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院于1999年收治了17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经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为3~45岁。17例均为同一宴席误食亚硝酸盐。发病或误食后距就诊时间为0.5~3小时。  相似文献   

2.
潘勤 《哈尔滨医药》1992,12(1):25-26
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盐,曾被人误为可代替食盐而食用。亚硝酸盐中毒,致全身组织严重缺氧危及生命,屡有发生。我院1989年11月至1990年12月先后抢救重度误食亚硝酸盐中毒1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33岁,全部病例为我厂附近农民。同锅食用患者,误将亚硝酸盐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2001年上半年共收治三起误服亚硝酸盐中毒病人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5例,女8例;年龄4-12岁4例,13-18岁3例,18岁以上6例,年龄最大69岁。中毒原因均是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盐做汤菜口服中毒,发病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小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亚硝盐中毒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论述本院急诊科自2005年至2010年之间收治的56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经1~5d治疗,全部痊愈出院。讨论亚硝酸盐易被误食造成中毒,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黏膜色泽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青紫,对于确诊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救治,亚甲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院急诊科曾成功救治17名因集体误食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现将抢救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52岁。17例患者均为集体食用青菜和大蒜后半小时左右发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慌、气促、恶心、紫绀等表现,其中有2例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盐,微黄色结晶,味咸稍苦,与食盐颇为相似,常误食中毒,我院曾收治亚硝酸盐中毒5例,介绍如下。本组病例为同一家庭成员,共同进餐,食物为豆腐饨工业盐泡制的成菜,发病时间为进餐后30min~2h。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0~30岁2例,50~60岁2例,75岁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 1月 3日 ,我院急诊科抢救亚硝酸盐中毒1 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 1例患者全为男性 ,年龄 2 3— 4 9岁 ,误食后 30分钟发病 4例 ,2— 3小时逐渐发病者 7例 ,发病急缓、症状轻重与误食亚硝酸盐多少有关。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者 6例 ,自觉上腹部不适者 7例 ,口干、口苦者 1 0例 ,头晕、头痛者 8例 ,心悸、胸闷者 5例 ,呼吸困难者 6例 ,口唇、面色青紫 4例 ,指、趾端紫绀者 1 1例 ,血压下降者 5例 ,双侧瞳孔散大者 3例 ,双肺听诊可闻及罗音者 2例 ,脉搏减慢 ( 64次 分 )者 1例 ,脉搏增快( 90次 分 )者 2例。临床分型根据…  相似文献   

8.
陈文娟  邓云芬 《云南医药》2004,25(3):222-222
临床资料 本科自2 0 0 2年4月~12月共收治亚硝酸盐中毒病人2 0例,女性14人,男性6人,年龄在18岁~4 5岁之间。其中有5人因进食腌制不久的蔬菜而发病,9人有进食存放过久的熟菜史,其余中毒患者分别因误食亚硝酸盐炒饭和蛋炒饭引起。发病时间在进食后2~4h ,症状以口唇、甲床、皮  相似文献   

9.
30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试剂,具有剧毒氧化作用,误食用而引起中毒。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虽然临床不常见,但病情凶险,如果对该病认识不足或者处理不妥易造成严重后果^[1]。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笔者救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30例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毒性较大,摄入量为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1]。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误食亚硝酸盐或饮用亚硝酸盐食物或摄入含大量亚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蔬菜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性中毒。亚硝酸盐是工业原料,常用于食品加工及防腐,金属表面处理或用作某些有机物合成的原粉,其外观及形状与食盐、白糖极为相似,常被误食中毒。灵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周身明显乏力,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及指甲发绀,恶心、呕吐、绞痛、腹胀;重者呼吸困难,更严重者有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性命。我科于2006年7月收治了33例亚硝…  相似文献   

11.
唐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1,8(2):175-175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 ,农村常用来灭鼠 ,因此食饵中毒事故在农村儿童中时有发生。我科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10月 ,抢救治疗儿童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均为远郊农村儿童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12岁 ;住院天数 1~19d。中毒原因均因患儿在家误食原药粉及放有氟乙酰胺的毒鼠食饵而中毒 ,其中 12例有明确的误食氟乙酰胺中毒病史 ,死亡 1例 ,3例先只知误食灭鼠药中毒 ,追问病史后确诊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死亡 1例。1 2 临床表现 患儿就诊时间在误食氟乙酰胺…  相似文献   

12.
近3年来,我科共收治10例因误食毒鼠药拌混的鼠饵而中毒的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0~2岁2例,~3岁2例,~9岁6例。均有明确的误食用煎鱼、油条、苹果、葵花籽等做成的鼠饵史。7例开始出现症状的时间为进食后15h~12h,3例未有症状出现就因误食鼠饵而入院。2 中毒种类与临床症状5例为氟乙酰钠中毒,均於进食后1~6h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昏迷,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或呕吐胃内容物,口唇青紫,四肢抽搐;2例因误食磷化锌05h未出现症状就诊;1例敌鼠钠盐中毒,进食后3h皮肤出现出血点;2例中毒种类不详,其中1例进食后15h未出…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盐所引起的中毒近年来屡有发生。现将我院1997-01-03晚1次抢救25名误食亚硝酸盐集体中毒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盐为工业盐,味咸,性状与食盐相似,易误食而中毒,误食后,亚硝酸盐吸收入血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Fe^2+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之失去携氧能力,食用亚硝酸盐量达0.2~0.5g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5.
阮旭皓  张彦朝  任金海 《河北医药》2003,25(10):792-792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常以集体中毒发病 ,来势凶险。若对其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 ,很易造成严重后果。现就本院近期两起亚硝酸盐集体中毒共 46例的救治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第一批中毒 3 3例 ,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加入饭菜中毒 ,第二批 13例因食用亚硝酸盐卤制的肉食中毒。其中男 2 9例 ,女17例 ;年龄 1~ 73岁。 0 .5~ 2h内全部出现中毒症状。所有患者均有紫绀、头晕、乏力、恶心 ,其中头痛 2 3例 ,呕吐 3 0例 ,嗜睡4例 ,昏迷 2例。取剩余食物、呕吐物经防疫部门测定 ,均含大量亚硝酸盐 ,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2 救治经过立即给予吸氧、催…  相似文献   

16.
周云霞 《河北医药》2001,23(6):457-458
我院急诊科于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急性亚酸盐中毒患者 2 8例 ,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8例中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18~ 5 4岁 ,平均 36岁。所有患者均有食用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食物史 ,其中 7例因食用工业防冻盐而中毒 ,此 7例中有 3例合并酒精中毒 ,均为食后 1h发病。 11例因食用隔夜蒸锅水而中毒 ,食后 30min发病。 4例为食用了放置铁罐中时间过长的盐而中毒 ,食后 2h发病。6例因食用熟剩菜而中毒 ,食后 3h发病。本组患者食后平均发病时间约 1.4h ,所有病例均经本县防疫站检查证…  相似文献   

17.
毒磨菇中毒23例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美媛 《河北医药》2001,23(11):807-807
在基层医院工作 ,经常会遇到一些因误食有毒植物、食物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如发病人数多、起病急、病情重的集体中毒 ,能否及时抢救 ,事关重大。笔者在1 999年 3月 1 0日曾参加过一起因误食有毒蘑菇而导致 2 3例中毒的抢救。在抢救中 ,由于组织分工明确 ,护理措施正确落实 ,治疗操作及时准确 ,病情观察认真细致 ,全部中毒人员均转危为安 ,痊愈出院。现将抢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中毒 2 3例中 ,男 1 0例 ,女 1 3例 ,年龄3~ 78岁 ;其中重度中毒 2例 ,中度 5例 ,轻度中毒 1 6例。均在误食毒蘑菇 1~ 2h内出现中毒症状 ,均出现恶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急诊救治经验。方法 :6 2例三批因误食而致急性亚硝酸盐集体中毒者 ,常规予驱除毒物、营养支持及应用还原剂 ,对其中 6例重症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积极抢救后痊愈出院 ,高压氧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诊断、治疗及时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的关键 ,对重症患者予高压氧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较前明显减少,部分年轻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2006年07月—2011年0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亚硝酸盐中毒误诊2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42岁。其中食用过多未腌透咸菜16例,食用长时间腌制咸肉6例,食用不新鲜蔬菜3例,误食1例。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1年5月收治的4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2岁。系同时进食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而加工的青菜,餐后20、30、40、60分钟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