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新生儿期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I)和胰岛素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6例健康新生儿静脉血和脐静脉血瘦素、 IGF-I和胰岛素水平,采用新生儿体重、身长和 Rohrers指数 [(RI)=出生体重 (g)× 100/身长 (cm)3]估测新生儿生长营养状态.结果显示早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 (0.59± 0.43 μ g/L)明显低于初生组 (8.29± 6.76 μ g/L)和晚期新生儿组 (1.68± 0.58 μ g/L);早期至晚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的增长值与此期间血清 IGF-I、胰岛素和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值呈显著正相关 (r=0.383,r=0.284,r=0.365);初生至早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的下降值与胰岛素水平、新生儿体重的变化无相关性.提示瘦素在调节新生儿期体重和能量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瘦素可能通过 IGF-I、胰岛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中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 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 25例正常对照组、 25例 HI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 IGF-Ⅰ水平.结果显示 HIE急性期、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IGF-Ⅰ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F=41.77, P<0.001), HIE急性期 IGF-Ⅰ水平下降,恢复期上升;急性期 HIE轻、中、重度组间 IGF-Ⅰ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9.16,P<0.05),病情越重, IGF-Ⅰ水平越低.提示 IGF-Ⅰ在 HI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判断 HIE病情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神经系统必需的调节因子,目前少有报道其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该文主要通过测定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新生儿血清中IGF-1水平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来探讨IGF-1与高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57例高胆新生儿和 2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GF-1 浓度,同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SB)、未结合胆红素(USB)及白蛋白(ALB)含量,计算USB与ALB比值(B/A),并行新生儿 NBNA 评分。高胆组按血清TSB值221~256 μmol/L,257~342 μmol/L,>342 μmol/L分为轻、中、重三组;对照组TSB <85 μmol/L。结果:轻、中、重高胆患儿血清IGF-1浓度均值分别为39.38±8.42,30.77±4.65,26.34±2.05 ng/L,较对照组50.16±15.73 ng/ L明显降低,在轻、中、重高胆组间IGF-1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其值随着胆红素的升高而降低;轻、中、重高胆组NBNA评分均值分别为35.01±2.26,32.45±2.74,26.77±5.02,明显低于对照组38.24±0.78(P<0.01),高胆各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血清IGF-1 浓度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603, P<0.01),与B/A值呈负相关(r=-0.483, P<0.01)。结论:高胆患儿血清IGF-1浓度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关;IGF-1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57-360]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血、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Ⅰ)的变化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7例对照组新生儿和 31例 ARF新生儿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和尿 IGF-Ⅰ水平.结果显示,肾衰组尿 IGF-Ⅰ在少尿期和多尿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001),恢复期后尿 IGF-Ⅰ水平升至正常,与少尿期和多尿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01, P<0.01);肾衰组恢复期尿 IGF-Ⅰ与同期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425, P<0.05; r=- 0.563, P<0.01);肾衰组血清 IGF-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同时期的 ARF血清 IGF-Ⅰ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在新生儿 ARF过程中尿 IGF-Ⅰ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反映了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生儿期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I(IGF_I)和胰岛素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6例健康新生儿静脉血和脐静脉血瘦素、IGF_I和胰岛素水平 ,采用新生儿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RI)=出生体重(g)×100/身长(cm)3]估测新生儿生长营养状态。结果显示早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0.59±0.43μg/L)明显低于初生组(8.29±6.76μg/L)和晚期新生儿组(1.68±0.58μg/L) ;早期至晚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的增长值与此期间血清IGF_I、胰岛素和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值呈显著正相关(r=0.383,r=0.284,r=0.365) ;初生至早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的下降值与胰岛素水平、新生儿体重的变化无相关性。提示瘦素在调节新生儿期体重和能量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瘦素可能通过IGF_I、胰岛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脑脊液常规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程度的不同,对比脑脊液蛋白和葡萄糖的定量,以及治疗后脑脊液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天数.结果 随着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增高,脑脊液蛋白定量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穿刺率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对化脓性脑膜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定有一定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的程度对疗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2月至200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病毒性脑炎30例,以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30例作对照组。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结果(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IGF-Ⅱ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1);(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P<0.05),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P<0.01);(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 IGFs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了脑脊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脑脊液中IGF-Ⅰ、IGF-Ⅱ的浓度可作为鉴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辅助指标 。  相似文献   

8.
目的:很多研究都证实低水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有关,认为IGF-Ⅰ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结构及功能上与IGF-Ⅰ具有同源性,但对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了。该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脊液中IGF-Ⅱ水平的变化,探讨IGF-Ⅱ在新生儿HIE发病机制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1例HIE新生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脑脊液及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中IGF-Ⅱ的水平变化。结果:在急性期,轻、中度HIE组血清IGF-Ⅱ分别为203.28±40.09ng/mL,192.33±39.66ng/mL,较对照组的229.38±43.39ng/mL无显著性降低(P>0.05);重度HIE组血清IGF-Ⅱ水平为116.72±39.50ng/mL较轻、中度HIE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恢复期,轻、中度HIE组及重度HIE症状恢复组血清中IGF-Ⅱ分别为285.53±49.44ng/mL;278.69±51.34ng/mL;254.08±48.50ng/mL,脑脊液中分别为81.58±9.77ng/mL;78.48±10.44ng/mL;69.42±10.20ng/mL,较急性期时的27.23±7.82ng/mL,23.43±7.79ng/mL,15.05±7.03ng/mL水平明显增高(P<0.01);重度HIE症状未恢复组血清、脑脊液IGF-Ⅱ分别为144.64±46.30ng/mL;25.05±784ng/mL,虽较急性期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的水平(P<0.01)。HIE组血清与脑脊液间的IGF-Ⅱ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9,P<0.01)。结论:血和脑脊液中IGF-Ⅱ水平的改变与新生儿HIE的发生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动态变化,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胃肠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测定48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3、7d血中IGF-1、EGF的水平变化。观察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轻、重度窒息组从生后第1天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轻度窒息组IGF-1恢复至对照组水平(B〉0.05),重度窒息组IGF-1仍较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组生后第3天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重度窒息组在生后第1天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轻、重度窒息组EGF水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轻度窒息组有8例发生轻度胃肠功能障碍,重度窒息组有6例发生轻度胃肠功能障碍,3例发生中度胃肠功能障碍。3例发生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结论窒息新生儿血中IGF-1、EG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胃肠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Ⅰ (IGF_Ⅰ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中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HI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GF_Ⅰ水平。结果显示HIE急性期、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GF_Ⅰ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41.77 ,P<0.001) ,HIE急性期IGF_Ⅰ水平下降 ,恢复期上升 ;急性期HIE轻、中、重度组间IGF_Ⅰ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9.16,P<0.05) ,病情越重 ,IGF_Ⅰ水平越低。提示IGF_Ⅰ在HI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判断HIE病情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与病原菌的关系。方法 将2 0 0 1年3月至2 0 0 4年3月在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6 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为革兰阳性(G+ )组与革兰阴性(G-)组,选取同期非感染患儿2 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和CSF中CRP质量浓度;同时分别计算G+ 组与G-组CSF中CRP与血清CRP的比值。结果 G+ 组、G-组血清CRP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 1) ,G+ 组与G-组血清CRP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G-组CSF中CRP质量浓度明显高于G+ 组和对照组(均P <0 . 0 1) ,G+ 组与对照组CSF中CRP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 . 0 5 ) ;CSF中CRP与血清CRP比值G-组高于G+ 组(P <0 .0 1)。结论 G+ 脑膜炎CSF中CRP变化不明显,而G-脑膜炎CSF中CRP明显升高,CSF与血清CRP比值升高,其变化对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儿童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国1型糖尿病病儿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组46例,测定胰岛素治疗前、后血IGF-1、IGFBP-3等指标。对照组为正常儿童78例,测定空腹血IGF-1,IGFBP-3。结果 1.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前血IGF-1和IGFBP-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胰岛素治疗,血IGF-1和IGFBP-3的水平随血糖水平的下降和C-肽水平的升高明显上升,仍低于对照组,P<0.05。2.糖尿病组使用胰岛素治疗前血IGF-1和IGFBP-3分别与治疗前血糖浓度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5。胰岛素治疗前、后血IGF-1与血C-肽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1型糖尿病病儿血IGF-1和TGFBP-3明显下降,青春期前血胰岛素和C-肽可能对IGF-1和IGFBP-3起主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无心脏基础疾病的心衰患儿(心衰组),20例无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组),30例伴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心衰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别的血清IGF-1及IGFBP-3进行比较;并对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其血清IGF-1、IGFBP-3及cTnI水平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先心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先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心衰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明显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分级比较的各亚组间随心功能下降血清IGF-1水平依次降低(P<0.01),且该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血清cTnI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692、-0.530,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作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及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这也为该类患儿使用外源性IGF-1治疗心衰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水平及与孤独症核心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招募的150名2~7岁ASD儿童和1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评估ASD儿童核心症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ASD组儿童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重度ASD儿童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低于轻-中度ASD儿童(P<0.001),2~3岁ASD儿童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男童IGF-1水平均低于女童(P<0.05)。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分别r=-0.32、-0.40,均P<0.001)。结论儿童早期血清IGF-1降低可能与ASD疾病发展相关,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与ASD儿童核心症状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抗生素组10例,抗生素+地塞米松组8例,均于入院时(治疗前),入院后5、10d3个时间段,行腰穿抽取脑脊液,用硝酸根还原法测定其亚硝酸盐浓度。结果(1)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为(4.98±0.28)μmol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0.30)μmol L(t=6.68,P<0.01),经治疗后亚硝酸盐浓度渐下降,脑脊液恢复正常后亚硝酸盐浓度(1.08±0.59)μmol L与对照组(1.64±0.28)μmol L比较无差异(t=0.12,P>0.05);(2)两治疗组(抗生素,抗生素+地塞米松组)治疗前、中、后脑脊液亚硝酸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3)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与脑脊液糖含量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白细胞计数中度相关。4例近期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3例脑室扩大,1例硬膜下积液),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6.98±2.31)μmol L与无上述并发症14例患儿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4.41±1.39)μmol L有显著差异。结论NO也参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理生理过程,且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地塞米松使用未见降低脑脊液中NO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院近5年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脑脊液培养阳性的3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共送检脑脊液培养2 267份,分离出36株细菌,阳性率为1.6%,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75.0%,27/36),最常见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0.0%,18/36),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3.9%,5/36),肺炎链球菌(11.1%,4/56),金黄色匍萄球菌(8.3%,3/36).药敏结果显示95.2% (20/21)的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青霉素G耐药,仅33.3%(7/21)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患儿病死率为13.9%(5/36).结论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是我院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多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及生后早期提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是防治ROP的有效方法.该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背景,综述VEGF及IGF-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其作用机制而采取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发生与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INS)和生长激素(GH)的关系,以探讨内分泌环境对胎儿IUGR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生儿63例(男37例,女26例),根据出生体重分为IUGR组(n=33)和正常出生体重组(对照组,n=30)。测定并比较两组脐血中IGF-1、INS和GH的含量。结果:①IUGR组脐血中IGF-1和INS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GH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与脐血中IGF-1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1),与GH水平呈负相关(r=-0.257,P<0.05);胎龄与脐血中IGF-1水平呈正相关(r=0.271,P<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脐血IGF-1和INS水平是影响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结论:内分泌环境调控胎儿的生长发育,脐血中的IGF-1和INS水平对胎儿体重有影响,IGF-1水平低下可能是导致IUGR 的原因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0):771-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