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的软组织缺损仍是临床修复的难题之一。Cavadas[1]设计逆行隐神经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临床应用5例取得成功。据此,我院临床应用4例,供区采用网状小切口减张后缝合,使手术进一步简化,效果良好。应用解剖隐神经是一恒定的感觉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测定皮瓣的最大血供范围和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方法40只豚鼠分3组,A组测定腹主动脉平均动脉压,B组C组均切取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B组平均动脉压多时间点灌注,用染色面积的均数作时间曲线;C组多压力水平10分钟灌注,用染色面积的均数作压力曲线。结果平均动脉压是(35±1.03)cmH_2O。时间曲线表明随时间延长染色面积扩大,但10分钟后增加很少,10分钟染色面积是(3.136±1.799)cm~2,长等于皮瓣内伴行血管全长,宽(1.792±1.12)cm。压力曲线表明低于15cmH_2O组织无灌注,高于15cmH2_O压力增加染色面积扩大。结论该方法能更精确、更客观地描述皮瓣的最大灌注范围和形态及变化过程,能反映皮瓣最大血供范围和形态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带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2年 Masquelet 等经过解剖研究,提出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轴形皮瓣,Bertelli 报道了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内王和驹及宋建良报道以带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效果良好。自1994年11月开始,我们应用带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足背皮瓣16例,逆行修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部、足跟及小腿远端损伤致骨和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较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带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2000~2003年,我们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损伤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阐述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成活机制 ,以及它与筋膜蒂、静脉蒂岛状皮瓣三者的关系。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动物模型 ,根据以筋膜、静脉、皮神经三者相互组合为蒂 ,设计出 7组不同类型的皮瓣 ,每组 3只。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 和99mTc -MAA来测定皮瓣的动脉供血和毛细血管静脉回流情况 ,以及与皮瓣成活的关系。结果 单纯以筋膜、静脉、皮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全部坏死。D组皮瓣 (蒂部组织为小隐静脉和筋膜组织 )成活率为 [(6 8.5 1± 5 .41) % , x±s ,下同 ] ,E组皮瓣(蒂部组织为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成活率为 (94.2 4± 3 .2 2 ) %。F组皮瓣 (蒂部组织为筋膜组织 ,含腓肠神经无小隐静脉 )成活率为 (73 .41± 6 .12 ) %。G组皮瓣 (蒂部组织为筋膜组织 ,含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 )成活率为 (98.5 4± 1.12 ) %。放射性核素99mTcO-4 检测结果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较单纯的筋膜蒂、静脉蒂有充分的动脉供血。包含浅静脉的皮瓣中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99mTco-4 清除率最快。结论 神经旁组织因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 ,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对皮瓣提供动脉供血 ;浅静脉对皮瓣提供血液回流 ,使皮瓣血液循环更为通畅。神经旁带少量 (0 .2cm)筋膜组织 ,可保证手术时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 相似文献
6.
目的:带皮神经伴行血管蒂轴型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修复四肢软组织临床应用探讨。方法:对15 例四肢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尺桡神经浅支,隐神经,腓肠神经等带皮神经血管蒂皮瓣,顺行、逆行或交腿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4cm ×8cm ,最小4cm ×3cm 。对2 个小腿标本进行解剖与血管造影研究。结果:12 例全部成活,2 例部分坏死,1 例失败;随访皮瓣质地满意。结论:此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切取方便,可旋转,多向移植,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各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分别应用了5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的实践.皮瓣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面积3.5cm×2.5cm.结果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Ⅰ期愈合,经6~12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四肢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3年至今,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前部骨外露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趾缺损1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豚鼠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短毛豚鼠50只、分四组。A组:活体标本;B组:乳胶灌注标本;C组:墨汁灌注标本;观测测量隐神经伴行血管的起始、走行、分布及分支和皮支等;D组:根据解剖发现,切取岛状皮瓣20个,观察成活情况。结果隐神经伴行血管起于股动脉和股静脉,在大腿、膝、小腿上2/3行于内侧正中,在小腿下1/3斜向前方,在踝部经过前内侧交界部,在足部沿第1~2跖骨间下行,在跖趾关节部与足底弓吻合。在大腿下1/2、膝部、小腿、踝部发出6.75±1.096个皮支,皮瓣均成活。结论豚鼠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一种解剖稳定、容易切取、血供丰富、转移范围大的岛状皮瓣,是较好的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国内外都有报道[1,2],我院于1997年开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取得较好疗效。1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约83%[3]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结合而成,17%由其中的一支形成。两神经的汇合部位多位于小腿中(43%)、下(40%)部,偶也可在胭窝或踝部。吻合型腓肠神经从合成处开始到外踝最高点的长度平均为13cm。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上段小隐静脉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伴行。体表投影是外踝、跟腱连线中点与胭窝中点的连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直径为0.6~… 相似文献
11.
带皮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25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相结合的皮瓣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深部知名血管发出的皮肤穿支为皮瓣转轴点,切取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或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已应用43例,其中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3例,面积30 cm×12 cm~16 cm×8 cm;胫后血管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9例,面积17 cm×9 cm~5 cm×4 cm;以骨间前血管腕背穿支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面积16 cm×6 cm~10 cm×4 cm;以掌指动脉指蹼穿支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3例,皮瓣面积6.0 cm×3.5 cm~2.5 cm×1.5 cm;皮瓣完全成活42例,1例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1/4坏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术式结合了穿支蒂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扩大了皮瓣切取面积与修复范围,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对32侧婴儿和2侧成人肢新鲜标本灌注后解剖观察,并应用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修复5例外伤后轸组织缺损。结果 ①4条主要的皮神经在穿出深筋模时,均有皮动脉胖行,但伴行方式不尽相同。②在小腿中上段以轴型血管为主,中下段以“链条式”连接的伴行血管为主。③由此设计的皮瓣应各有差异,临床应用5例全部成活。结论 ①沿皮神经走向设计的筋膜皮瓣血供可 相似文献
13.
上肢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上肢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腕、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的适应性。方法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拇背侧支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0例手、腕、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结果7例成活,2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该类皮瓣操作简便、损伤小,前臂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可用于修复手掌部桡侧的软组织缺损,但该皮瓣的血供和转移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以同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4例,分析其可行性与优点。结果 3例皮瓣远端1/3发绀并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1~2年,皮瓣臃肿4例,其余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尽早闭合创面,促进早期功能锻练,质地好,可一期修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介绍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取5具新鲜尸体(10侧下肢)分别沿髂外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观测小腿后外侧不同阶段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及对相应部位皮肤的血供。临床设计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创面9例。结果 小腿后外侧上、中、下1/3段分别由腓肠浅动脉、胫后动脉肌皮穿支、腓动脉肌间隙穿支所发出的血管滋养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形成了以神经、血管为中心的串状动脉网,与深筋膜层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相互吻合。临床应用9个皮瓣(9例),完全成活,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结论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2 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进 行解剖, 对腓肠神经及其 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 测。 结果 吻合型腓 肠神经占531 % ;非吻合型占469 % 。该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 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 ±15)c m 由腘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 ±03 ) m m ,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 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 其外径分别为(08 ±04) m m 和(08 ±03) m m 。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 结论 可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等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特点及其在皮瓣设计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临床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量微解剖和标本透明法研究37侧上肢人侧上神经解剖及其与贵要静脉的关系以及营养血管的来源、位置、口径、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全程由神经旁血管营养。神经旁血管由来源于肱动脉与尺动脉的皮肤动脉分支吻合形成。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贵要静脉在1cm左右范围内伴行。结论 顺沿贵要静脉,可切取前臂内侧皮神经、神经旁血管或神经皮肤穿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在猪腹部的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的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抗癌药物用于局部动脉灌注后,使局部轴型血管支配的血管网有损伤的表现,岛状皮瓣远端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抗癌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可影响局部轴型皮瓣的血运,使皮瓣血供的安全范围缩小,为提高相关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