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红外线乳腺透照检查、B超、X线钼钯等相关检查后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病.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68例患者采用口服平消胶囊治疗.对照组(B组)68例患者采用传统的乳康片治疗.治疗后通过临床检查、红外线乳腺透照、B超、X线钼钯等相关检查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94.1%,B组51.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体会,总结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7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按照中医“乳癖”的辨证方法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然后针对各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不同病因病证,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分别采取疏肝解郁散结、化瘀散结软坚、温阳化解郁等方法为其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中医辨证施治后,有17例患者痊愈(占24.28%),有27例患者显效(占38.57%),有24例患者有效(占29%),有2例患者无效(占2.86%),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在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时,先辨明其属于中医“乳癖”的何种证型,然后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分型对其进行对因、对证治疗,可很快解除其病痛,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L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1例PLB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截肢3例,肿瘤扩大切除加放疗1例,截肢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2例,化疗加放疗1例,活检后未治3例;半年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1例,2年内死亡2例.随访中仍存活4例,其中6个月1例,1年1例,2年1例,4年1例;失访2例.结论 PLB临床资料无特异性,诊断及分型主要依据病检及免疫组化结果,治疗以放疗及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附25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赵勤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1):100-102
通过对甘肃省肿瘤医院1995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81例乳腺增生病例分析,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组病命名、临床分型和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提出见解。强调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良性病变,但其中囊性增生伴随增生活跃的乳头状瘤病时,癌变几率较高。指出规范对本病Ⅰ型小叶增生诊治行为;正确掌握Ⅱ型乳腺腺病的手术适应证;深化对Ⅳ型硬化性腺病和Ⅴ型纤维病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囊性增生(Ⅲ型)的诊断水平和手术规范化是肿瘤专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意义。方法:对比观察156例乳腺增生病经中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钼靶X线影像变化情况。结果:156例乳腺增生病经中药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49例,占95.5%;结节减小或消失151例,占96.8%;肿块缩小或消失117例,占93.6%;溢液减少或消失30例,占93.7%。钼靶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34例,占85.9%;结节影减小或消失150例,占96.2%;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12例,占89.6%;导管影变细或消失85例,占92.4%,腺体结构变清晰134例,占85.9%。结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乳腺钼靶X线摄片是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X线乳腺摄影在观察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乳腺增生症的270例患者分别给予穿牡合剂及乳康片治疗,以高频X线摄影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X线其判断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与高频X线判断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其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防范潜在恶变等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高频X线乳腺摄影作为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的监测手段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男性乳腺癌的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手术后分别加放疗、化疗、同时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组(放、化疗加内分泌治疗、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加放疗5 a生存率50%,术后加化疗5 a生存率33.3%,改良根治术后加放疗加化疗加内分泌治疗5 a生存率81.8%;非手术治疗组5 a生存率25%。以改良根治术加放疗加化疗加内分泌治疗5 a生存疗效最佳。结论:对于经过病理确诊的男性乳腺癌,选用改良根治术加放疗加化疗加内分泌治疗为当前最佳的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可延长远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现代医学研究指导壮医药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增生病130例随机分为2组,加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70例,中成药对照组60例.治疗3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乳痛及乳腺肿块大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乳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予口服乳康方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消结安口服液治疗,均服用2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乳康方对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疗效均较好,无显著差异(P>0.05);乳康方对患者乳房疼痛及月经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乳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浅层X线治疗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8例瘢痕增生病人用手术配合浅层X线放疗为综合组120例,单纯浅层X线放疗为单放组98例,复发后再次手术配合浅层X线放疗为二程放疗组20例。结果综合组治愈114例(95.0%),显效6例(5.0%),单放组治愈90例(91.8%),显效6例(6.1%),无效2例(2.0%);二程组治愈17例(85.0%),显效2例(10.0%),无效1例(5.0%)。全部随访2年以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后遗症。讨论手术配合浅层X线治疗瘢痕增生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希罗达配合放疗对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4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放射治疗+希罗达联合治疗;放疗方法两组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三野治疗,5次/周,2Gy/次,区域总剂量60~66Gy/30~33次/6~7周,同步给予希罗达500mg/m2,2次/d,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全程治疗后2个月,两组食道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消退率(CR+PR)分别为60%(12/20)、25%(5/20),差异有显著性(P<0.05);吞咽困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P>0.05)均较轻,未见Ⅲ、Ⅳ级毒副反应。结论:希罗达作为食道癌患者的放疗增敏剂有较好的临床放疗增敏作用,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传统康复疗法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治疗组(研究组n=46)和常规西药抗炎治疗组(对照组n=39),研究组采用传统针刺、艾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穴位取子宫(右)、足三里(双)、太冲(双)、三阴交(双)、关元等,1次/d。理疗采用储能式波谱治疗仪对下腹部疼痛区垂直照射,2次/d,10d(每月经期干净时开始)为1疗程,连续使用3个月;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抗炎西药静脉滴注,1次/d,7d(每月经期来潮时开始)为1疗程,连续使用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7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多甙治疗风湿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宝华  赵静 《河北医学》2000,6(3):218-22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GTW)对常规疗法疗效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症(SS)及强直性脊椎炎(AS)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经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改用雷公藤多甙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RA16例,显效10例,有效3列,无效2例;SLE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SLE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SS1例,显效:AS6例,显效4例,有效2例  相似文献   

14.
黄芪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将60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常规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3.3%: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排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是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为60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CT、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T肝脾密度比值、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洛伐他汀20~40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20~40mg/次,1次/d,均用药12周。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治疗组的ECG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结合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莉 《河北医学》2012,18(9):1237-1239
目的:探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强化降脂治疗组46例、常规剂量组47例,每天分别给予40mg、20mg辛伐他汀治疗,连用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服药8周后,两组TC、TG及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HDL-C均有显著升高(P<0.01).强化降脂治疗组降脂达标率为71.74%(33/46),较常规剂量组42.55%(20/47)有显著差异(X2=8.08,P<0.01);强化降脂组不良反应率为16.52%,较常规剂量组10.64%稍有升高,但无限制差异(X2=0.11,P>0.05).结论:40mg/d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李红梅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65-1866
目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临床罕见,经常漏诊、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所收集病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希望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4—2012年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5例,针对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内镜诊断、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结果EG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水,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达16%。68%,骨穿可见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腹水化验可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检查可见胃窦、十二指肠、结肠黏膜水肿、糜烂、溃疡形成,病理检查证实嗜酸细胞浸润,一般给予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并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但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病理诊断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舒利迭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利迭(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按COPD稳定期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及氨溴索,观察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FEV1,FVC,FEV1,FEV1%)、6min步行试验、Zung抑郁量表评分(SDS)。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l/FVC(65.98±15.67)例明显升高(P〈0.05),6min步行实验距离[(450.9±19.5)m]明显增加(P〈O.05),Zung抑郁量表评分[(34.50±6.81)分1降低(P〈0.05)。结论:舒利迭可减轻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体力状态,改善情绪。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素英  张开华  刘辉  郭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25(5):372-373,I002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常规X线和CT特点,评价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放射性肺炎的常规X线和CT表现。结果:放射性肺炎的典型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分布小灶性渗出性病变;形态与照射野一致的大片密度增高影;肺间质增厚和(或)肺纹理增粗;边缘锐利清晰的纤维化影或肺不张,该表现多见于中后期。结论:CT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且两者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