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继远 《北京医学》1998,20(4):320-320
北京石景山地区夏秋季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的调查*王继远在我国夏秋季急性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腹泻的病原菌众多,新的致泻菌亦不断被人们认识。为了解本地区细菌性腹泻主要流行病菌及菌种(型)的分布情况,我们对1991~1995年间5~10月北京市石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腹泻病原菌在我市婴幼儿中的感染状况。我们于1995年7~9月对市区279例腹泻婴幼儿进行了病原菌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及标本采集系未经抗生素治疗0~7岁门诊急性腹泻患儿共279例。由专人用无菌棉签挑取患儿粪便,放入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24小时内送卫生防疫站检测。1.2试剂碱性际水,4号琼脂(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供应);氢年青霉素碱性际水:每1000mlK性陈永加还等青霉素30mg;SS琼脂:(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试剂厂供应);氢等失霉素田琼脂;田琼脂灭菌后加30mg/L氨苄青霉素;志贺首届,沙门氏菌属诊断血…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2000年夏秋季腹泻病原菌谱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市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对2000年6至10月郑州市390例腹泻患者粪便取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并且建立了一种快速标本处理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方法。结果:共分离出66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6.9%(66/390)。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46株(11.8%),侵袭性大肠杆菌11株92.8%),志贺菌7株(1.8%),沙门菌2株(0.5%)。随机抽取67份腹泻标本,应用多重PCR检测,检出病原菌9例,高于培养法7例(P=0.000)。结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应得到足够重视。多重PCR法对腹泻病原菌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经济和不需培养等特点,宜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腹泻病原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解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组成,给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依据,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了致泻病原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邵长喜  王莉 《河北医学》1999,5(2):92-93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为了查明腹泻病原菌的分布状况、构成等病原学特征,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依据,以提高腹泻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每日采集就诊腹泻病人粪便不少于20份,接种SS琼脂,...  相似文献   

6.
张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88-4389
目的:探讨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食源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2013年伊川县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对本地区流通的600份即食食物样品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食物中检出的致病菌种类。结果60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79株(29.8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68.16%(122株);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9.50%),未检出O157:H7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不同食品检出致病菌情况比较,水产品加工熟食中检出率(48.33%),明显高于生食水产品类食物(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熟肉类加工制品病原菌检出率高于熟肉制品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地区市售食品中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且经过加工和处理后的食品其细菌检出率较高。提示加强食品在制作、加工以及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监管,可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病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曲菌属中的胎儿弯曲菌亚种,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广泛注意,并被确认为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是婴儿.本文收集腹泻粪便标本789份,进行弯曲菌及有关病原菌的培养分析.  相似文献   

8.
1091例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了解该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并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91份腹泻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学堵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实验,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91例腹泻患者炎便标本中,共检出337株致病菌,分离率为30.9%.病原菌以志贺菌居首位,占60.4%,其次是弧菌属,占21.4%.各曲属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有差异,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多重耐药较多,而宋内志贺菌和弧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结论:志贺菌属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第一位病原菌,且以F4c生物亚型为主.弧菌属也占较高比例,不容忽视.应根据鉴定结果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10.
肠道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我国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制定了国家腹泻病控制规划。由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引起的传染性腹泻,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并且由于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增高,以及传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种类已发生变迁。因而对腹泻病原菌的种和型及耐药性的变迁,应高度重视观察和探索。我们将1996年-2004年中传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2005年至2010年志贺菌血清型别的变化。方法:依照《痢疾防治手册》开展志贺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监测腹泻病患者2851例,检出志贺菌183株(6.42%),其中福氏菌145株(79.2%);宋内菌38株(占20.8%)。145株福氏菌中,F4c亚型55株(30.0%),F2a亚型39株(21.3%),F1a亚型36株(19.7%),F2b亚型6株(3.3%),Fx变种4株(2.2%),F4a亚型2株(1.1%),Fy变种1株(0.5%),F1b亚型1株(0.5%),F6亚型1株(0.5%);宋内Ⅰ型30株(16.4%),宋内Ⅱ型8株(4.4%)。结论:F4c亚型志贺菌为本市2005年和2006年菌株流行的优势菌株,2007至2010年逐渐被F2a亚型和宋内菌相取代。  相似文献   

12.
陆岩平 《甘肃医药》2014,33(2):98-99
目的:研究探讨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40例腹泻的婴幼儿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统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及微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腹泻婴幼儿中1~5个月组患儿感染率为40.38%,6—12个月组患儿感染率为62.22%,1N2岁组患儿感染率为58.16%。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第二位为腺病毒,第三位为大肠埃希菌,第四位为志贺菌属,经统计学检验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明确婴幼儿的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易发年龄段及易感微生物,可为婴幼儿预防及治疗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广州某医疗中心儿童夏季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小儿夏季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方法采集2010年5~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通过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使用金标法对空肠弯曲菌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从110份标本中检出4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40.0%。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7株,2岁以下患儿检出15株;空肠弯曲菌12株,2岁以下患儿检出10株;沙门菌6株;念珠菌纯生长6株;产气荚膜杆菌3株。结论广州地区夏季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空肠弯曲菌,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宁波市2011年5月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查明危险因素并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描述此次疫情三间分布的流行特征,电话调查暴发期间报告的88例病例和88例对照,对调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宁波市2011年5月19~26日出现腹泻暴发疫情,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鄞州和海曙区,年龄以20~5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和散居儿童;食用紫贻贝是引起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11.33,95%CI:5.18~25.14),发病随着暴露水平增强而增加(χ2=43.81,P<0.01)。结论此次腹泻暴发疫情可能因食用含有贝类毒素的紫贻贝引起,应加强监测,阻止有毒贝类上市是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减少赤潮发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江门市进行产后访视工作的试点性改革,探索人性化的产后访视工作运作机制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后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江门市区为试点,通过营造最佳社会环境,加强领导,培训各级工作人员,开展广泛性的宣传活动,规范管理和运作流程等一系列的措施,在2年多的试验性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结果通过改革江门市区的产后访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2010年3年内,产后访视率由90.52%上升到97.65%,访视合格率由60.53%上升到99.23%,访视满意率由80.23%上升到99.29%。结论加强领导、加大宣传、信息化管理、规范程序、重点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必备要素,加强产后访视的内涵建设是今后工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茂名市2011~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茂名市2011~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茂名市2011~201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 515例,年发病率为2011年3.29/10万、2012年3.75/10万、2013年5.5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的婴幼儿,占病例数的69.62%(5 232/7 515);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0.43%(5 293/7515);各地区平均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 237.13,P< 0.01);每年12月份和次年1月份为发病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9.27%.结论 其他感染性腹泻好发于秋冬季,其高危人群为散居儿童,病例报告和病原学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广东江门市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计划免疫工作现状.方法:自制调查表对2008-2009年我院地段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登记、选表,并进行查验.结果:我院地段所属入托,入学机构,预防接种证查验率95%,登记率达100%,持证率为98.15%.疫苗漏缺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破疫苗、A+C群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结论: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疫苗接种率,对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2008~2011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桂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1年按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采集桂林市市售7类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运用SPSS 18.0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331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8份,检出率为17.52%。蔬菜及巴氏杀菌奶样本中未检出。速冻米面食品检出率最高,为36.00%,检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生米面食品检出率高于熟米面食品。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为33.33%,副溶血弧菌占77.78%。生畜肉与生禽肉检出率分别为9.62%和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沙门氏菌为主。即食食品检出率为14.17%,由高到低依次为冰淇淋(50%)、蛋糕(40%)、果汁(30%)和非发酵豆制品(20%),检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沙拉均未检出。食品中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结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卫生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天津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构成,探讨近年来天津市主要病原菌的变异和流行变迁规律,为细菌性腹泻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8—2020年天津市哨点医院细菌性腹泻症候群患者标本826份,开展多种肠道致病菌检测,并对优势菌进行PFGE(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天津市细菌性腹泻病病原谱前三位的分别为:沙门菌(5.69%)、致泻性弧菌(2.66%)、嗜水气单胞菌(1.09%)。沙门菌可分为14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44.68%),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占19.15%)。2018—2019年的沙门菌流行趋势较为平缓,2020年则呈双峰分布。2018—2019年7—8月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阳性高峰期,2020年全年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6株沙门菌成功分型,得到33种PFGE带型,菌株间相似度在51.7%~100.0%,其中PT22、PT24、PT25为优势型。结论 沙门菌是天津市2018—2020年细菌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分子分型结果呈现多样性。为有效防控细菌感染性腹泻,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