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辖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法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从2002~2008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9 mSv·a-1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剂量逐年下降,介入、核医学、放疗工作人员剂量逐年增高.结论 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但要注意介入、核医学和放疗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5-2018年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评价防护状况。方法按照四川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方案要求,对四川省25家三级医院、42家二级医院介入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检验、t检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5-2018年共分别检测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2 955人和762人,介入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83、1.09、0.84、0.77 mSv/a,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86、1.07、0.41、0.91 mSv/a。结论四川省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但放射防护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评价辖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监测,对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9mSv·a-1,呈逐年下降趋势,介入治疗、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职业,乡镇级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级别.结论 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治疗、核医学、部分乡镇级卫生院的防护和提高管理人员放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苏萌  赵健  米丽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2-27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和平区从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加强放射防护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天津市和平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对2009—2011年该区1 232人次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不同剂量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的总集体剂量当量为807.8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656 mSv/a,97.40%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小于5 mSv。不同工种中,以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479 mSv/a,其次为医用诊断X射线,核医学最低。结论该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条件和环境基本是符合要求和安全的,但仍有以临床介入为主的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值。提示我们应重视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高剂量的情况,加强对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降低个人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4—2016 年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对海淀区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 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较低, 人均年有效剂量未超出国家标准?医用辐射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均高于非医用辐射, 医用辐射中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其次是介入工作人员; 非医用辐射中核仪表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提示今后应侧重对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以及核仪表等工种的放射防护监测, 同时应及时 了解辖区不同行业人群分布变化, 加强重点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某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整理及剖析监测结果,对比不同岗位、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结果各个工种均符合,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不同岗位(护师、技师及医师)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最高,应该强化防护工作,并且给予专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而且可通过轮岗、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减少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方法 选择郑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介入放射、核医学、放射治疗和放射影像诊断科工作人员,按所在的科室分为4组,对2008-2012年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检测并作分析。 结果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没有超过国家限值,2008-2012年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年均个人有效剂量中位数分别为0.46、0.35、0.32、0.28、0.26 mSv/a,有逐年下降的趋势(r=10.38,P < 0.05);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介入放射岗位个人剂量水平高于其他3组(t=0.876、0.532、0.728,P < 0.05)。 结论 该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有效剂量较高,应加强对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和防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金华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金华市2008-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 [结果]4年中共监测799人,总集体有效剂量为854.70 man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07 mSv/a,年剂量<5mSv者占监测总人数的98.12%.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的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97 mSv/a),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人数逐年递增. [结论]金华市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疗系统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河北省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监测90人。结果 201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9 m Sv/年,不同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介入0.80 m Sv/年、核医学0.77 m Sv/年、放射治疗0.62 m Sv/年、放射诊断学0.60 m Sv/年。不同工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P0.05)。结论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的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按不同工作性质,分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影像诊断3组;按不同工作岗位,分为医师、技师、护师3组。采取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该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水平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人均年有效剂量<5 mSv,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稳定在较低水平;不同工作性质人均年有效剂量值均数两两比较,其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放射影像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核医学与放射影像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人均年有效剂量值均数两两比较,医师、技师、护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所致受照剂量最高,可以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武汉市2009—2013年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评价不同工种、不同类型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电离辐射危害程度及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武汉市放射工作人员5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6mSv·a-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水平以核医学、介入诊疗的年剂量当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77mSv·a-1、1.30mSv·a-1;乡镇卫生院个人剂量水平较高为1.12mSv·a-1。结论武汉市放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年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放射防护条件逐年得到改善,放射工作场所基本能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全面了解和掌握宁夏地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发现辐射防护中的薄弱环节,预防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2013-2016年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共对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了364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9、1.76、1.19、1.06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排前三位的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岗位的分别为技师(1.6 mSv/a)、医师(1.32 mSv/a)和物理师(1.24 mSv/a)。结论 宁夏地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仅次于介入放射学放射工作人员,位列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类别第二位。除要加强核医学科本身辐射场所防护和监测外,还应根据不同岗位人员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和调配工作量,从而更好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避免过高的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江苏省各地哨点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各监测单位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方法依据哨点监测方案选取放射工作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热释光的方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汇总统计。结果监测的890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1 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的为从事核医学的人员(0.49 m Sv),其次是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0.46 m Sv);50%以上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位于测量系统最低探测水平及1.0 m Sv之间,80%以上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 Sv;不同监测点同一职业类别人员的监测结果可相差超过1个数量级,多数监测点中诊断放射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介入放射学,有的监测点中诊断放射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超过介入放射学。结论该省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条件较好,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低剂量水平。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质控工作及对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定合理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论调查水平。方法 对湖南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异常结论 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平均值接近1 mSv/a,其他放射工作人员除后装机卡源维修人员外,有效剂量平均值均低于0.5 mSv/a,可疑监测结论经调查显示除上述人员外,绝大部分均为非实际受照。结论 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后装机卡源维修人员个人剂量调查水平应为1.25 mSv/三个月,其余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调查水平应为0.5 mSv/三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杨浦区2009年至2012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要求,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的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2009-2012年有效监测工作人员2540人,人均年剂量为0.75 mSv/a;年剂量< 2 mSv者占监测总人数的99.17%;人均年剂量最大的为核医学工作人员(0.91 mSv/a)。结论 杨浦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基本是安全的,应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人员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1—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加强放射防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结果 2011—2013年累计监测516人,年集体有效剂量分别为27.8、34.1、31.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8、0.19、0.17mSv。人均年有效剂量2mSv者占99.99%,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5mSv。3年中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分别为0.26、0.28、0.23mSv/a,明显高于放射治疗、核医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不同工种的个人受照剂量水平差异仍然较大,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最高,应给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2006—2015年)武汉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医院个人剂量水平并发现问题,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方法利用热释光法获得武汉市某医院2006—2015年间从事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医学其他的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 050人次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运用均值、标准差、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工种的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06—2015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1.014±4.208)m Sv。不同年份、不同工种间有效剂量总体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医学其他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0.923±4.434)m Sv、(0.819±1.068)m Sv、(1.014±1.401)m Sv、(1.598±5.091)m Sv和(0.266±0.152)m Sv。除医学其它工种外,每个工种不同年份的有效剂量总体平均水平均有差异(P<0.05)。结论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基本符合国家规定范围,但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应当着重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分析不同职业类别工作人员的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该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并对2010-2016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2、1.02、1.01、0.56、0.32、0.39、0.41 mSv,7年平均剂量为0.56 mSv;7年间监测人数不断增加,人均年有效剂量呈下降趋势,并在一个水平相对稳定。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之内,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但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剂量应是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