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体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异体骨移植相关临床应用的现状和趋势。方法 广泛回顾近5年国内外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结果 异体骨可加工成小块骨、大段骨、颗粒骨及骨环等生物特性各异的移植材料,广泛应用于骨缺损填充、假体翻修、肿瘤切除保肢和关节融合等领域,并获得良好效果;但大块异体骨结构性移植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结论 异体骨移植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与宿主骨整合并塑形,可替代自体骨移植,实现骨结构和功能重建。如何加速整合、塑形及减少并发症将是其临床应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兔子做为实验对象,用胎骨做为移植骨的材料,用自体骨移植做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新鲜同种异体胎骨移植,同种异体胎骨移植、异种异体胎骨移植和自体骨移植。通过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对成骨情况的观察;说明胎骨做为植骨材料优于库存骨和自体骨,同时也说明新鲜的同种异体胎骨是一种最理想的植骨材料。为胎儿骨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脊柱创伤的外科治疗中,脊柱融合术是基本的术式之一。脊柱融合术的转归不仅取决于宿主和局部因素,还取决于所选用的植骨块的材料。理想的植骨块的材料应具备骨生成、骨传递、骨诱导及结构上能够承受机械负荷的特性,自体骨块无疑成为骨移植材料的“金标准”,但是与自体骨取骨有关的供区并发症及取骨量的不足限制它的临床应用^[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剩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裂的治疗,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可显著减少骨量的吸收,提高植骨的成活,为后续的牙列正畸或种植义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骨移植手术已成为临床上仅次于输血的最常见组织移植术,各种原因所致骨缺损修复始终是骨科医师面对的难题。自体骨具备促进新骨形成需要的所有特性,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使用受诸多条件限制。骨移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在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成骨能力上各有所长,但目前尚无一种骨移植替代材料具备所有特性并完全替代自体骨。该文依据材料来源和主要原料将骨移植材料分为5类,就其基本特性、应用情况及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骨移植材料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人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12例,经VSD负压封闭引流7~10d后,行清创、载抗生素骨移植替代材料植人术。结果12例术后均获平均8.9(6~12)个月随访,ESR、CRP、WBC于术后平均15.2(11-24)d恢复正常。12例全部治愈,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人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学孙磊综述胡蕴玉,宁志杰审校同种异体骨是临床上常用的替代自体骨移植材料,但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诱发宿主产生免疫排异反应,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冷冻、冻干或化学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其细胞成份多已坏死,因此同种异体骨移植在与宿主愈合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上对于骨移植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各种类型的骨移植材料已经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逐渐进入临床应用研究阶段,评价骨移植材料成骨效能的指标也愈来愈多样化,各项指标之间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材料的骨修复能力。本文通过检索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文章,对各项评价骨材料成骨效能的检测指标及其对应的检测方法做了如下总结。本文将成骨效能的检测指标归纳为新骨形成,微血管形成,成骨活性标志物的表达,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强度检测等几个方面,根据检测指标的需要,对各种特异性检测方法也作了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临床应用24例,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为100%.结论: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保存和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引产下的六个月以上的胎儿骨作为植骨材料,来源方便,成骨能力强,不需特殊处理,且未见明显的排异反应,故认为是骨移植的良好材料,现将在临床上应用的32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遇到骨缺损、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等常见疾病时的基本治疗思路是通过骨移植进行修复,而选择最佳的骨移植材料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骨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其中最有前景的当数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骨,是指运用骨组织工程技术所构建的人工骨.骨组织工程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细胞、可供种子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支架、种子细胞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又以种子细胞的选择及其成骨调节最为关键.笔者将对此进行简单梳理,希望为临床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骨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广泛回顾国内外近年骨移植领域的发展历程,明确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骨移植经历300多年漫长发展,现在已形成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骨和复合骨等多种骨移植形式,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仍占主要地位;未来骨移植将进一步优化材料设计,细胞、生长因子与各种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理想复合骨移植材料,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结论 实现快速骨整合和生理性骨重建是骨移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自体骨仍是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其获取有限,所以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骨移植材料,这些骨移植材料种类繁多,效果各不相同,临床应用范围也不相同,目前,骨移植材料研究发展迅速,并且新的骨移植材料不断研发成功。基于对临床使用的指导,以及目前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文就骨移植材料的种类、适用范围以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因严重创伤及骨肿瘤所致的骨不连、骨缺损严重影响人体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一直是骨科医生的难题。中国每年有数百万人面临骨不连、骨缺损痛苦。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难以满足临床上修复各种骨缺损的需要。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十分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寻找理想的骨支架材料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焦点。异体或异种骨成为理想的骨支架材料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降低或消除骨的抗原性;二是如何保留其诱导和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作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量降低和骨微细结构被破坏,手术后易发生内固定松动和失败。骨移植替代材料是一类在骨科手术中用于代替骨移植的天然或合成材料。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包括钙磷陶瓷材料、聚合材料等,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时可用于填充骨缺损、增加骨强度、促进骨折愈合,从而降低复位丢失和内固定的失败率,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骨移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修复骨缺损,目前全球对骨移植的需求非常高,每年至少进行220万次植骨手术。由于创伤、癌症、感染、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骨缺损不断增多,临床治疗中对骨移植物的需求也持续上升。自体骨移植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是临床治疗骨缺损的常用方法,但慢性炎症、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阻碍了其发展。在临床迫切需求的驱动下,骨组织工程领域应运而生,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缺损被认为是一种理想方法。骨再生生物材料是一类可以支持骨组织在缺损部位的再生过程,同时在原位降解后能够被新生成的骨组织取代的组织工程支架。近年来,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3D打印复合支架等多种形式的骨修复材料已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围绕骨再生工程领域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质和应用前景,为研发新一代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种生物材料代替骨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独特的方法研制成胶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生物玻璃三种生物材料,并进行了代替骨移植的实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胶原羟基磷灰石成骨性能较好,适于作骨缺损腔充填材料。生物陶瓷与宿主骨结合紧密,适于连接大段骨缺损。生物玻璃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作假体和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8.
冻干骨作为修复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制作工艺成熟、便于保存及运输、免疫排斥反应小、生物力学性能良好、良好的骨传导性和较好的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受到各临床外科医师及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已成为异体骨移植最常用的材料之一.本文就目前对冻干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截骨间隙的处理原则和临床观点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与OWHTO截骨间隙相关的文献,对截骨间隙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截骨间隙骨延迟愈合、不愈合是OWHTO主要并发症。以Tomofix为代表的锁定钢板具有角稳定特点,能更好地维持截骨端稳定性,促进截骨间隙愈合,避免矫形角度丢失。截骨间隙处理方式有无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骨替代材料移植和增强骨愈合的因子移植。对截骨间隙10 mm者,无骨移植可达到良好愈合;对于肥胖、外侧合页断裂、截骨间隙较大或矫正角度10°者,应考虑行骨移植治疗。在截骨间隙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下,自体骨移植仍被认为是治疗金标准。截骨间隙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选择碎片状松质骨或楔形松质骨较好,联合锁定钢板技术也能达到较好骨愈合。截骨间隙应用钙磷类骨替代材料具有骨传导好、生物相容性佳、可吸收的特点,同时应用锁定钢板技术,能实现截骨间隙更好的骨愈合。增强骨愈合的因子对OWHTO截骨间隙愈合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截骨间隙骨愈合还与撑开间隙大小和外侧合页是否断裂相关。结论截骨间隙不管使用哪种方式进行处理,OWHTO均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和缓解疼痛。OWHTO截骨间隙处理方式何者更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其治疗仍是骨科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骨缺损治疗虽然可采用骨移植、组织工程技术、膜引导性组织再生技术、基因疗法等.但是,临床上仍以自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为常见.自体骨移植骨材料生物来源与宿主是一致的,所以不用考虑组织相容性和移植后的排异反应.自体骨移植骨诱导性好且无需提前取骨贮存,术中同时完成取骨、移植过程,愈合率肯定.现将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