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MSCs标记(CD45、CD34、CD90、CD29)以及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鉴定其特征。MTT法分析不同浓度bFGF对MSCs增殖的影响,确立最佳浓度bFGF诱导MSCs增殖的时间特征,分别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酶C、蛋白激酶C、钙通道和钙泵选择性抑制剂等处理P3MSCs后,观察其对bFGF介导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的MSCs表现CD90、CD29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bFGF诱导MSCs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特征,5.4×10-4mol/L bFGF作用48 h时MSCs增殖达峰值;磷脂酶C阻断剂U73122、钙通道阻断剂和选择性蛋白激酶C阻断剂等明显抑制了bFGF所介导的MSCs增殖效应;尤其是非选择性PKC抑制剂Straurosporine、钙泵选择性抑制剂thapsigargin以及蓝尼定受体抑制剂Ryandoine均抑制bFGF所诱导的MSCs增殖。结论:bFGF通过Ca2+/PKC/Erk1/2途径促进M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维生素C(Vc)两种影响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特定浓度的bFGF及Vc两种影响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及生长情况。结果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流式细胞仪结果均显示第3~5天各组BMSCs增殖能力达高峰,其中Vc+bFGF组增殖能力最强(P〈0.05)。第7天,对照组及单独应用bFGF和Vc组细胞增殖力均有所下降,仅Vc+bFGF组细胞仍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bFGF和Vc均有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bFGF和Vc促增殖作用最强,可以作为体外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之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广泛的作用。该文就bFGF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之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广泛的作用.该文就bFGF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干细胞因子(SC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外对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作用特点,探索体外大量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和条件。方法用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MSC,进行表面分化抗原的鉴定。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SCF、bFGF或SCF bFGF,用MTT实验和检测细胞周期来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加入SCF和bFGF后MSC的增殖活性增强,两种因子作用强度相近,两者合用刺激增殖的效果未见增强。结论SCF和bFGF有刺激MSC增殖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迟M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羊原代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添加bFGF(2 μg•L-1)于L-DMED培养液中,对照组使用L-DMED常规培养液。分别测定2组BMSCs生长曲线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诱导剂对2组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分化潜能。 结果:单个核细胞接种大约1周成纤维细胞样集落开始出现,2周后形成的集落数量增加,每个集落的体积变大。当第1代BMSCs细胞生长到汇合期时,实验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2.5倍。于第16天实验组ALP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B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3周后,经Von Kossa染色,已经成骨的细胞内均可见钙盐沉积;已经成骨的细胞内油红-“O”染色显示,成脂肪诱导培养2周后,2组BMSCs均能分化形成脂肪细胞,2组每高倍视野下脂肪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bFGF能提高羊BMSCs集落形成数量及扩增效率,并抑制其ALP活性,同时保持了B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7.
耿岚  齐晖  周钧  陈竞芬  徐丹  李富荣  任莉莉 《广东医学》2006,27(10):1441-144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胰腺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胰腺干细胞经体外纯化、扩增,观察其生长特性,免疫组化法检测CK-19和PDX-1的表达。研究不同浓度的bFGF对大鼠胰腺干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得到纯化的胰腺干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大鼠胰腺干细胞呈CK-19阳性和PDX-1阴性。对照组(无bFGF)、bFGF浓度分别为5,10,20 ng/ml各组的细胞数分别是3.29×105/ml,3.47×105/ml,3.83×105/ml和3.83×105/ml。加bFGF 3组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10,20 ng/ml bFGF组细胞数与5 ng/ml bFGF组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0 ng/ml和20 ng/ml bFGF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10,20 ng/ml浓度的bFGF可明显促进SD大鼠胰腺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第三代BMSCs为实验材料,分别给予10%FBS的DMEM培养基,含80μg/LbFGF的10%FBS的DMEM培养基,含bFGF80μg/L+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维生素C50mg/L的10%FBS的DMEM培养基处理,通过计数BMSCs细胞数评价其增殖能力,同时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茜红素染色评价其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bFGF可以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不仅促进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而且促进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结论: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定向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B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BMSCs的增殖及DNA周期;取第3代BMSCs设置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100μg·L-1组进行体外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细胞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肌钙蛋白I(TnI)、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的BMSCs呈长梭形、聚集性生长,第3代BMSCs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阶段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DNA周期检测结果:G0/G1期为(91.90±1.68)%,表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经诱导分化3周后,3组细胞经生长曲线法检测结果显示:13 d,bFGF10、100μg·L-1组细胞数较对照组增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 d,对照组细胞呈对数生长趋势,bFGF 10、100μg·L-1组细胞数量减少;67 d,bFGF诱导组较对照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bFGF 10μg·L-1组与bFGF100μg·L-1组比较细胞数量明显偏少(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经诱导分化4周后,bFGF 10μg·L-1组和bFGF100μg·L-1组的细胞均表达TnI和MHC,不表达Vimentin;对照组均不表达TnI、MHC和Vimentin。结论 10μg·L-1bFGF能够有效促进BMSCs的体外增殖,并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聂强  王鹏  温桂兰  彭珊珊  淦鑫 《广东医学》2016,(16):2393-239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选用4周龄 SD 大鼠,分离、培养大鼠 BMSCs。实验分6组,A 组加入质粒 bFGF -pcDNA3.1, B 组加入质粒 pcDNA3.1,C 组加入转染质粒 bFGF -pcDNA3.1的 BMSCs,D 组加入转染质粒 pcDNA3.1的 BM-SCs,E 组加入 BMSCs,F 组加入 PBS 液,通过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在 Transwell 体系下共培养,共培养24、48、72 h后 CCK -8检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bFGF 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 基因转染BMSCs 后可以大量表达 bFGF;C 组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最高的组别,其与 A、B 及 F 组的细胞增殖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 D 组及 E 组相比,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有增高趋势,且随共培养时间延长,增高趋势越明显。结论BMSCs 具有刺激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而转染 bFGF 基因的BMSCs 具有更强刺激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bFGF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转化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利用bFGF与不同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组合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神经元转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标志蛋白和部分神经功能相关蛋白以及FGFR的表达情况,并计算转化率.结果①3组不同条件诱导后,MSCs均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并明显表达NSE、MAP2和5-HT1D,但不表达GFAP;②bFGF预诱导组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未预诱导组;③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FGFR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以DMSO和BHA为基础诱导剂,bFGF预处理可明显提高MSCs跨胚层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转化率,浓度为10 ng/ml的bFGF主要是通过FGFR3作用于MSCs.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bFGF对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对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寻求最佳影响浓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组织块培养法体外获得牙髓细胞,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bFGF,使其终浓度为0.1、1.0、10.0及100.0 μg•L-1,无bFGF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MTT法分别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观察bFGF对牙髓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人牙髓细胞在不同浓度bFGF的作用下,除0.1 μg•L-1bFGF组外,其他实验组RGR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组间比较显示10.0 μg•L-1 bFGF组RGR最高,与1.0 μg•L-1bFG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100.0 μg•L-1bFGF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FGF能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bFGF的最小显效浓度是1.0 μg•L-1,最佳增殖浓度是10.0 μg•L-1。  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
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 U/m青/链霉素、4
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 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行MTT法检测细
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hUCMSCs7 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第3 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
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hUCMSCs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其中EDS 100、150及200 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hUCMSCs具有促增
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 μg/ml时较为显著,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
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母特异性因子2对瘢痕疙瘩间充质干细胞(keloid mesenchymal stem cells,KML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瘢痕疙瘩和同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KMLSCs和皮肤干细胞(skin precursors,SKPs),传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分选目的细胞并扩增.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KMLSCs和SKPs中骨母特异性因子2的表达;构建骨母特异性因子2慢病毒干扰表达载体并感染KMLSCs(干扰组、空载体和未转染组),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母特异性因子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流式细胞术(FCM)评价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RP5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和皮肤中均可分离出干细胞,比例超过94%;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MLSCs中骨母特异性因子2的表达明显高于SKPs,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骨母特异性因子2基因表达受明显干扰,MTT示干扰后KMLSCs增殖能力明显下降,FCM表明凋亡增强,细胞G1期阻滞;同时,细胞免疫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制骨母特异性因子2使LRP5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沉默骨母特异性因子2的表达可诱导KMLSCs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而使增殖能力降低,同时骨母特异性因子2引起KMLSCs增殖变化可能与LRP5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IGF-1、bFGF对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IGF-1、bFGF对人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得人牙髓干细胞,形态学观察,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第3代牙髓干细胞,以IGF-1、bFGF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 DS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 DMP-1)和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的mRNA的表达.结果人牙髓干细胞呈集落状生长,在体外具有一定的克隆形成能力,经细胞因子刺激后细胞表达DSP、DMP-1蛋白和DSPP的mRNA.结论人牙髓组织中有呈克隆样生长的成体干细胞,IGF-1、bFGF可诱导人牙髓干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体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的影响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APS刺激72 h后SD大鼠MSCs增殖情况;RT PCR检测增殖过程中不同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real time PCR定量检测SC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CF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SCF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3 mg/mL APS组均具有促进MSCs增殖的作用,以1 mg/mL促增殖作用最为明显(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10% APS含药血清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5),且明显促进SCF mRNA表达及可溶性SCF蛋白的分泌(P<0.05)。1 mg/mL APS明显促进SCF mRNA和SCF蛋白表达(P<0.05)。结论 APS促进MSCs增殖,可能与其促进MSCs表达SCF mRNA及SCF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ang F  Wang YF  Nan X  Yue HM  Xu YX  Shi SS  Li R  Pei XT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65-669,i0005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4种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长与增殖性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s ,分别在DMEM-LG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DMEM-LG+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DMEM/F12+10 ng/mL bFGF培养条件下贴壁培养,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特征,绘制第4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各培养条件下的BMSCs进行细胞表面标志CD45、CD29和CD90的检测。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的 BMSCs 生长速度不同。加入 bFGF 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速度较单用 DMEM -LG 或DMEM/F12培养条件下更快(P<0.05)。 DMEM-LG+10 ng/mL bFGF的培养效果最佳,细胞密度高,生长状态良好。4种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D29及CD90,阴性表达CD45。结论短期培养过程中加入bFGF不引起BMSCs分化,DMEM-LG+10 ng/mL bFGF是较理想的BMSCs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对于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加以鉴定;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基础培养基(DMEM-LG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链霉素、2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7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采用酶消化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细胞流式仪鉴定显示,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44、CD90,阴性表达CD34、CD45。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在细胞活力方面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EDS 100μg/ml、150μg/ml及200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干细胞的增殖,缩短细胞倍增时间,此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达到最佳。结论:体外条件下,EDS对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