋白、Lp-PLA2水平,并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各组各项检测、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组、MCI组、正常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Tau蛋白和Lp-PLA2水平依次降低(P<0.05)。MCI组、AD组α1波、δ波、θ波脑电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δ波、θ波脑电功率均高于MCI组(P<0.05);3个组α2波、β1波、β2波脑电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CI患者δ波、θ波脑电功率与Aβ1-42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7、-0.482,P值分别为0.001、&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SS)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SS患者(SS组)进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DS)评定,以及脑电地形图(BEAM )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另选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50例健康老人(NC组)进行MMSE评定,与SS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S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SS组、AD组、NC 组 MMSE评分分别为(24.90±3.03)、(16.70±3.40)、(25.77±2.55)分,SS组MMSE评分高于AD组(P<0.05),但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SS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ADL评分小于或等于16分的SS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ADL评分大于16分的患者(P<0.05)。ADL评分、文化程度、年龄、居住方式、BEAM检查结果非常显著地进入了回归方程模型(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L 评分(r=-0.527,P=0.000)、文化程度(r=0.525,P=0.000)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结论影响SS患者MMSE评分的主要因素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文化程度、年龄、居住方式及BEAM检查结果。提高SS患者认知水平,应重点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的脑电活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障碍组与健康老年人的脑电图特点,探讨帕金森病记忆障碍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PD记忆障碍患者为试验组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同时取3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记忆测定和EEG检查。结果:试验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EEG波低波幅者、低波率者、低指数者及有泛化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试验组异常EEG快波(β)及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著(P<0.05)。结论:记忆测定和EEG检查对判断PD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抑郁症(G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差异性,寻找辅助诊断GD的新方法。方法选择35例GD患者,40例AD患者和39例健康老人(NC)分别进行N400检测。结果 (1)三组N400潜伏期比较,Fz区、Pz区、C3区、C4区非匹配刺激潜伏期之间的差异,Pz区匹配刺激潜伏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N400潜伏期长于NC组,AD组N400潜伏期长于GD组。(2)三组N400波幅比较,Pz、C4区三组非匹配和匹配刺激波幅之间的差异,Fz、C3区匹配刺激波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N400波幅低于NC组,AD组N400波幅低于GD组。结论 (1)GD和AD患者存在N400的异常及认知功能的损害,GD的异常程度介于AD和NC之间。(2)N400对GD和AD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算时正常老年人(NE)和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的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观察NE和AD病人在安静和心算状态下的BEAM功率值.结果(1)安静状态下,AD病人组θ、8频带功率增高,α、β频带功率降低.(2)心算状态下NE组几乎全部记录点α1、θ功率降低,右额侧、右后颞、右枕β2功率增高.AD病人组心算状态下与安静状态相比各频带功率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与正常脑老化不同,安静状态下AD表现为严重的脑电波基本节律慢化及慢波功率增强,心算状态下出现广泛的皮层反应性降低,反映了AD广泛的大脑皮层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年龄匹配的AD患30例,VD患1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1例进行P300检查。结果 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和VD患N1、N2、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AD和VD组比较,AD患P3潜伏期显延长,而3波幅显降低。判别分析表明,P3潜伏期鉴别AD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5%,总准确率为72.5%(P=0.002)。结论 由于病理基础不同,AD和VD患P300也存在差异,此差异在痴呆的辅助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CD、EEG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监护价值。方法采用TCD对CEA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利用EEG对CEA患者脑功能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1)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夹闭后:9例TCD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减慢,其中2例血流速度下降40%以上,在术中采用了内分流管。12例EEG呈轻度异常,5例EEG呈中重度异常。1例EEG正常。其中3例EEG波幅下降一半以上,采用了内分流术。9例VMCA减低的病人中,7例同时伴有EEG变化,其中3例EEG呈中重度异常的患者中,有1例VMCA无明显减低;(2)CCA和ICA重新开放后:13例TCD示VMCA增快,11例EEG慢波减少,波幅增高,5例EEG无明显变化。结论在CEA术中进行TCD、EEG监测对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脑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与IL-6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发抑郁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96例AD不伴抑郁症的患者,对其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伴发抑郁症将其分为AD伴发抑郁症组(抑郁症组)与AD不伴发抑郁症组(非抑郁症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基线血清5-HT、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糖皮质激素(GC)水平。对血清5-HT、IL-6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血清5-HT及IL-6水平对AD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影响,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剔除9例患者后最终纳入87例患者。抑郁症组(37例)与非抑郁症组(50例)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均> 0.05)。抑郁症组血清5-HT水平低于非抑郁症组,血清IL-6水平高于非抑郁症组(P均<0.01)。血清5-HT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72, P <0.01),血清IL-6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09, P <0.01)。血清5-HT水平为AD患者伴发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