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安市第四医院妇科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每3个月一次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进行该术式治疗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一例复发,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主观治愈率(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客观治愈率[盆腔器管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期为0期]均为100%。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矫治阴道穹窿脱垂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因子宫脱垂分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两组手术后的效果,评价骶棘韧带悬吊术在预防因子宫脱垂而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术后解剖学恢复、主观症状的改善、性生活状况以及骶棘韧带悬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的C点距离(-7.5±0.5)、阴道长度(8.9±1.3)均明显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长(-3.1±0.2,3.4±0.8);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28.6±6.5)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显著降低(56.7±8.4),t=23.410,P<0.05;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97.2±8.9)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则显著升高(70.6±9.5),t=12.212,P<0.05.结论 骶棘韧带悬吊术可预防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顶端脱垂.  相似文献   

3.
阴道旁网片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旁网片修补术在阴道前壁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月间,共66例阴道前壁脱垂患者在该院行阴道旁网片修补术,伴子宫脱垂60例、阴道后壁脱垂46例、阴道穹窿脱垂15例,伴压力性尿失禁20例;分别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和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吊带术。术后1月、3月及每6个月门诊随访。结果:阴道旁网片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min(9~30min),术中出血50ml(20~100ml)。平均随访18月(3~29月),无网片感染、侵蚀等并发症发生,无阴道前壁脱垂复发。结论:阴道旁网片修补术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安全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组1)、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组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组3),对比分析3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情况、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阴道分娩次数、体质指数、POP-Q分期、合并阴道壁脱垂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明显少于组2及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1中的所有患者在行阴式子宫切除的同时均行阴道壁修补术,组2中有87.9%及组3中有66.0%的患者需同时行阴道壁修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组3的阴道深度均明显长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及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3组患者术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组2、组3术后的评分明显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术后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分均高于术前,以组3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组2、组3复发率分别为6.9%,6.0%,低于组1的1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结论对于子宫脱垂患者,相比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采用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及腹腔镜子宫切除+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效果显著,其中腹腔镜子宫切除+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该院妇科自2005年11月~2008年8月收治的41例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治疗,术中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有3例术后腰骶部疼痛多天,但术后1~3周左右均症状缓解出院。4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率4例,术后无1例复发,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1~24月),主观治愈(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率和客观治愈(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率均为100%。结论: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阴道穹隆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韧带高位悬吊术(highuterosacralligamentsuspension,HUS)运用于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78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HUS组40例和IVS组38例,观察组采用骶韧带高位悬吊术;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Posterior,IVS)。结果:HUS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出血、发热较IVS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子宫脱垂运用骶韧带高位悬吊术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途径行阴道旁修补(VPVR)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在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5例不同程度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伴子宫脱垂的患者采用VPVR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采用PFDI-20短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65例患者均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壁修补术,其中33例行VPVR术,32例行VPVR术联合中央修补术;40例同时行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手术时间(110.00±20.12)min,失血量(119.52±45.33)ml。25例伴有张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除4例术后阴道前壁愈合不良外余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9个月,主观治愈率92.31%(60/65),客观治愈率100.00%(65/65)。65例患者中58例(89.23%)接受生活质量调查,与术前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结论VPVR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治疗不同程度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伴子宫脱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袁丽蓉 《现代保健》2012,(32):135-136
目的:总结分析268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操作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6月268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6例经阴道顺利切除,中转开腹2例,术后盆腔血肿3例,术后阴道残端出血5例,术后盆腔出血开腹1例,无一例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损伤,手术时间平均为40min~1.5h,术中出血量100~150ml,术后住院时间(6±1)d。结论: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利用生理通道,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具有阴式手术的微创优点,且对患者心理影响小,肥胖患者避免了切口并发症问题,不增加手术费用,无需昂贵设备,便于在县级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laparoscopic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LSH)并子宫圆韧带悬吊加宫骶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18例为研究组,行LSH联合圆韧带悬吊和子宫骶韧带缩短术重建盆底;随机选取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比较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并随访手术后阴道穹隆脱垂和性生活等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且在随访时间内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性生活恢复正常。研究组阴道穹隆脱垂率减少,性生活满意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和泌尿系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H术并行圆韧带悬吊加子宫骶韧带缩短术是治疗子宫脱垂重建盆底的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治疗方式,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41例,采取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和B组(44例,采取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SSL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POP-Q分度情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简表-20(PFDI-20)评分、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分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116.43±23.56)min]长于A组[(100.08±19.47)min],术中出血量[(104.24±22.73)ml]高于A组[(95.13±15.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3、2.153,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B组(26.03±5.78)d、A组(24.19±5.14)d]、住院时间[B组(7.48±2.34)d、A组(7.03±2.05)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1.547、0.940,均P&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al colpopexy,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对16例中重度POP患者进行了LSC治疗,其中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SUI)同时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7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膀胱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以了解手术安全性。比较手术前后POP分度评价POP的解剖学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the 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PFIQ-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the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PFDI-20)评分及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PISQ)评分,评价手术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25.36±38.40)min,术中出血量(385.35±240.30)ml,术后体温均未超过38.5℃,住院时间(7.5±2.3)d,留置尿管时间(4.2±1.6)d。术后POP-Q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FIQ-7和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ISQ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平均(14.8±6.2)个月,有3例出现性交不适及性交痛,未见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无新发SUI。客观治愈率100.0%,主观治愈率81.3%。结论 LSC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及前后壁修补术的术式及其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235例子宫脱垂及前后壁膨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125例和改良组1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及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改良组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且术后改良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较满意,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改良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改良组),17例行传统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测量患者POP-Q各点数值以评价术后盆底功能改善状况,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短表20(PFDI-20)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32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输尿管、直肠损伤,无盆腔腹膜后血肿、肠梗阻等。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子宫脱垂复发和阴道壁脱垂,POP-Q各点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1例中重度腰痛,传统组术后出现1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1例阴道网片暴露。结论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改良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两例报告。方法2019年6月-2019年8月随机抽取本院2例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患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例患者经治疗后,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级(POP-Q)、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低于术前,且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31(PISQ-31)评分上升显著。结论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善症状,降低子宫脱垂程度,缓解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chial spinous fascia fixation,ISFF)与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34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ISFF(18例)和SSLF(16例)两种术式,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评估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ISFF组和SSLF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0.5)m L、(92±8.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60±8.6)min、(74±9.6)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0.8)d、(4.5±1)d。术前ISFF组患者子宫C点(+2.60±0.20)cm、D点(-3.91±0.61)cm;SSLF组C点(+2.61±0.13)cm、D点(-3.89±1.20)cm。术后检查ISFF组患者C点(-5.69±0.51)cm、D点(-6.87±0.32)cm;SSLF组C点(-5.70±0.60)cm、D点(-7.00±0.30)cm;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个月,最后有6例患者失访。术后3月随访28例患者有正常性生活,6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绝性生活。结论 ISFF是利用自身组织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费用低,安全微创、术后对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chial spinous fascia fixation)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完成生育的子宫脱垂患者28例,实施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采用POP-Q评分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患者为子宫脱垂Ⅲ度,6例为症状性脱垂Ⅱ度;术中出血量(50±10.5)m L,手术时间(60±8.6)mim,术后住院时间(4.2±0.8)d,术后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术前患者子宫C点(+2.60±0.20)cm和D点(-3.91±0.61)cm;术后患者C点(-5.67±0.60)cm,D点(-6.00±0.30)cm;3例患者术后失访,28例患者中22例患者术后3月均有正常性生活,2例患者因担心术后复发,拒绝性生活;1例术后有不适感觉拒绝性生活。结论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是利用自身组织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费用低,安全微创、术后对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对子宫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SC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LS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FSFI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显著改善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产后2,24h出血量、第三产程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对照组治疗无效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若多次经重复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无效,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并注意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2,24h产后出血量分别为(676±86),(751±70)ml,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38±62),(281±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为(5.1±1.9)h,显著长于观察组的(2.1±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47例患者停止大出血,其总有效率为69.1%(47/58),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的21例患者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2%(20/21).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后的71例患者,血压上升2例,面部潮红2例,轻度头痛1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3例,共11例,其发生率为15.5%(11/71),但均较轻微,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在24h内缓解,并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