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3—肿瘤抑制基因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P53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p53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周桥,杨光华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现在已为大家所熟知。50%以上的人类肿瘤有p53基因的突变。基因产物为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组成,能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并且激活转录 ̄[1]。肿瘤发生过程中,p53被灭活...  相似文献   

4.
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对HCC-9204肝癌细胞系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方式将和wt-P53基因转染至肝癌细胞中,结果:转染wt-p53稳定表达早期,肝癌细胞发生自发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典型的凋亡峰,其凋亡细胞数为52.8%,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转染wt-p53细胞中G1,2和G2期细胞分别为791%,20.%和0.4%,亲本细胞则分别为48.5%,27.0%和23.7%。琼  相似文献   

5.
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高国兰彭芝兰王和陈爱平刘珊玲大量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参与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的负调控,从而控制细胞的增生和分化,p53基因的异常主要有点突变,等位基因缺失和重组等。p53基因的点突变在...  相似文献   

6.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之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惩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47 肺癌P53基因249位密码为突变;结果:非小细胞肺癌(NSCLS)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率24.24%,小细胞肺癌(SCLC)突变率为0(0/14)。P53基因249位密码了点突变与肺癌分期、组织分化、吸烟无关,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是N  相似文献   

7.
不同肺腺癌细胞系N—ras,P53基因突变核酸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dsDNAcyclesequencingsystem技术对倍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系LTEP-a2和hL中N-ras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外显子5、7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ras突变热点第12、13、61密码子未见异常P53抑癌基因第154密码子均发现GGC-GTC突变。经光盘检索(美国Silverplatter公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突变,int—2基因扩增与食和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并比较它们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转录因子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可诱导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细胞分化以及DNA修复。但P53突变体可能会使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功能失活,甚至发挥癌基因的功能。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53基因结构及功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治疗尤其在鼻咽癌应用方面有很多新认识,因此就P53基因结构及功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治疗及在鼻咽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中GSTM1基因多态与P53249密码子突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肝癌的发生是否同人体解毒酶系统中某些解毒酶如GST的功能缺陷有关,我们检测了147个正常个体和4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发现GSTM2-mull等位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频率为0.71,而在患者中为0.82,经统计检验其差异有显著性。在37个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发现249密码子突变8例,且均为GSTMI-null纯合子。表明GSTM1在肝癌的演化和发生中,经解毒黄曲  相似文献   

12.
我国研究P53基因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发现的抑癌基因有多种,但迄今为止P53基因仍是抑癌基因中最重要的一员.国外对此研究已非常深入,从结构,功能,各种肿瘤中的变化到基因治疗.但国内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和内容与国外相比均有较大差距,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以推动国内对该基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卵巢癌P53基因突变与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对17例原发性卵巢癌组织P53基因外显子4-8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突变5例,等位基因丢失5例,各占29.4%。对1例突变测序分析发现单个碱基置换,导致提前产生1个终止密码。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病人中p53基因突变状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50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肝癌患者手术样本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5-9外显子,作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 p53基因突变率超过26%,突变主要分布于5-8外显子,5、6、7、8外显子分别有3、3、4、3例,另仍4个可疑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肝细胞癌的病因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中国肝癌患者p53基因突变中可能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的点突变及其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新发现的P6 3和P73蛋白与已知的肿瘤抑制蛋白P5 3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很相似 ,同属于P5 3蛋白家族。虽然这三种蛋白均具有类似的转录激活和诱导凋亡的活性 ,但是它们在抑制肿瘤的发生及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各自起着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伴神经内分泌(NE)分化时的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AB-PAS染色技术在100例胃癌中对比观察普通型与粘液型癌P53表达与伴NE分化的关系。结果:100例胃癌中NE分化标记嗜铬素A(CgA)和(或)突触素(Syn)阳性率为42.100%,其中CgA阳性率36.00%,CgA与Syn同时阳性率10.00%。P53阳性率为50.00%,普通型与粘液型癌中P53表达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灌注栓塞联合中医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 随访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伴PVTT的HCC共78例,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5),选用不同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THP,20~40 mg)、丝裂霉素(MMC,10 mg)、卡铂(CBP,100~300 mg)混合碘油(10~20 ml),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1×1012~4×1012病毒颗粒)灌注栓塞,并于围手术期联合中医药方法治疗.两组疗程每月1次,连续3次,比较栓塞术前后瘤体及门静脉癌栓大小变化情况、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应用Karnofsky评分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瘤体及PVTT均缩小,有效率分别为79.1%、76.7%和42.9%、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白细胞下降率为25.6%,其中Ⅰ级18.6%,Ⅱ级4.7%,Ⅲ级2.3%,Ⅳ级0%,对照组下降率为80.0%,其中Ⅰ级11.4%,Ⅱ级28.6%,Ⅲ级34.3%,Ⅳ级5.7%,两组间下降率及下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肝功能Child-Pugh A级79.1%,B级16.3%,C级4.7%,而对照组分别为37.1%,31.4%,31.4%,治疗组肝功能好于对照组(P=0.000).治疗组术后AFP下降率和Karnofsky评分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74.4%比40.0%,72.1%比42.9%).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2),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灌注栓塞联合中医药治疗伴PVTT的HCC,能增强抗癌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dsDNAcyclesequencingsystem技术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系LTEp-a_2和hLA中N-ras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外显子5、7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ras突变热点第12、13、61密码子未见异常。p53抑癌基因第154密码子均发现GGC→GTC突变(Gly→Val变异)。经光盘检索(美国Silverplatter公司提供的CO-ROMMEDILINE)分析了1988~1993年间的专题文献,尚未见肺癌p53基因第154密码子突变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姜丽芳 《现代免疫学》1998,18(3):180-180,192
<正>野生型p53蛋白对细胞增生有负调节作用,因此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有认为p53基因突变后,不仅失去原有抑癌基因的作用,有时甚至还具有致癌基因的作用。 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肿瘤中心曾将野生型p53基因及突变型p53基因(Codon 143 VAL TOALA)分别转染到原来不具有p53基因的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株内,使后者具有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p53的功能。本实验比较这三种细胞(以下简称野生型,突变型和母系)的生长速率及它们在实验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