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型术 (PBMV)对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各家意见不一。我们对 12例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 PBMV,并对其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 ,以探讨其可行性。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女 9例 ;年龄 33~ 5 6 (平均 4 7±5 .2 )岁 ;病程 11~ 2 6年 ,平均 19.5± 5 .6年 ;距二尖瓣分离术时间 8~ 13(平均 9.5± 2 .3)年。 3例合并轻度二尖瓣返流 ,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1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 级 8例、 级 4例 ,心房颤动 5例 ,术前平均心胸比例为 0 .5 8±0 .0 6 (0 .4 6± 0 .6 8)。二尖瓣口面积…  相似文献   

2.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 (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MR)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二尖瓣球囊导管治疗MS伴中度MR患者 6 2例 ,其中二尖瓣膜明显增厚、钙化者 7例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心功能(NYHA分级 )等主要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结果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 [(0 83± 0 18)cm2 比 (1 86± 0 2 4 )cm2 ,P <0 0 1],左房平均压 [(32± 8)mmHg比 (13± 8)mmHg ,P <0 0 1,1mmHg=0 133kP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 [(18± 9)mmHg比 (5± 3)mmHg ,P <0 0 1]明显降低 ,心功能明显改善 [(2 81± 0 2 4 )级比 (1 4 6± 0 37)级 ,P <0 0 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显著改变 [(4 5± 4 )mm比 (4 6± 4 )mm ,P >0 0 5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中度返流患者PBMV的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中老年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MS)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的远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 :MS患者 86例 ,男 2 5例 ,女 6 1例 ,年龄5 0~ 74岁 ,平均 (5 8± 4 6 )岁。术前采用Wilkins[1] 法二尖瓣超声评分均≤ 10分。心功能 (NYHA)Ⅱ级 4 8例 ,Ⅲ级 35例 ,Ⅳ级 3例。采用改良Inoue法行PBMV。房间隔穿刺可采用多种定位方法 ,其中包括我们提出的右心缘最突出点定位法[2 ] 。术后共随访 32例患者 ,男 11例 ,女 2 1例。随访(4 3± 2 0 )个月。2 .结果 :(1)PBMV近期疗效 :86例中有 83例 (96 5 % )成功。PBMV术后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4.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虽效果满意 ,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1995~ 1999年 ,我们应用长效青霉素治疗 PB-MV术后再狭窄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2 7例为采用改良 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者。其中术后长期应用长效青霉素 12 0万 U肌注 ,每 3周 1次者 5 0例 (下称治疗组 ) ,男 18例、女 32例 ,年龄 2 3~ 5 4岁、平均 34.2± 8.5岁。心功能 级 2 2例、 级 2 8例 ,房颤 19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术后未用长效青霉素者 77例 (下称对照组 ) ,男 2 8例、女 4 9例 ,年龄 2 1~ 5 8岁、平均 34.8± 9.1岁。心功能 …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 :32例接受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 )的二尖瓣狭窄 (MS)伴心房颤动 (Af)患者 ,女 19例 ,男 13例 ,年龄 ( 32 5± 6 1)岁 ,风湿性心脏病史 2~ 10年 ,Af平均 2 2年 ,一般≤ 3 5年 ;心功能 (NYHA)Ⅰ级 2 2例 ,Ⅱ级 10例 ;单纯二尖瓣狭窄 2 6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和 (或 )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例 ;胸前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病变Wilkin′s法评分在 7~ 11分 ,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房血栓 ;对照组 2 6例MS伴Af的Wilkin′s评分与复律组一样。两组PBMV术均采用改良Inove单球囊扩张法。术前、后 4 8~ 72h分别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价经皮穿刺二尖瓣联合部机械扩张术 (PMMC)治疗瓣膜条件差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全组 14例病人 ,年龄 2 8~ 5 3岁 ,平均 ( 34± 11 7)岁 ,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 (TTE)示二尖瓣口面积 (MVA)为0 72~ 0 94cm2 ,平均 ( 0 81± 0 18)cm2 ,二尖瓣评分 9~ 12。所有病例进行PMMC。术中检测二尖瓣跨瓣压差为 13~2 8mmHg ,平均 ( 19± 8 8)mmHg。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 0 % ,术后二尖瓣跨瓣压差为 ( 1 4± 0 8)mmHg。术后 1dTTE示MVA为 1 70~ 2 5 0cm2 ,平均 ( 1 98± 0 2 3)cm2 。结论 PMMC是治疗瓣膜条件差的二尖瓣狭窄的一种安全、经济及有效的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noue法对13例年龄≥60岁的MS患者施行PBMV,其中10人接受5-12年中长期随访,收集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有关心脏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5-12年测得参数:(1)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分别为:0.96±0.15 cm2、1.73±0.27 cm2、1.51±0.32 cm2(P<0.01),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2)二尖瓣跨瓣压分别为2.82±1.51 kPa、0.87±0.34 kPa、1.52±0.41 kPa,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3)左房平均压分别为3.82±1.73kPa、1.81±0.95 kPa、2.16±0.52 kPa,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100%,术后5-12年随访心功能仍维持在Ⅱ级以上者占80%,5-12年后再狭窄发生率20%。结论:PBMV治疗老年人MS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二尖瓣功能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间隔缺损 (AVSD)矫治术后二尖瓣功能的远期转归。方法 收集 1992年 10月至 2 0 0 3年3月在我院手术的AVSD患儿 135例 ,男 6 0例 ,女 75例。年龄 :11个月至 2 3岁 (平均 10 3岁± 5 7岁 ) ,手术年龄 :2个月至 14岁 (平均 5 9岁± 4 2岁 ) ,体重 :3 5~ 5 6 0kg(平均17 3kg± 9 7kg)。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CAVSD) 32例 (占2 3 7% ) ,不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PAVSD ) 82例 (占6 0 7% ) ,过度型房室间隔缺损 (TAVSD) 2 1例 (占 15 6 % )。局限二尖瓣返流 (MR) 9例 (占 6 7% ) ,轻度MR 4 5例 (占33 3% ) ,中度MR 5 5例 (占 4 0 7% ) ,重度MR 2 6例 (占19 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功能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 :6个月至 10年 (平均 4 3年± 2 7年 )。结果 全组术后无二尖瓣狭窄发生。术后MR减轻 4 7例(占 34 8% ) ,维持术前状态 79例 (占 5 8 5 % ) ,加重 9例 (占6 7% )。随访中 ,术前轻度MR者 ,13%于术后 6个月内进展为中度 ;术前中度MR者 ,14 %于术后 6个月内进展为重度 ;术前重度MR者 ,15 %于术后 1个月内进行性加重。大部分MR术后维持稳定状态。中、重度MR患儿需长期口服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 4例重度MR伴顽固性心力衰竭分别于术后 0 5、2、3及 3 5年行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告根据身高、体重和二尖瓣环内径 (MAD)选择球囊直径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 80例的疗效 ,并与根据身高选择球囊直径行PBMV进行了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 :选择 1998年 4月~ 2 0 0 3年 9月适宜行PBMV、且无心房纤颤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16 0例 (男6 8例 ,女 92例 ) ,平均年龄 (4 3 2± 14 4 )岁。二尖瓣狭窄病史 4个月~ 2 2年 ,平均 6 1年。心功能Ⅳ级 2 2例 ,Ⅲ级 10 2例 ,Ⅱ级 36例 ;均排除风湿活动、电解质紊乱及感染等因素 ,均经心脏超声除外附壁血栓。随机分为二组 ,综合组 80例 ,根据身高、体重和MA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 (MS)并中度反流 (MR)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 4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行PAMV治疗。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2± 0 2 2 )cm2 增至 (1 94± 0 2 5 )cm2 (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2 7± 1 0 1)kPa降至 (1 0 2± 0 5 6 )kPa(P <0 0 1) ;心功能由 (2 6 1± 0 2 2 )级改善至 (1 42± 0 46 )级 (P <0 0 1) ;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例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随访 37例患者 (18± 4)个月 ,二尖瓣口面积、左室最大前后径及心功能与术后比较 ,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掌握好病例选择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尺度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PBMV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二尖瓣反流是经皮静脉穿刺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并发症之一。为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由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10月 ,对 85例二尖瓣形态学积分 (score)≥ 8的二尖瓣狭窄患者 ,分别采用二尖瓣直径分级次扩张法和改良Inoue法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85例患者中 ,男 34例 ,女 5 1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4 5± 16 )岁。病程 2~ 2 5年 ,平均 (11 7± 8 3)年 ;其中 5 6例有咯血或咯粉红色泡沫痰病史 ;术前心功能(MYHA)Ⅱ级 15例 ,Ⅲ级 5 2例 ,Ⅳ级 18例 ;心房颤动 6 3例 …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气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气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的效果。方法  34名患者 ,其中男 1 4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71 (61 5± 9 4)岁。采用Inoue管或国产导管进行PBMV并观察手术前后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和瓣膜超声形态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二尖瓣面积由 (0 92± 0 2 3)cm2 增至 (1 97± 0 52 )cm2 (P <0 0 1 ) ;二尖瓣跨瓣压由 (2 54± 1 1 3)kPa下降至 (0 63± 0 52 )kPa(P <0 0 1 ) ;左心房压从 (3 0 2± 1 34)kPa降至 (1 67± 1 0 2 )kPa(P <0 0 1 ) ;术后新出现二尖瓣返流 7例 ,返流加重 6例 ,但不影响疗效。 3例术中发生脑栓塞。 1 5例在 0 5~ 3年内复诊的患者中有 3例因二尖瓣再狭窄伴心功能恶化而住院。结论 PBMV对老年二尖瓣狭窄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病例选择、手术操作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41例患者中长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5~8年的疗效。方法对41例PBMV患者进行术后追踪5~8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1±1.8)年。结果PBMV术前二尖瓣口面积(MVA)(1.08±0.43)cm2,术后显著扩大(2.01±0.39)cm2,与术前比较,P<0.01;随访5~8年,MVA逐渐减少至(1.52±0.28)cm2,与术后比较,P<0.01;再狭窄发生率为22.0%。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者100%,5~8年后心功能仍维持在Ⅰ~Ⅱ级者占87.6%。结论PBMV术后5~8年以上临床中远期疗效令人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二尖瓣狭窄 (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R)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的效果。方法 将 2 6例MS合并轻、中度AR患者 (A组 )和 34例单纯MS患者 (B组 )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A组左心房平均压力(MLAP)从术前 2 3 5± 4 6mmHg降至 11 2± 2 9mmHg(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 (MVG)从 17 2±7 7mmHg降至 2 3± 2 6mmHg(P <0 0 1) ,二尖瓣口面积 (MVA)从 1 1± 0 2cm2 增至 2 1± 0 2cm2(P <0 0 1) ,左心房内径 (LAD)从 43 3± 5 0mm降至 36 4± 3 7mm(P <0 0 1)。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消失率为 73%。心功能分级 (NYHA)从术前 2 7± 0 5级改善至 1 1± 0 7级 (P <0 0 1)。随访与术后比较 ,除MVA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上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且A组随访左心室内径 (LVD)仍在正常范围 ,亦无主动脉瓣返流增加。结论 对于MS合并轻、中度AR ,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 ,应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研究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瓣膜分离术后二尖瓣再狭窄15年经验及长期随访。方法:摒弃传统的三步法,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结果:492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成功率98·2%(483/492),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从(0·89±0·18)cm2至(2·21±0·41)cm2。211例随访8个月至9年2个月,二尖瓣再狭窄率为11·14%(24/211),病死率为(4·2/211),二尖瓣再置换术为5·2%(11/211)。46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MVA)由(1·03±0·28)cm2增至(1·94±0·27)cm2(P<0·001),其中28例随访(4·3±2·1)年,MVA为(1·81±0·27)cm2(与术前比较,P<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第二次PBMV。结论:一步法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年龄≥50岁伴轻度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者,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者,近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报道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换瓣术后 6~ 1 2月肺功能能得到改善。本文对1 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二尖瓣扩张术 (PBMV)前后作心肺功能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4月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MS) ,在我院行PBMV术患者 1 6例。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2~ 5 5岁 (平均 3 3 .4± 7.2岁 ) ,病程 3~ 1 2年 (平均 6 .8± 3 .2年 ) ,心脏功能 (NYHA标准 ) 级 2例 , 级 1 1例 , 级 3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MR) 6例 ,轻度主动脉瓣关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老年与中青年二尖瓣狭窄的效果。方法二尖瓣狭窄患者491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96例,≥60岁)及中青年组(395例,≤60岁),两组均行PBMV,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远期发生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合并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最后扩张直径为(24.9±1.12)cm、术后左房压为(16.2±5.2)mmHg、术后即刻二尖瓣口面积(MVA)为(1.91±0.22)cm2,中青年组分别为(25.4±1.35)cm、(15.1±4.1)mmHg、(2.01±0.18)cm2,两组比较,P均<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发生不良事件合并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分别为29例(34.1%)、77例(21.3%),两组比较,P<0.05。老年组MVA、心功能评分分别为(1.61±0.21)cm2、(2.07±0.77)分,中青年组分别为(1.67±0.21)cm2、(1.80±0.77)分,两组比较,P均<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术前心功能、Wilkins积分、即刻MVA、术后平均左房压、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为远期不良事件合并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的影响因素。结论与青壮年相比,老年人行PBMV同样安全有效,尽管心功能改善程度不如青壮年,但年龄不是PBMV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2010年9月在本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住院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患者1600例,其中120例合并三尖瓣反流,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5±7.4岁),男性40例,女性80例,病程3~20年,二尖瓣口面积0.4~1.5 cm~2(0.9±0.3)cm~2,三尖瓣反流面积3.2~26 cm~2(11.2±6.5)cm~2。以76%泛影葡胺17 mnl递增法扩张,每次增加0.5~1 ml,扩张终点使左心房压下降50%以上,或左心房平均压达到15 mmHg以下,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消失或明显减轻。结果 90例患者经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二尖瓣口面积(1.7±0.3)cm~2,较术前(0.9±0.3)cm~2显著增加(P<0.01);对于轻中度三尖瓣反流者,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1.5~6)cm~2(5.4±2.0)cm~2,较术前(2.7~10)cm~2(7.2±3.5)cm~2显著减少(P<0.01);对于重度三尖瓣反流者,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10~24)cm~2(16.5±5.0)cm~2,较术前(11~26)cm~2(17.3±5.6)cm~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左心房直径(45.4±7.4)mm,较术前(49.7±7.9)mm显著减小(P<0.01),术后右心房直径(28.7±5.6)mm,较术前(46.5±6.3)mm显著减小(P<0.01),术后左心房平均压(15.6±6.1)mm Hg较术前(25.5±6.6)mm Hg显著减小(P<0.01),术后右心房压力(13.2±2.4)mm Hg较术前(18.5±4.7)mm Hg显著下降(P<0.01);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从中重度减为轻度,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从术前0~1/6级升高到1~2/6级,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即术前可登楼2~4层即感觉胸闷气促,术后可以登4~7层,随访2月~9年(平均76±32月),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减轻三尖瓣反流面积,改善生活质量,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是对于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PBMY术?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治疗(附3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外科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自 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4月 ,38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5例 ,年龄 32~70岁 ,平均 (5 8± 8)岁。术前纽约心脏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 4例 ,Ⅲ~Ⅳ级 34例。轻度二尖瓣返流 6例 ,中度 16例 ,重度 16例。合并室壁瘤 6例。除 6例轻度返流患者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 ,其余 32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手术。结果 无手术及术后早期死亡 ,无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症状消失 ,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Ⅱ级。随访 37例 ,平均随访 (2 0 8± 14 3)个月 ,除 1例远期死亡 ,1例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外 ,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中度以上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二尖瓣成形术应为首选 ,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二尖瓣口机械性梗阻而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可使狭窄的二尖瓣口开放 ,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缓解。本文根据心电图变化 ,对 10 0例行PBMV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检测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心电图V1导联R波变化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1 资料 选择 1993年 4月至 1999年 7月进行PBMV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ECG资料完整且无房颤者共 10 0例 ,男 33例 ,女 6 7例 ,年龄 18~ 6 2岁 (37± 6 8)岁 ,病程 1~ 30年 (6 8± 7 6 )年 ,随访 6~ 6 3个月 (2 6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