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飞  ;蒋梅先 《中医药研究》2009,(10):1140-114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的时间节律。方法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誊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不同中医证型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155例AMI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平旦、日中;气阴两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在日中、下晡。结论2006年12月-2007年4月不同证型AMI发病高峰的五脏主时时段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医证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测定 AMI各中医证型患者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并与健康人比较 (对照组 ).结果 AMI不同证型组与对照组的 RBC- C3bRR相近, RBC- ICR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以阳脱阴竭组及心阳虚衰寒凝心脉组为甚.结论免疫损伤、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增高参与 AMI病理发展过程. RBC- ICR可作为预测和诊断 AMI的重要辅助指标,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而提高 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救治及提高生存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病变程度分别用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表达,中医证型分为痰浊偏寒、痰浊偏热、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阳虚、阴虚、阳脱;使用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以9个中医证候为自变量,以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阳脱证、血瘀证、寒凝证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气虚证、血瘀证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阳脱证、气虚证、血瘀证、寒凝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若患者出现阳脱证、气虚证、血瘀证、寒凝证,则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以提高确诊率。方法:收集67例老年AMI住院患者,就其症状和证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46例(68.66%),女性患者21例(31.34%),老年男性的发病率高于老年女性,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以典型心绞痛(38.81%)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呼吸困难(28.36%)、胸闷(14.93%)、心悸(11.94%)、上腹部不适(5.97%);梗死部位以下壁(34.33%)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前壁(26.87%)、广泛前壁(22.39%)、高侧壁(7.46%)、心内膜下(5.97%)、右室(2.99%);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闭塞型(38.8%)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气滞血瘀型(31.3%)、阳气虚型(22.3%)、阴血虚型(7.4%)。结论:老年AMI患者,以胸痛和呼吸困难为多见,梗死部位以下壁和前壁为多见,中医证型以实证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发病时间及症状加重时间与哮喘不同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哮喘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既往发病规律、发病诱因、症状及主要症状发作或加重时间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证属寒性的哮喘多发于夏秋季,属热性的多发于秋冬季。虚性哮喘症状多发于或加重于夜间,少阳郁热证哮喘以晨间为主,实性哮喘则以白天为主。结论:哮喘发病及症状加重时间在不同证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矫娜  邹志东  刘红旭  王玲  周琦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54-255,28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证型分布及其常见证候临床诊断。方法基于“首发基金”及“51510项目基金”课题所设计临床调查表(CRF)为基础,对AMI临床证型名称进行频数统计,并分析其常见证候临床表现。结果(1)临床医生辨证证型:CRF表证型统计,共计84个,单一证型有2个,复合证型有82个,以3证及4证组合为多。(2)合并证型统计:证型精简为39个,单一证素4个,复合证素组合35个,其中以2证组合和3证组合为多。(3)证候临床诊断:对病例数较多的气虚血瘀,气虚血瘀痰阻,气阴两虚血瘀痰阻,气阴两虚血瘀,血瘀痰阻,阳虚血瘀,气虚血瘀痰阻热,阳虚血瘀痰阻等证型进行临床表现统计,胸痛为所有证型所共有的表现。结论AMI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较为复杂多样,临床辨证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必要制定出AMI统一规范的临床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为两组,对原临床辨证的中医证型进行归纳,计算同一证型在两组间的构成比。结果:364例患者中医辨证共分7型,气虚血瘀、气虚痰瘀互阻、气虚痰浊闭阻属于虚实夹杂证,痰瘀互阻、寒凝心脉属于实证,气阴两虚、阴竭阳脱属于虚证。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63例)虚实夹杂证占33.46%,实证占55.51%,虚证占11.0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101例)虚实夹杂证占69.31%,实证占20.79%,虚证占9.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证比例较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虚实夹杂证比例较高,而虚证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寻AMI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对10年来我国AMI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重点对中医证候研究、辨证治疗研究、基本方治疗研究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AMI最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心血瘀阻、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气虚、气阴两虚。目前存在问题是缺少统一分型标准、实验设计不规范等。结论尚需进行大规格、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AMI中医证候规范的研究,进行科学规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9年0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设为观察组,经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组(n= 25)、痰阻心脉组(n=19)、气阴两虚组(n=15)及心肾阴虚组(n=21),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节气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2月4日(立春)-2008年2月3日(立春)笔者所在医院AMI病例资料,将发病节气化为角度坐标进行圆形分布统计,分析A-MI虚实证的发病节气特点。结果 430例AMI患者中实证多发于小雪、大雪、小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发病节气高峰点为立春时节。虚证多发于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季,不存在特定高峰点。结论 AMI虚实证型的发病节气存在集中趋势,在AMI的二级预防上应注重辨证防治,同时,在上述节气时段应加大AMI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中医五脏是人体生理调控模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系统论角度对目前脏象本质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认为 :1.中医五脏主要是对人体整体“应时而变”调控机制的分类概括。 2 .五脏实质是机体在“应时而变”调控过程中形成的功能性结构———生理调控摸板 ,它与NEI的关系是高层次与低层次、抽象化与具体化、调控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五脏网络调节思想的孕育、形成过程的梳理,明确地提出五脏在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中的网络调节作用,旨在阐明肝脾肾调节血液生成的过程正是这种网络调节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从<周易>与<内经>的比较中,归纳出三种脏象模式:八卦脏象、六节脏象和五行脏象.从中发现了朴素的网络思想,并指出其模糊性.进一步从现代五脏本质研究的多种学说(三胚层说、人体功能子系统说、人体自控大系统、人体生理调控模板、五脏调节说等)中得到启迪,五脏网络调节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极为相似.由此,提出五脏网络调节学说.这种调节体现在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五脏致喘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喘证病机认识的归纳,总结出喘证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联,并详细阐述五脏致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贺林玉  彭贵军 《新中医》2021,53(5):10-13
以五脏为纲、五脏虚证为立足点,对近代各医家关于糖尿病肾病病机认识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出五脏虚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五脏虚损兼实邪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五脏虚证是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病机核心.以期从病机认识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五脏气血阴阳,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以安五脏之精神。现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味入五脏"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方法:总结《伤寒论》中能够体现"五味入五脏"组方理论的方剂,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张仲景运用"五味入五脏"理论的规律:1)使用厚味药物;2)方剂中厚味药物的剂量较大,或种类较多;3)运用时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结论:"五味入五脏"理论作为一种临床配伍用药技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正确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五神学说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于个体的精神心理活动及部分行为活动的一种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形神统一"的理论。在明确中医五神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中医五神与精神心理活动的相关性,基于此,通过对五神病变的临床表现进行概括总结,阐明中医五神学说对于精神心理活动异常疾患辨证论治的重要性。结合临床上一些精神心理活动异常疾患辨治的需要,拟建立一套基于中医五神学说的辨证思维模式,以期对中医临床医疗实践活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总结喉源性咳嗽的年节律性。方法详细记录患者咳嗽发作或加剧时间、证型以及咳嗽的轻重程度,应用归属统计及Ridit检验比较喉源性咳嗽的时间特点、证型特点及轻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喉源性咳嗽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两个时段。春季以风邪困肺型为多见,以轻度咳嗽为主;秋季以阴虚火旺型为多见,以中度咳嗽为主。结论喉源性咳嗽具有明显的年节律性,掌握这种规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疆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观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08年1-7月收治的522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分析其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上的分布特点。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以秽浊痰阻证多见。结论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新疆的地域、气候、饮食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