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个月,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16例腕痛消失,2例仍有轻度腕痛,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 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 1~ 5年 ,平均 32个月 ,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 ,16例腕痛消失 ,2例仍有轻度腕痛 ,优良率 10 0 %。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 ,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 ,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月骨陈旧性脱位的新术式。方法 对2例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1例陈旧性月骨脱位行月骨摘除后,自体骨膜联合带血管筋膜蒂骨瓣移植替代月骨术。结果 随访8~36月,2例腕痛消失,1例腕痛缓解,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X线照片示替代月骨骨瓣的位置及密度基本正常。结论 应用自体骨膜联合带蒂骨瓣移植作为月骨的替代物,对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的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 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影像学的改变,并用Krimmer 评分表和DASH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年和6个月,静息时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减低.影像学表现:例1患者X线片月骨可见高密度坏死骨质已吸收,有新骨质形成;例2患者MRI显示坏死骨和腕骨塌陷无进一步进展.2例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DASH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为Kienb?ck病,被描述至今已有110多年。然而,对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期及治疗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月骨无菌性坏死分期主要有Lichtman分期、Schmitt分期、Bain分期,以及基于年龄、月骨状态及腕部状态的新分期和基于术后MRI定量分析的新分期,临床上最常用的是Lichtman分期。尽管已有十几种术式用于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但各个阶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棘手的问题。该文就月骨无菌性坏死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保留月骨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清除月骨死骨保留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腕月骨无菌性坯死的诊断,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坯死的临床诊断特点和分类,规范筛选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2年间收治的51例腕月骨无菌性坏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腕部X线平片是诊断和分类的基础,MRI和同位素扫描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分类以Lichtman的4期分类法敢为适用。I期1例,经保守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Ⅰ ̄Ⅳ期50例,共采用8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均达到临床治愈。对已发生塌  相似文献   

8.
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新术式。方法 对 5 0侧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观测腕部的血管结构。对 10 0侧腕骨标本中头状骨与月骨进行对比观测 ,并做相关性分析。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术 ,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临床应用 2 0例 ,术后随访 1~ 13年。结果 头状骨与月骨的几何形状、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似 ,相关性显著。移位的头状骨有可靠的血运。 2 0例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者术后腕痛消失 ,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结论 该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力学传导 ,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诊断、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诊断特点和分类,规范筛选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2年间收治的51例腕月骨无菌性坏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腕部X线平片是诊断和分类的基础,MRI和同位素扫描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分类以Lichtman的4期分类法最为适用。Ⅰ期1例,经保守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Ⅰ~Ⅳ期50例,共采用8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均达到临床治愈。对已发生塌陷碎裂的月骨,任何方法均不能恢复其正常的形状。结论可应用X线片、MRI、同位素扫描等进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对Ⅰ、Ⅱ期病例宜选用月骨血运重建和生物力学方法;对Ⅲ、Ⅳ期患者选用头状骨移位替代术较合适;对合并舟、三角骨吸收或轻度创伤性关节炎者首选近排腕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带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部月骨缺血性坏死是腕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184 3年 Peste首先发现 ,1910年 Keinbock详细报道了其临床表现 ,亦称 Keinbock病。因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所以治疗方法较多 ,但效果大多不能肯定。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带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的方法 ,治疗 、 期月骨缺血性坏死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7例 ,均为男性 ,体力劳动者。年龄 2 5~ 4 7岁。左侧 2例 ,右侧 5例。其中 2例有外伤史 ;病程 3个月~ 3年。临床表现 :均有持续性腕痛 ,主动活动或持重物后疼痛加剧。检查发现腕背…  相似文献   

11.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腕关节疼痛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该文就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分期、治疗等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作于1985年始,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及100侧长春出土腕骨标本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术,用于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以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22例,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消除了腕痛,腕关节功能和手的握力有了明显改善,均恢复了原有工作。结论 本手术方法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5~1995年应用月骨摘除带蒂掌长肌腱条捆绕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及合并骨性关节炎病人10例,陈旧性月骨脱位6例,随访1~10年,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月骨缺血性坏死4例,较晚期合并月骨变形及骨性关节炎6例,陈旧性月骨脱位6例;男14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9例.结果 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示移位的腕豆骨均未出现密度增高、囊性变、塌陷及碎裂等坏死征象.结论 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方法:通过对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及腕关节X线影像学的研究,阐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致病因素。结果(1)月骨的血运有20%由掌侧或背侧单一滋养血管供血或主要供血,这类单侧主干型血供的月骨易发生无菌性坏死。(2)月骨内骨小梁的走行方向由远端行向近端,相互平行,这与月骨的应力传导方向相一致。(3)月骨内微血管中央段的数量多而小,掌侧段血管稍粗大,血管面积及其与骨截面积比值最大。(4)病变组月骨呈掌屈畸形。结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是月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按Lichtman分期,Ⅱ期7例,Ⅲ期5例,诊断至手术时间为7~4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腕部疼痛、无力感,腕背侧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和握力减弱等临床表现,X线片显示:月骨不同程度囊性变、密度增高或边缘硬化.采用腕关节部分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拆除石膏后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腕背部切口瘢痕增生.术后腕部疼痛、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半年后随访X线片显示月骨形态正常、坏死区消失6例,明显缩小3例,部分缩小3例;舟-月-头状骨间隙消失,见骨性融合,桡腕关节间隙正常.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活动度、握力均较术前改善,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3.3%.结论 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效果确切,保留腕关节大部分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较为少见,多有外伤史,治疗较困难。二、三期患者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对腕关节功能影响颇大,治疗方法虽较多,但临床效果难以肯定。我院自1991年采用牙托粉自行研制的人工月骨治疗该病4例,经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0~30岁,病程1~3年,仅2例有外伤史。均表现为腕部活动性疼痛。查体: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X线拍片骨密度增高,形态失常,关节间隙变窄。1.2手术方法采用腕背部侧横切口,注意勿损伤腕背静脉,向两侧牵开指伸肌腱及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月骨缺血性坏死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月骨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解剖因素和Lichtman分期。儿童患者和Lichtman分期Ⅰ期患者宜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带蒂骨瓣移位填塞月骨骨壳、桡骨截骨短缩术、桡骨楔形截骨术等,各有优缺点。结论月骨缺血性坏死治疗方式应针对患者不同症状及分期选择,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带蒂豌豆骨移位修复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对于Lichtman 期的患者早期可试用外固定治疗 , 期以上的治疗目前多主张以手术为主。杨志明等 [1]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坏死取得了成功。我们自 1 992年 6月~ 1 998年 5月亦采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 1 2例 ,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2例均为男性。年龄 2 2~ 34岁。右腕 7例 ,左腕 5例。煤矿风钻工人 8例 ,农民 4例。早期症状主要为腕痛 ,握力减退 ,经对症治疗无好转 ,直至腕关节不能持重物、无力而就诊。检查 :腕背侧轻度肿胀 ,月骨压痛 ,叩击痛明显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 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骨瓣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 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 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