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 )及纤维蛋白原 (Fib)四项检测 ,常作为凝血相关指标被临床实验室采用。为评价其在肝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我们对 30 6例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患者联合检测 4项指标。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肝患者30 6例 ,其中男 2 31例 ,女 75例 ;年龄 8~ 6 5岁 ,平均 35 .7岁。按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分型 ,急性肝炎 15例 ;慢性轻度 82例 ,中度 74例 ,重度 48例 ;重型肝炎2 9…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液中凝血功能的状况及凝血功能检测对孕晚期患者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我院1 756例临产孕妇及570例门诊就诊的正常非妊娠女性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值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1 756例我院住院待产的妇女,孕期大于38周,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2~43岁,平均23岁。对照组:我院门诊就诊女性,选择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未怀孕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5 0例健康老年人凝血系统中部分凝血指标的异常改变进行分析 ,以期探讨这些指标在老年人出现血栓形成倾向时的临床意义及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健康老年组 :5 0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在5 6~ 71岁 ,平均年龄 6 3 5岁 ,均为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老年人。青年对照组 :5 0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10例 ,年龄在 18~ 2 5岁 ,平均年龄 2 1 5岁 ,均为体检合格的健康战士。1 2 方 法  以凝固法检测原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定量 (FIB)。1 3 仪…  相似文献   

4.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多发生于产科严重并发症 ,以凝血障碍为特征。对孕妇血凝 4项检测有助于及早防治DIC。凝血 4项包括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凝血因子Ⅰ (Fbg)。本文对围生期孕妇及非孕妇血凝 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随机调查 2 0 0 2 - 0 1~ 2 0 0 3- 0 1来我院就诊的10 0例围产期妇女和 10 0例健康非孕妇 ,年龄无差异。1.2 方法取静脉血 1.8mL加入 3.8%枸椽酸钠液抗凝管中 ,立即混合 ,以 30 0 0r/min离心 10min分离血浆 ,2h…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老年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老年人凝血指标的变化是老年人罹患心脑血管血栓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1500例老年人凝血指标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了检测。1500例老年人为本院健康查体及住院患者,由专人登记。其中男890例,年龄60-91岁,平均73.5岁;女610例,年龄60-84岁,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信宜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建立我院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凝固法(Cluass)对125例健康成年人(年龄〉18岁,其中男63例,女62例)进行血浆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血浆凝血指标各数据呈正态分布,其95%可信限的生物参考区间为:凝血酶原时间(PT)12.2—14.8S;国际化标准比值(INR)0.94~1.14;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32.1~42.7s;纤维蛋白原(Fbg)2.21~3.81g/L。结论凝血指标在术前检查、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控、止凝血功能障碍和纤溶亢进等判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仪器的检测原理、试剂、地区等因素的不同,其检测的参考值亦不同。所以临床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脑梗死患者的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四项进行了检测,现小结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150例脑梗死病人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我国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由专人登记。其中男93例,年龄32~81岁,平均56.5岁,女57例,年龄33~81岁,平均56岁。1.2 仪器采用美国400CPLUS半自动血凝仪,使用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的试剂盒。  相似文献   

9.
手术前4项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凝血酶时间 (TT)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2 6 0 8例术前PT、APTT、FIB、TT 4项凝血功能并与Duke法和玻片法测定 180 8例术前出血时间 (BT)与凝血时间 (CT)对比。结果  2 6 0 8例中 ,PT、APTT、FIB和TT延长分别为 1.7%、2 .9%、15 .4%和 15 % ;180 8例中 ,BT和CT延长分别为 0 .38%和 0 .49%。结论 PT、APTT的敏感性较强 ,TT、FIB可作为筛检试验 ,此 4项均较BT和CT法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54岁,平均38岁,女15例,男25例。130例肝病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住院患者,年龄13~76岁,女50例,男80例。其急性乙型肝炎3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44例、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6例。以上患者诊断均依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检测方法采用德国STAGO半自动血凝仪(TECO公司产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ib)均由美国太平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本贮存条件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条件放置不同的时间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在室温下放置不同时间与立即测定相比,2h、4hPT、APTT均P >0 .0 5 ,PT 8h、12h、2 4h ,P <0 .0 1,APTT 8h ,P <0 .0 5 ,12h、2 4h ,P <0 .0 1。4℃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与立即测定相比,PT 2h ,P >0 .0 5 ,4h、8h ,P <0 .0 1,12h ,P <0 .0 5 ,2 4h ,P >0 .0 5 ,APTT 2h、4h、8h、12h,P >0 .0 5 ,2 4h ,P <0 .0 1。- 2 0℃放置不同时间与立即测定相比,PT 2h、4h,P >0 .0 5 ,8h ,P <0 .0 1,12h、2 4h ,P >0 .0 5。APTT 2h、4h、8h、12h、2 4h ,P均>0 .0 5。结论:凝血试验应标准化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检测在不同温度和放置不同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的检测条件。方法 :采用ACL_90 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_FIB、APTT、TT试剂。结果 :室温 (2 0℃ )时 ,APTT在第 3h与第 1h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余各项目无统计学意义。 - 4℃时 ,APTT在第 5天与第 1天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PT ,APTT ,TT ,FIB的测定应在室温下 2h内完成 ,未及时完成测定的应冷藏 ,并尽可能在 5天内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凝血活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人组40例和华法林治疗组20例,在北京普利生半自动凝血仪上采用STAGO公司生产的凝血活酶试剂(R1)与其他3种凝血活酶试剂(R2~R4)分别测定PT,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人组R1与R2~R4结果比较R2、R3 P=0.359、0.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86、0.98。R4(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822。治疗组R2~R4(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相关性差。结论4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时、当INR<1.6时R2、R3无显著性差异,当INR>1.6时、R2~R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建议在选择凝血活酶试剂时,应考虑试剂对口服抗凝剂病人治疗监测时INR的敏感程度,以确保INR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凝血技术主要应用于术前常规检查 ,及对心脏术后口服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监测等。测定常用的凝血指标有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 1)抗凝剂为 10 9mmol/L枸橼酸钠 ,与血液比例为 1∶ 9,必须严格按照此比例 ,否则影响结果。标本30 0 0r/min离心 15分钟 ,室温 3小时内测定完毕 ,4℃不超过 5小时测定。 ( 2 )溶血标本和乳糜血标本对结果有影响。 ( 3)试剂不能变质、过期、室内温度、仪器温度及试剂的预温要达到操作规程要求。关于国…  相似文献   

16.
两种枸椽酸钠浓度对常规凝血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对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自动凝血仪对 2 0例健康人和 35例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进行PT和APTT测定。结果 :健康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 (12 5± 1 8)s、(2 9 3± 8 3)s、(12 8± 2 0 )s、(30 4± 7 9)s,无显著差异 ;治疗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16 6± 3 5 )s、(36 9± 7 0 )s、(17 9± 3 7)s、(41 5± 8 4 )s,该组内两种浓度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 9mmol/L枸橼酸钠对健康人PT和APTT结果无明显影响 ,使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PT和APT结果明显延长 ,故应选用 10 9m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试验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凝血指标的检测对观察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778例老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Fr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盛蓉  张涵英  潘伯荣 《医学争鸣》2004,25(5):434-434
1 临床资料恶性肿瘤患者73(男44,女29)例. 年龄:荷瘤组23~78(平均54.7)岁;对照组(肿瘤切除术后)38~67(平均48.9)岁,两组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 在73例患者中,肺癌15例,乳腺癌14例,胆囊、胰腺癌各8例,胃癌6例,软组织肿瘤、肝癌各5例,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膀胱癌各3例,肾癌、结肠癌、淋巴瘤各1例. 全组患者均在停止放化疗及其他治疗1 mo后,清晨2次空腹抽取血样送检,观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FDP(纤维蛋白原定量). 荷瘤组39例患者中PT异常共9例(23%),缩短7例,延长者2例,APTT异常者2例(5%),FIB增高者28例(72%),其中8例(21%)于1 mo内死亡. 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急性,1例为亚急性). 对照组34例中APTT, FIB均正常,仅2例出现PT(6%)缩短,其中1例出现右下肢肿胀,经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PT恢复正常. 两组PT及APTT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荷瘤组FIB(平均5.27 g/L)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3.05 g/L),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血浆室温(22.5~25℃)放置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液离体6小时检测上述4项试验结果与立即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杨昕远  万平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0):894-896
对 47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 PT) ,凝血酶时间 ( TT)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 ( FIB)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而且血栓发生率和心衰程度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 r=0 .5 0 ,P<0 .0 1 )。提示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存在血液高凝倾向 ,适时抗凝治疗 ,将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