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学校开展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闵行区莘庄镇1500名小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高年级当场填写,当场收回;低年级(三年级及以下)采取家长同学生一起填写,次日收回.应用Epdate3.0进行数据录入,SAS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00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是11.73%,男女生分别为12.97%和10.67%.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学生的年龄、性格、是否能集中精力学习或做事、学习成绩、是否与父母经常沟通、学生做错事时父母采取的行为、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学生认为意外伤害是否可以预防、外出时是否告诉父母去向、过马路时是否看交通灯、是否感到作业难.结论 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生存在多种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学校及其他部门应就危险因素对学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南通市两所小学3~6年级的学生及家长,以问卷方式调查在过去1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以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水平。结果:共调查350例学生,其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4.5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26.01%。跌伤和碰撞伤是最常见类型,其伤害的地点是学校。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年龄、行为性格特点等有关。结论:小学生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对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县5所中小学共2 9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收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辅助问卷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0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55人(34.0%),高于非留守组的354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落伤228人(14.0%),烧烫伤91人(5.6%),锐器伤59人(3.6%),咬伤49人(3.0%),砸伤26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年龄、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及交通拥挤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初中生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宁市9所中学的初中3个年级1 202名学生在3个月中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3.8%,男生(27.23%)高于女生(20.17%)(P<0.005);前3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51%)、扭伤(34.27%)、碰伤(28.67%);主要意外受伤发生地点为学校(38.3%),其次为其它公共场所(23.8%)和家中(23.4%).性别、民族、日常照看人、父亲学历、某些健康相关问题、窒息、运动时间等因素与初中生发生伤害有关.结论:影响初中生伤害发生的因素众多,预防和控制初中生伤害的关键要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针对有关危险因素,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太原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各类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太原市六城区两郊县区共2376名小学生,进行"太原市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自填。对其中有关意外伤害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在2376名小学生中,共有1166人发生过意外伤害,占调查人数人数的49.07%,发生意外类型中前三位分别为:坠落及跌伤、物体砸伤与碰伤及动物咬伤,溺水的发生率最低。在发生过意外伤害的人中,共有589人次出现了各种伤害结果,占发生伤害人数的50.3%,在所有伤害结果中,前三位为:皮肤破损与出血、割伤刺伤及捅伤、骨折或关节脱臼,失去手、脚的部分或全部发生率最低。经χ2检验,男孩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χ2=63.107,P<0.05),城区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二者有统计学意义(χ2=7.254,P<0.05)。结论太原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类型复杂,严重地威胁着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应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学生2 430名,回顾性调查1年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4.24%,男生(36.85%)高于女生(31.51%)(χ2=7.685,P=0.006),郊区(38.97%)高于城区(29.48%)(χ2=24.281,P=0.000);四年级最高(56.52%),年级之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82,P=0.000)。居发生率前3位的意外伤害分别为跌伤(18.81%)、碰击伤(3.37%)、烧烫伤(2.22%)。以轻伤为主,占92.8%;下肢(34.4%)、手指(20.7%)为主要伤害部位,家里或宿舍(28.3%)、学校(24.6%)、上学途中(22.4%)为主要伤害发生场所。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增高,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205.566,P=0.000)。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教育预防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和疾病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二所县区小学,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伤害调查表》,对小学生的意外伤害现状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害的总发生率为16.5%,各年级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7.4%、12.2%、20.6%、11.8%、21.4%、12.9%。伤害类型前五位依次是:跌伤、碰撞伤、车辆伤、烧烫伤、食物中毒。小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其性别、家庭居住地、家庭成员关系以及是否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有关。结论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应结合农村地区小学生特点,对意外伤害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大理市某白族山区小学78名学生,以自制问卷形式调查小学生意外伤害及相关情况.结果:留守儿童28名,意外伤害发生率64.29%(18/28),高于非留守儿童组30%(15/50),差异有统计的意义(X2=8.64,P<0.05),留守儿童组前3位意外伤害原因依次为:咬伤、烧烫伤、锐器伤.意外伤害与是否留守、监护类型和年龄有关.结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为突出,白族山区又有其特点,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策略,控制白族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状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城、乡31所学校,22 384名中小学生进行1学年内意外伤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6.87%,男生高于女生,严重伤害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伤害类型的前五位依次是切扎伤、跌伤、非机动车伤、撞击伤、烫伤;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离学校的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意外伤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预防的重点是培训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幼儿园1010名学龄前儿童(2~6岁),2006年1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44.3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6.05%及42.24%,伤害次数发生率为 .1%.男女前5位伤害均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和幼儿园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孩子的难抚育型气质类型、母亲不良管教和监管方式(未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孩子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孩子情绪不稳及多动等行为特点;保护因素为家里备有急救药箱、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教、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等.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城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银玲  李娟  薛磊  叶冬青 《安徽医学》2014,(11):1602-1606
目的探讨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社会经济损失,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大学生,采用自编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对其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损失。结果医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12.28%,伤害事件年发生率为18.67%。每位伤害患者年平均发生伤害1.52次,年平均医疗费用为417.90元,平均每次伤害医疗费用为274.95元。伤害发生类型的前五位分别为:跌伤(29.89%)、动物或昆虫咬伤(15.72%)、碰撞伤(14.79%)、车祸(交通伤)(10.17%)、烧烫伤(7.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担任干部或参加社团、体育锻炼是医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社会经济损失较重,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其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学现状及特点。方法以1997~1999年间居住海口市1年以上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的分类及诊断。结果受调查的海南省海口市1997~1999年2万名0~14岁儿童中,严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0/10万,死亡率为20/10万,残疾发生率为30/10万。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为40%,居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意外死亡的原因为外伤(车祸、跌落)、溺水、中毒。严重意外伤害的原因依次为外伤(跌落、切割伤、交通事故)、溺水、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异物、电击伤、中暑。意外死亡及严重意外伤害均男童多见,7~14岁学龄儿童占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及学校多见。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依次为男童、7~14岁学龄儿童、环境因素(缺乏交通管理和安全意识、建筑工地缺乏安全措施)、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及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结论意外伤害是海口市1997~1999年间0~14岁受调查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和行为差别,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44个班级2641名在校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及家长对意外伤害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的认知以及自身行为方式等。结果88.88%的学生听说过意外伤害;72.86%和72.62%的学生在玩耍、运动时会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87.04%认为在运动前需要做准备活动。在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中以不走斑马线穿马路、骑车带人等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8.63%、14.06%。不同性别学生比较发现,初中和高中女生在听说过意外伤害、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玩塑料子弹枪可能会伤人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比较发现,某些认知和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程度反而下降,行为更加不正确。有95.6%的家长认为意外伤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分别有89.65%、52.31%、45.24%的家长认为跌倒、物体砸伤或碰伤、机动车交通事故是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结论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认识不足,存在许多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应针对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卫校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及其对伤害的认知情况。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调查2007级学生对伤害的认知及一年来的意外伤害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7.1%,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5.0%,女生伤害发生率为36.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不足,存在的伤害行为亟待消除。结论某卫校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较严重,其对意外伤害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长沙市学龄期儿童意外伤害知识与危险行为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小学866名6~12岁小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知识及近6个月内危险行为发生现状的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的得分为11.83±2.38,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水平在儿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自出生至今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年龄、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影响显著。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得分为17.61±10.35,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在儿童性别、出生时父亲年龄、父母婚姻状态、和谁居住、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及接受医疗诊治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父母的婚姻状况、儿童性别对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影响显著。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水平与危险行为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认识不够,且危险行为也较为普遍。研究指出了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及危险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对控制与干预儿童意外伤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莉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7):721-725,841
目的深入探讨意外伤害存在的一些客观及主观因素,如: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健康教育的认知及家长的婚姻情况、生活习惯、健康教育的认知等对伤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我们在浦东新区的4个学区随机选取了8所小学,采用自编的“浦东新区学生意外伤害知识问卷”及“浦东新区学生家长意外伤害知识问卷”,分别对家长及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知识、信念、行为、态度的调查。结果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的调查发现,学生中曾乘车不系安全带、购买流动摊贩食品、课间拿文具嬉闹分别占着相当高的比例;对学生两项技能的调查发现,游泳和骑车中,学生中仍存在着不少危险因素。在回顾性调查显示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7.94%,远远大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的报告发生率。家长调查中,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本次调查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结论通过此项研究,为今后针对性地开展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包头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对伤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调查包头市12所中小学校6~18岁学生2001~2003年期间伤害情况。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4.3%,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7.5%,女生伤害的发生率为31.4%,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46.218,P<0.01);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8.7%,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29.5%,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39.7%,三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5.111,P<0.01);对意外伤害知识的总体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也会随之提高,但对意外伤害的个别知识的认识却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行为愈加规范。结论:包头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较严重,中小学生缺乏对伤害的认知,已成为包头市青少年的重大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泰安市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原因,为制定伤害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安市3所中小学2 125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0.49%,男生(39.72%)显著高于女生(18.39%)(P<0.01),初中生(39.30%)显著高于小学生(22.70%)和高中生(21.27%).列前5位的伤害依次为跌伤(9.98%)、刀割伤(3.86%)、烧烫伤(3.62%)、动物咬伤(3.34%)和交通伤(2.49%).意外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等密切相关.结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该针对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初中生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686名初中生进行1a随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村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1a内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8.7%,其中男生为34.4%,女生为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8,P=0.002);不同年级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不同,其中初一学生发生率最高;听说过意外伤害的为80.8%;意外伤害多发季节在夏季(79例,40.1%);地点主要在家中(99例,35.9%)和学校(97例,35.1%);100例(50.8%)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后去医院处理;意外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434,63.2%)、异物伤(269,39.2%)、碰击伤(234,34.1%)等。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已建立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系统,统计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昆明地区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308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年昆明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发生类型是摔碰伤,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家庭文化程度、安全教育(P <0.05)。结论儿童意外伤并非都是不可预料,无法避免的,应针对存在高危因素者密切关注,积极预防,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