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高效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搭配方式。方法: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为主的方法治疗143例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1)单用SGB65例(45.5%),注入1%利多卡因7ml,小儿酌减,注速2ml/5s,每天一次,6~12次为一个疗程。(2)SGB并用纳奥山(Naosan)法或相应部位神经阻滞者21例(14.7%),SGB1天1次,6~12次为一个疗程,纳奥山法4天1次,3次为一个疗程。(3)SGB并用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block,LSB)者6例(4.2%),先作L2~3、L3~4的交感神经节阻滞,每处注入1%利多卡因3~5ml,后作SGB5ml。结果:治愈(优):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伴随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占118例(82.52%);好转(良):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大部分伴随自觉症状消失,虽有个别症状,但经其他神经阻滞后症状消失,占25例(17.48%);无效(劣):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很快复发,本组无劣者。结论:(1)报道143例不定陈诉综合征高效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的临床疗效,获得满意效果,治愈118例(82.52%),好转25例(17.48%)。(2)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常用、有效的良法,但并非唯一方法,认为可采取合用相应部位神经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纳奥山法。  相似文献   

2.
蒋劲  张德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34-3735
目的 对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加以观察,并提出预防及处理的方法。方法 观察患有头面部,上肢,胸部及交感神经生疾病患526例,在2382例次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穿刺针损伤引起:一过性上肢麻木1.76%(42/2382),误穿血管,出血3.4%(82/2382),无气胸发生;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头晕,耳鸣7.8%(816/2382),寒战0.08%(2/2382);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8.9%(212/2382),高位硬膜外腔阻滞0.04%(1/2382);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即并发症:声音嘶哑8.1%(192/2382,策蜕位疼痛3.0%)72/2382),异物感3.6%(86/2382),未出现感染。结论 熟悉相关解剖,准确定位,摸清并固定C6横突前结节,垂直进针,避免向内向上进针,使用少量有效的局麻药,备好急救设备,方可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5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接受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B组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均治疗10d,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优良率为82.00%,B优良率为88.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皮肤灼伤2例,B组喉返神经阻滞6例。结论: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偏头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4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1-2mo进行随访,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97例,良74例,可33例,差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83.8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97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药物配方: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加维生素B12;对照组43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药物配方:布洛芬加地塞米松。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发现:治疗组优良率64.8%,对照组优良率16.3%。本文就其疗效对比,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肯定,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痤疮(青春痘)的影响,通过临床观察寻找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对寻常痤疮病例,临床分疗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其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全组病例共36例,其总有效率为88.8%,显效率为72.2%,除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见并发症外,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痤疮有肯定治疗效果,是一种新的、副作用小的、且简便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ASA1-2级的交感型颈椎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的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阻滞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评分相近,治疗20d后吞咽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阻滞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均予内科常规治疗及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20d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针灸,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对患者颜面皮肤温度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1999-03/2005-05北京医院疼痛门诊和2002—03/2005—05宣武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①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单纯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②针灸组:单纯使用针灸进行治疗(针刺部位为患侧迎香、承浆、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人中、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合谷、印堂、翳风,风池等穴位。进针方式为指切法、夹持法和提捏法)。③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联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各组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颜面神经麻痹部位评价法(柳原氏40点法)进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程度及疗效判断(患侧颜面总分累计在0~10分为重度麻痹;11~20分为中度麻痹;21分以上为轻度麻痹,正常满分为40分。疗效判定标准:36分以上为完全治愈;36分以下为不完全治愈,其中32~36分为有效,不满32分则为好转)。并于治疗前10min和治疗后10,20,30,40,50min测定三组不同方法治疗时的双侧颜面部位皮肤温度。结果:4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患者颜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和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颜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高于初诊时(P〈0.01)。治疗结束后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患者的颜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针灸组[(36.57&;#177;0.57),(34.14&;#177;1.16),(34.00&;#177;1.03)分,(P〈0.01)l。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总有效率为71.0%。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8.1%。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9.4%。(④3种方法对患侧颜面皮肤温度的影响:星状神经阻滞组治疗后第20分钟开始上升(35.5&;#177;0.3)℃,治疗后第30钟时温度最高(35.4&;#177;0.2)℃;针灸组治疗后第30分钟开始皮温升高(34.9&;#177;0.4)℃,并持续到第50分钟无下降趋势;星状神经阻滞加针灸组治疗后第10分钟时患侧皮温开始升高(35.2&;#177;0.3)℃,并持续到第50分钟无下降趋势。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治疗后第30-50分钟颜面皮肤温度变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3种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都有治疗作用。同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针灸治疗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联合应用具有疗效好,显效快,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无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97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药物配方: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加维生素B12;对照组43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药物配方:布洛芬加地塞米松。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发现:治疗组优良率64.8%,对照组优良率16.3%。本就其疗效对比,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肯定,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lt;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13.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护脑、脱水、降压、抗凝、抗感染以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0d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D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洪雁  赵枫林  刘芳 《中国康复》2008,23(2):110-11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例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患者采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及生理盐水混合液,行气管旁入路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日1次,双侧交替。结果:治疗10次后,20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4例失眠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为试验组,30例患者只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睡眠改善情况。疗程2周。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失眠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4-(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阿普唑仑),B组(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疗效。果A组优良率76.9%,B组优良率达86.7%,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药物治疗优=纯药物治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顽固性头痛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总结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同时注射药物阻滞痛侧星状神经节和痛区局部神经治疗447例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经1~3次治疗头痛消失且1年内无复发者161例(36.02%);经4~5次治疗头痛消失且1年内无复发者183例(40.94%);经6~7次治疗头痛消失且1年内无复发者98例(21.92%);经7次治疗头痛次数明显减少或头痛程度明显减轻者5例(1.12%)。结论同时阻滞患侧星状神经节和痛区局部神经是顽固性头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合并电针对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7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给予常规治疗,Ⅱ组给予常规治疗 电针,Ⅲ组给予常规治疗 电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三组的疗效,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恢复的无效率、有效率及治愈率,疗程的长短。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 电针组(Ⅲ组)治愈率为45%、有效率为95%,常规治疗 电针组(Ⅱ组)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80%,常规治疗组(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最低。Ⅲ组的平均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Ⅰ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并电针能明显提高顽固性面瘫的治愈率,并显著缩短其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 :16例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均采用气管旁接近法 ,药物用 1%利多卡因 8~ 10ml,每日治疗一次 ,2 0次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 ,结肠镜检和VAS评分。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普遍较高 ,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1) ,症状明显减轻 ,大便次数减少 ,腹痛缓解 ,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或痊愈。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效果显著。提示用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