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压晨峰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分析,分为晨峰组37例与非晨峰组36例,依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心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并计算ACR;以颅脑磁共振或CT筛查脑梗死,并测定血清尿钠肽(BN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 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BNP、LVMI及AC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晨峰组脑梗死发生率较非晨峰组显著增高(P<0.05);晨峰组血糖、LDL、Fib及CRP均较非晨峰组显著增高(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护理方案和服药时间,减少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血压增高的影响。方法:64例晨峰血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常规组予一般常规护理。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护理前、2周、4周、6周后血压。结果:干预组干预4周、6周后,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舒张压(DBP)、晨峰血压(MBPS)均显著下降,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4周、6周后清晨SBP显著下降(P<0.05),4周后清晨DBP显著下降(P<0.05),4周、6周后MBPS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6周后MBPS阳性率显著降低,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血压升高与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的关系,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1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收缩压升高占28.0%,单纯舒张压升高占14.0%,混合型血压升高占57.7%;白昼血压升高占25.6%,夜间血压升高占17.1%,持续性血压升高占57.3%;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脏、肾脏损害,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血压负荷值与心、脑、肾损害密切相关;血压升高类型、血压升高时间与心脑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选取2015年10月份至2016年10月份于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98例,连续7天测量血压,以收缩压(SBP)值的标准差作为长时BPV的量化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BPV≥8.80mmHg组、BPV〈8.80mmHg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 长时BPV≥8.80mmHg组的研究对象脑卒中患病率、尿蛋白阳性率、SBP、左心室肥厚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BPV<8.80mmHg组(P<0.05);BPV≥8.80mmHg组与BPV<8.80mmHg组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饮酒率、吸烟率、高血压病程、BMI、FBG、TG、TC、LDL-C、HDL-C等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IMT的各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PV 、LDL-C、HDL-C与IMT显著相关(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BPV与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具有很好的心脑血管病预测价值,应当重视长时BPV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时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振环 《临床荟萃》1997,12(1):9-10
通过观察,有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一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为治疗提供治疗依据,52例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心,脑,肾损害为观察组;33例有高血压而无甘官损害,作为对照,用BIOX-100型血压监测测试24小时血压动态,结果发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组其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且24小时内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而无靶器官损害则否,鉴于高血压继发靶器官损害时夜间血压偏高,峰谷波动较大,故在降压过程中应结合个体的地动态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39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5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比、病程等基线资料,分析2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年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患者的比例、IMT、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08%比7.55%,χ~2=4.44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晨峰血压是中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χ~2=5.809、6.168,P<0.05)。结论晨峰血压是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积极预防,合理降压治疗,以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观察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并发症 ,即对靶器官的损害。本研究从 1998年 8月~ 1999年 12月对 14 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观察其与心、脑、肾损害的关系 ,探讨高血压对主要靶器官损害的规律 ,旨在指导临床对高血压的控制和对靶器官的保护。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按 199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1]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人 14 2例 ,男 72例 ,女 5 9例。年龄 6 0~ 87岁 (平均 6 9 5± 7 4岁 )。所有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 ,常规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以及其它非高血压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中心住院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98例,连续7 d测量血压,以收缩压(SBP)值的标准差作为长时BPV的量化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BPV≥8.80 mm Hg组、BPV<8.80 mm Hg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长时BPV≥8.80 mm Hg组脑卒中患病率、尿蛋白阳性率、SBP、左心室肥厚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BPV<8.80 mm Hg组(P<0.05);BPV≥8.80 mm Hg组与BPV<8.80 mm Hg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饮酒率、吸烟率、高血压病程、BMI、FBG、TG、TC、LDL-c、HDL-c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IMT的各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PV、LDL-c、HDL-c与IMT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BPV与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具有很好的心脑血管病预测价值,应当重视对长时BPV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 ,其中 10 4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损害 ,76例无靶器官损害。监测其 2 4h动态血压 ,包括平均血压、血压的昼夜节律及血压的峰谷差值。结果 :高血压有靶器官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 ,其平均血压略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水平高、血压波动幅度大。结论 :血压的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水平是判断高血压继发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其血压波动曲线 ,选择有效的药物、确定服药时间  相似文献   

10.
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高血压组静息心率[(78.25&;#177;9.12)次/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11&;#177;11.02)次/min,P&;lt;0.05],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RHR高于无左室肥厚者[(81.92&;#177;7.11),(72.90&;#177;9.01)次/min,P&;lt;0.05];高血压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组RHR高于血糖、血脂正常者[(80.31&;#177;8.80),(75.11&;#177;9.20)次/min,P&;lt;0.05];[(79.81&;#177;9.30),(74.32&;#177;8.20)次/rain,P&;lt;O.05]。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并代谢异常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规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率的差异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异常者多伴随收缩压、收缩压血压负荷增高,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李玲  蔡红  以淑君  倪凤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43-1244
人体的血压在一天内不同时段呈现节律性变化,清晨醒后数小时内血压迅速升至峰值,血压在清晨7:00~9:00达峰值的现象被称为血压的晨峰现象。此时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并发症,它伴随着血压的升高,心率的增快,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改变而升高,近年来随着对清晨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多,认为清晨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这段时间的血压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对晨峰现象的密切观察尤为重要,将有效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血压病并靶器官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和特点,本文对11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便,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波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构型者”。心脑器官损害者nSBP、nDBP有nSBP/d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肾脏损害者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分为脉压≥50mmg和脉压〈50mmg两组,均做心电图、超生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血尿素氰(BUN)、血肌酐(Cr)及尿白蛋白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脉压≥50mmg组与脉压〈50mmg组比较,其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块发生率、BUN、Cr,尿白蛋白等指标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94例老年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持续性高血压组(51例)和白大衣效应高血压组(43例),均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有关数据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平均血压、脉压、非勺型动态血压节律、高血压肾病、左心室肥厚等方面均较白大衣效应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比白大衣效应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性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相应指导。方法将310例体检者根据偶测血压以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高血压组(n=100)、隐性高血压组(n=85)和正常血压组(n=125),分析3组人群一般资料、动态参数和血压晨峰发生情况。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而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高血压组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为35.3%,血压晨峰值为(28.9±8.1)mmHg,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22.4%、(24.7±9.6)mmHg],但显著低于高血压组[51.0%、(34.8±12.7)mmH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血压晨峰会加重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按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动脉造影。结果:B组和C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高于A组(P<0.01或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小于A组(P<0.01或P<0.05),B及C组较A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重(P<0.01或P<0.05)。结论: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压负荷与老年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 (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老年 (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 ,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 (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进行比较。结果 :2 4h动态平均收缩压 (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 ,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血压负荷值 >35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2 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血压晨峰(MBPS)是指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其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MBPS程度加剧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1];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HRV降低是预测心脏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2].探讨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MBPS与HRV的作用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2008年1月~2009年10月用坎地沙坦酯治疗EH患者,观察用药前后MBPS与HRV时域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