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海南农垦丝虫病流行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丝虫病的防治方法、措施和效果,探讨;肖除丝虫病的有效策略。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丝虫病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71~1972年调查海南农垦平均人群微丝蚴率为0.58%,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流行虫种为班氏丝虫。经过普查治疗,1985~1986年人群平均微丝蚴率降至0.04%,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此后,经过针对性的查治和监测,根治残存传染源,2002~2003年进行病原学横向监测和蚊媒监测表明未再发现新的丝虫病感染者。2005年经省级考核确认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对残存传染源的管理和监测,对阻断丝虫病的传播乃至消除丝虫病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健  李金义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0):755-756
目的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措施;蚊媒防制;防治效果考核;防治后期全民和重点人群传染源检索、残存微丝蚴(mf)血症者反复查治、病原和蚊媒及血清学纵、横向检测;慢性丝虫病人调查、治疗与照料等。结果防治前平均mf率、蚊媒自然感染率和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3.97%、14.23%和7.54%;历经20多年的防治,mf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基本消灭后历经传染源检索、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第1年的0.13%降至0;重点人群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后的0.06%降至0。结论通过省消灭丝虫病审评专家组审评,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消除丝虫病的措施和效果,探讨消除丝虫病的成功经验。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枣庄市丝虫病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58年调查枣庄市人群微丝蚴率为22.60%,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经过反复查治,1983年微丝蚴率降为0.26%,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经过针对性查治和监测。残存传染源得到彻底净化,1985年后未再检出新感染。2003年和2004年先后经省及卫生部组织审评确认达到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枣庄市丝虫病得到消除,所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效果是显的。在丝虫病防治后期开展对残存传染源的管理与监测,是消除丝虫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分析达到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措施和效果,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监测的成功经验。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市南汇区丝虫病消除后的监测措施和监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自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的市评标准后,各类监测对象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均为0%,免疫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在0%~0143%之间,阳性率均很低;蚊媒监测也均为阴性。结论南汇区自达到消除丝虫病的市评标准后,所采取的监测措施是可行的,效果是显著的,丝虫病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和分析丝虫病的防治方法和效果,探讨消灭丝虫病的有效途径。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花都区丝虫病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0年代调查花都丝虫病流行区平均微丝蚴率为7.47%,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经过反复查治,1980年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04%,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进行20多年的流行病监测,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丝虫感染。1995年经省卫生厅审评,确认花都区已阻断丝虫病的传播,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花都区丝虫病防治在科学决策指导下,进行了传播媒介、治疗方法、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的一系列研究,确定以针对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及措施,使花都区丝虫病流行趋于终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实现区域消除丝虫病。方法按照“科研先导、科学防治,灭源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病学调查、60年代试点防治、70~80年代大面积防治,直至净化监测、消灭达标监测等,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贯穿始终。结果建立了一整套病原学和蚊媒学的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清了河南省丝虫病的流行状况;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方案和措施,包括乙胺嗪对象治疗、全民或病户服药,乙胺嗪药盐普治等:完善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纵横向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包括资料考核、现场考核,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消灭丝虫病审评等,确保了防治的质量;198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1年丝虫病传播被阻断,2004年通过了国家级消除丝虫病审评,实现了消灭的目标。结论河南省已达到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 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 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15%,到第9~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第10年的1.56%.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mf率在0.17%~1.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μl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趋于阻断.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白云区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 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了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研究血检诊断和海群生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确定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反复查治病原的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区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区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消灭班氏丝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落实平顶山市丝虫病防治措施。方法实施全民使用3%海群生药盐及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净化监测和达标监测。结果平顶山市丝虫病防治历时30多年,丝虫病发病率由原来的2.05%下降到10.03%,于1981年和1984年经河南省丝虫病考核组考核,确认已达到国家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2003年12月通过省级消灭丝虫病的审评。结论平顶山市虫病防治效果显著,各县市区均达到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评价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的防治措施及效果。方法加强病原学监测。实施综合性防治。结果全省共监测3468505人次,完成对象治疗、全民服药728485人、全民服海群生药盐14077860人。全省各流行区从基本消灭丝虫病至完全消除残存传染源平均为2.41年,明显短于丝虫病阻断传播阈值研究观察5~6年自然转阴时间。结论监测和防治并重,加速了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为后期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省班氏丝虫病高、中、低流行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丝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流行县(市、区)。对1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对查出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系统查体确诊,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防治前(1957年)在济宁等6个流行县(市)内调查38596例,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4424例,平均患病率为11.46%,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初期,在上述6个县(市、区)调查756895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2346例,患病率为0.31%。结论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降至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富南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26-1428
目的了解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对消除丝虫病的远期效果。方法采取查找和治疗残存传染源的巩固措施与重点乡村普服0.3%的海群生药盐的净化措施;开展丝虫病的横向和纵向监测、重点人群监测及慢性丝虫病患者调查与复查。结果全省消除丝虫病后横向监测28414人,重点人群监测3047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解剖蚊媒6012只,未发现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原慢性丝虫病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大为减少,亦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结论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在现有血检技术方法条件下。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实施巩固和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消灭传染源,达到全市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按广东省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和媒介学监测,根据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无微丝蚴血症者次年起至1996年,全市血检14314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按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10年内和11年后分别统计,病原学监测6个乡镇10814人和5个乡镇3500人,在4个病原学监测点进行蚊媒监测,共解剖雌性致倦库蚊4207只,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显示本市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结论: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方案的要求,1997年11月县级市审评,2001年9月省级审评,均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防治阶段人群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开展慢性丝虫病控制和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人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92%(479/16423)、0.34%(373/109561)、0.08%(172/208683)和0.06%(18/29700)。慢性丝虫病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75.16%),以后逐渐减少,到消灭阶段调查已难发现;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消灭阶段分别占42.11%和51.63%。结论通过防治,慢性丝虫病发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必须寻找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方法,尽量减轻其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我县1959-1997年丝虫防治效果,为以后丝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1959-1997年万载县丝载虫病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9年对载县进行丝虫病普查,发现我县仅有罗城、三兴、高村、鹅峰等四个乡(镇)有丝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原体为马来和斑氏丝虫、媒虫为中华按蚊及致乏库蚊,1959年丝虫病流行区感染率为3.2361%。经过对感染采用海群生群体防治措施,丝虫病感染率逐渐下降,1983年基本消来丝虫病,比过了省里验收,1990-1997年感染率已下降为0。说明我县以预防为主,加强丝虫病监测,采杉群防群治措施得力,结果明显,成绩显。但是今后仍应继续做好丝虫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确定了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了针对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采取反复查治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经虫病传播、消灭班氏缆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宋海红  沈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77-1978
目的了解不同防治阶段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汇区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患者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基本灭丝前、基本灭丝考核时、防治后期监测3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0·150%、0·087%、0·005%。慢性丝虫病的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有所改变,橡皮肿占的比例一直最高,到消灭阶段基本以橡皮肿为主。结论通过防治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象皮肿病例,必须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减轻其痛苦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结合病原学的监测方法,对可能遗留有残存传染源的地区和重点流动人口进行监测;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2002-2006年共血检12267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对重点流动人口血检4390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2004年对来自安徽等省的人群检测丝虫IgG4,结果1例抗体阳性,血检为阴性;对57个村原微丝蚴血症者1087人追踪观察,没有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在35个县进行慢性丝虫病调查55746人,发现有体征症状者24例(其中下肢象皮肿13例、乳糜尿10例、鞘膜积液1例),患病率为0.04%。对45例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治疗和处理(其中乳糜尿31例、象皮肿14例),结果乳糜尿复发率为22.58%,象皮肿患者感染发炎(淋巴管炎)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广东省消除丝虫病的成果巩固,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丝虫病尤其是丝虫性乳糜尿、乳糜血尿、淋巴水肿(象皮肿)等慢性疾病,迄今仍是临床上的几大难题,以往,国内外学者虽对上述疾病进行多方面治疗研究,但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对上述疾病的治疗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选择性的阐述了对慢性丝虫病物理、中西药、外科手术和基因治疗等研究进展情况。分析比较了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提高丝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确诊为丝虫病,经长期驱虫治疗治愈.结论 不明原因的下肢水肿有可能为象皮肿,早中期象皮肿经长期驱虫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